三通道板式换热器,包括若干片叠层起来的换热板,换热板的外侧设有上盖板和下盖板,并在换热板的一端设置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第三进口,传热板的另一端设置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换热板组由相同形状周边的第一、第二、第三三种换热板构成,并以第二、第一、第三、第一换热板的循环周期依次叠加,在第一、第三换热板间流过第一流体,在第一、第二换热板间流过第二流体,在第二、第一换热板和第三、第一换热板间流过第三流体;第二换热板(2)上的上凸/下凹平面分别与第三换热板(3)上的下凹/上凸的平面贴合形成第一和第二密封面;同时第一换热板的下凹面(23)与第二第三换热板平面相互密闭贴合,构成第三密封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通道板式换热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由二种制冷剂来冷却或加热 第三种流体(比如水)的三通道换热的形式,能使其制冷剂的分配更均匀,并且制冷 形式更合理。技术背景具有三个通道的换热器用于使二种流体与另外一流体进行换热(例如二个通道 的氟利昂流体进行蒸发或冷凝来冷却或加热水, 一个通道的水或乙二醇流体将热量或 冷量散出)。板式换热器,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和相对其高效率而言较低的生产成 本,也同样广泛用作三通道热交换介质的换热器。三通道的板式换热器在日常使用中 有时经常需关闭其中的一路制冷剂,传统三通道板式换热器由于其背靠背的结构(如 图2所示),则会造成水側的一部分因没有介质与其进行热量交换而导致效率低下和 能源浪费。并且有可能出现水側出口温度失衡,影响整个系统的寿命。此外,现有的三通道流体的换热器的板式换热器还存在制冷剂的不均匀分配问 题,现有技术中已经有一些方案,比如在进口通道和在蒸发通道中设置节流装置,但 仍有改进余地。此外,现有板式换热器的工质工作时在相邻换热板之间流道分配蒸发 相变时流阻较大,会影响工质工作的效率,从而影响整个换热器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三通道板式换热器,提出由至少三种板构成换热板 组,在换热板组的入口通道处设置节流装置,以解决入口通道的流体非均匀的分配到 换热板间的流道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界限非常分明的开口的板式换热器,在流体沿 入口孔向下时,横截面积变化较缓。而且该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可以在板式换热器的 生产及组装成本比较低的情况下实现所述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通道板式换热器,包括若干片叠层起来的换热板,这 些换热板的外侧设有上盖板和下盖板,并在换热板的一端设置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 第三进口,传热板的另一端设置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其特征在于此板 式换热器包括一组换热板,此换热板组由相同形状周边的第一、第二、第三三种换热 板构成,其中第二第三换热板两侧面分布凹凸槽。此换热板组,以第二、第一、第三、第一换热板的循环周期依次叠加,在第一、第三换热板间流过第一流体,在第一、第 二换热板间流过第二流体,在第二、第一换热板和第三、第一换热板间流过第三流体。 同时,第二换热板2上的上凸/下凹平面分别与第三换热板3上的下凹/上凸的平面贴 合形成第一密封面5、 6、 9、 10和第二密封面7、 8。同时第一换热板的下凹面23与 第二第三换热板的21、 22平面相互密闭贴合,构成第三密封面。4进口和出口的连通结构是多样的,即为单边连通(1进2A出,2进1A出),也可 是对角连通(1进1A出,2进2A出)。其中第一密封面的6、 9在平面延伸方向密闭贴合,或在第一和第二密封面的部 分区域5、 7、 8、 10上或附近开设通孔13, 14,使第一流体只能进入由第二和第三 换热板构成的密封区18,并经由密封区18进入第一和第三换热板片间的第一流道, 而第二流体只能进入由第三和第二换热板构成的密封区19,并经由密封区19进入第 一和第二换热板片间的第二流道。当然也可在第一密封面6、 9处开设通孔,使得所 有密封区18或19相互连通,形成与入口通道相平行的分配通道。换热板组由第一第二和第三三种换热板构成时,其中第二第三换热板以每隔一 张第一换热板依次叠加。在第一与第二和第一与第三换热板间存在紧贴的密封面,使 得第一与第三换热板间的第一流体和第一与第二换热板间的第二流体及第二与第一 和第三与第一换热板间的第三流体三者彼此互相隔断。并且在各入口和出口通道处设 置限制装置。此限制装置能使得三种流体间相互隔绝,并使得与第三流体(比如水) 流经的通道相邻的其余二个通道中各流经其余两种流体。也即整个板换的通道中流经 的流体按如下形式排列的第三流体,第一流体,第三流体,第二流体...,依此类 推。这样,当其中的第一或第二流体有一个关闭时,始终确保与第三流体相邻的通道 中有一种流体与其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及寿命。当然,此限制装置同时可使得第一或第二流体在入口通道处获得有节流的效果, 使得其在进入相应流道时分配非常均匀,从而提高整个热交换的效率,节约能源。第一密封面6、 9在平面延伸方向密闭贴合,而在密封面5、 7、 8、 IO上或附近 开设通孔13, 14的尺寸定得能使它们在进口通道20、 22处分别与第一流道25、第 二流道26之间形成有节流的连通。第一入口通道(20)与第二入口通道(21)和第三入口通道(22)彼此互相隔断,所 述节流孔分布于第二入口通道(20)和第三入口通道(22)周围。所述流道孔可以是直接开设,也可以是在至少一张换热板第一密封面处设置凹槽 形成。第一密封区18和第二密封区19分别沿入口通道20, 22的周围分布可以自由地在密封面6、 9开通孔来决定是否开设分配流道。与入口通道相对应 的出口通道可以采用相同的密封形式,通过打开密封面5、 7、 8、 10,即可获得没有 节流的出口通道。而进口和出口的连通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单边连通(1进2A 出,2进1A出),也可是对角连通(1进1A出,2进2A出)。本专利技术亦可以第一、第二、第一、第三换热板的循环周期依次叠加,即在第二、 第一换热板间流过第一流体,在第三、第一换热板间流过第二流体,在第一、第二换 热板和第一、第三换热板间流过第三流体。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在双相换热过程中,相变的液体在各流道分配不均的问题,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极大地缓解。尤其是一种带有多次节流装置的板式换热器,以解决进 口通道的制冷剂非均匀的分配到换热板之间的各个蒸发流道的问题。克服过去已知的 板式换热器的上述缺点。就本专利技术而言,获得以上结果不需增加额外的装置,相应的限制装置与传热板一 体构成,从而节约成本,当然安装也很方便。三通道板式换热器具有界限非常分明的 开口的板式换热器。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板式换热器的外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板式换热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传统三通道背靠背式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沿图1中A-A剖面线看时,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部分横剖 面示意图;图5表示沿图1中A-A剖面线看时,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部分横剖 面示意图;图6表示沿图3中B-B剖面线看时部分板片面示意图;图7表示沿图1中A-A剖面线看时,本专利技术第另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部分横 剖面示意图;图8表示沿图6中B-B剖面线看时部分板片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表示的是一种三通道板式换热器,包括若干片第一、第二、第三换热板三种 层叠起来的换热板,这些换热板的外侧设有上盖板和下盖板,并在换热板的一端设置 第一进口(l)、第二进口(2)和第三进口(3),换热板(4)的另一端设置第一出口(1A)、 第二出口(2A)和第三出口(3A)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板式换热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一种流体(如水)流经第三通道, 而另两种制冷剂分别流经第一和第二通道,此三种流体相互间隔进行热交换。图3表示传统三通道背靠背式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流体(如水)流经 第三通道,其前面部分与第一种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其后面部分与第二种制冷剂进 行热交换。当关闭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时,与其相对应的换热板并未参与换热。图4表示沿图1中A-A剖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通道板式换热器,包括若干片叠层起来的换热板,这些换热板的外侧设有上盖板和下盖板,并在换热板的一端设置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第三进口,传热板的另一端设置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其特征在于:此板式换热器包括一组换热板,换热板组由相同形状周边的第一、第二、第三三种换热板构成,其中第二第三换热板面分布凹凸槽;此换热板组,以第二、第一、第三、第一换热板的循环周期依次叠加,在第一、第三换热板间流过第一流体,在第一、第二换热板间流过第二流体,在第二、第一换热板和第三、第一换热板间流过第三流体;同时,第二换热板(2)上的上凸/下凹平面分别与第三换热板(3)上的下凹/上凸的平面贴合形成第一密封面(5、6、9、10)和第二密封面(7、8);同时第一换热板的下凹面23与第二第三换热板平面(21、22)相互密闭贴合,构成第三密封面;其中第一密封面(6、9)在平面延伸方向密闭贴合,在第一和第二密封面的部分区域(5、7、8、10)上或附近开设通孔(13,14),使第一流体只能进入由第二和第三换热板构成的密封区(18),并经由密封区(18)进入第一和第三换热板片间的第一流道,而第二流体只能进入由第三和第二换热板构成的密封区(19),并经由密封区(19)进入第一和第二换热板片间的第二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君明,周浩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宝得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