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盲区雷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97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盲区雷达,解决了现有的盲区雷达在安装时需要拆卸汽车保险杠导致安装较为麻烦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盲区雷达包括可适配安装于外部安装载体上的安装孔内的壳体,壳体的外壁上沿其安装方向设有可分别对应抵接于安装载体外表面和内表面上以使壳体固定于安装孔内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可弹性变形并穿过安装孔;通过在壳体的外壁上设置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在盲区雷达与安装载体安装时,利用第二限位件弹性变形穿入至安装孔内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抵接于安装载体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从而使壳体固定于安装孔内,无需拆卸保险杠即可实现盲区雷达的安装,安装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盲区雷达
本技术涉及盲区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盲区雷达。
技术介绍
盲区雷达通常应用安装于车辆上,其可为车辆的行驶或倒车提供盲区检测的辅助作用,其采用毫米波或者超声波测距的原理来检测汽车与周边物体的安全距离,确保行车的安全性。现有的盲区雷达通常安装于汽车的后保险杠上,其采用粘贴的方式固定于后保险杠内壁上,因此在安装时需要将保险杠拆下,安装麻烦,耗时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盲区雷达。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盲区雷达,包括可适配安装于外部安装载体上的安装孔内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壁上沿其安装方向设有可分别对应抵接于安装载体外表面和内表面上以使所述壳体固定于安装孔内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可弹性变形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安装孔内壁抵紧。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沿壳体的周向凸出设置的凸缘。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凸出设置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可在壳体安装于安装孔内时置于安装载体上与安装孔连通的定位口内。进一步设置:所述盲区雷达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顶壳和与所述顶壳可拆卸连接的底壳,所述顶壳内壁上凸出形成可与所述电路板的边缘抵接的支撑部,所述底壳包括可伸入所述顶壳内与所述电路板抵接的支托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支托部共同形成对电路板的夹持固定作用。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托部靠近顶壳内壁的一侧上凸出设有第一卡钩,所述顶壳内壁上设有供第一卡钩嵌入的卡槽,所述底壳借助所述第一卡钩钩置于所述卡槽内与顶壳固定。进一步设置:所述顶壳包括内壳及盖设于内壳上的面盖,所述面盖和内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内壳包括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卡槽,所述底壳借助第一卡钩钩置于所述卡槽内与内壳固定,所述电路板借助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支托部的夹持作用与所述内壳固定。进一步设置:所述面盖包括面板和至少两个连接于面板上的连接脚,所述连接脚抵接于内壳的外周壁上,且所述连接脚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底壳包括可钩置于所述定位孔内使所述面盖与所述底壳固定的第二卡钩,所述卡槽设置于内壳内壁。进一步设置:所述内壳的外周壁上限定出可供所述连接脚卡置的定位槽,所述内壳的外周壁表面与所述连接脚上远离内壳的一面平滑过渡。进一步设置:所述内壳靠近面板的一端形成限位台阶,所述面盖包括可抵接于所述限位台阶且与所述内壳的外周壁平滑过渡的第二定位块。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于内壳的外壁上且与所述内壳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定位块上设有可供所述第二限位件通过的限位缺口。进一步设置:所述面盖包括至少一条凸出设置于连接脚上的夹紧凸条,所述夹紧凸条的一端延伸至面板处。进一步设置:所述电路板靠近底壳的一面与顶壳的内壁之间灌胶密封连接。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托部相对底壳中心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且其中一个所述支托部上开设有定位缺口,所述顶壳内壁设有可置入定位缺口内的第三定位块。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涉及的盲区雷达中,通过在壳体的外壁上设置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在盲区雷达与安装载体安装时,利用第二限位件弹性变形穿入至安装孔内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抵接于安装载体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从而使壳体固定于安装孔内,仅需通过在保险杠上预留安装孔,而无需拆卸保险杠,即可实现盲区雷达的安装,安装方便快捷。2.本技术涉及的盲区雷达中,顶壳包括面盖和内壳,面盖和内壳可拆卸连接,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颜色或形状的面盖来与内壳进行搭配,使盲区雷达外观选择更加灵活,且更换成本较低,另外,内壳的制造则更加通用化,便于批量生产,降低制造成本。3.本技术涉及的盲区雷达中,通过在壳体的外壁上设置第一定位块,利用第一定位块和安装载体上的定位口配合,使盲区雷达在安装完毕后的安装方向保持一致,避免影响盲区雷达的检测效果。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盲区雷达一种实施例中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盲区雷达一种实施例中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盲区雷达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内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的盲区雷达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盲区雷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盲区雷达为毫米波雷达,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盲区雷达还可为超声波雷达。所述盲区雷达其包括可适配安装于外部安装载体1上的安装孔11内的壳体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载体1为汽车的后保险杠,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载体1还可以为车体上不可拆卸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呈圆柱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还可为方柱形或多边柱形。所述壳体2的外壁上沿其安装方向设有可分别对应抵接于所述安装载体1外表面和内表面上以使壳体2固定于安装孔11内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221,所述第二限位件221可弹性变形并穿过安装孔11,所述壳体2的安装方向即为安装孔11的延伸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的安装方向为其轴线方向。由于上述结构的设置,通过在汽车的后保险杠上预留安装孔11,盲区雷达仅需在后保险杠的外侧插入安装孔11内,借助第二限位件221弹性变形穿入安装孔11内后,与第一限位件共同形成的夹持作用,使盲区雷达固定于安装孔11内,采用此种连接方式避免了拆卸保险杠的麻烦,安装方便快捷,且连接结构稳定可靠。结合图2和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沿壳体2的周向凸出设置的凸缘212。通过沿壳体2的周向设置凸缘212作为第一限位件,在盲区雷达与安装载体1安装后,凸缘212能够对安装载体1上的安装孔11完全遮挡,提高盲区雷达安装后的整体美观效果,也避免杂物进入安装孔1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221沿所述壳体2的外壁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二限位件相对所述壳体2中心对称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221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优选地,第二限位件221的两端均设置有便于其穿入或脱出安装孔11的导向面。由于盲区雷达在发出毫米波信号时具有方向性,即对电路板3的芯片具有方向要求,其探测范围与其安装方向存在联系,进一步地,所述壳体2的外壁上凸出设置有可置于所述安装载体1上与安装孔11连通的定位口12内的第一定位块214,壳体2于安装孔11固定时,第一定位块214置于定位口12内。由此,借助第一定位块214和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盲区雷达,其特征是:包括可适配安装于外部安装载体上的安装孔内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壁上沿其安装方向设有可分别对应抵接于安装载体外表面和内表面上以使所述壳体固定于安装孔内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可弹性变形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安装孔内壁抵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盲区雷达,其特征是:包括可适配安装于外部安装载体上的安装孔内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壁上沿其安装方向设有可分别对应抵接于安装载体外表面和内表面上以使所述壳体固定于安装孔内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可弹性变形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并与安装孔内壁抵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区雷达,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沿壳体的周向凸出设置的凸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区雷达,其特征是: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凸出设置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可在壳体安装于安装孔内时置于安装载体上与安装孔连通的定位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区雷达,其特征是: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顶壳和与所述顶壳可拆卸连接的底壳,所述顶壳内壁上凸出形成可与所述电路板的边缘抵接的支撑部,所述底壳包括可伸入所述顶壳内与所述电路板抵接的支托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支托部共同形成对电路板的夹持固定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盲区雷达,其特征是:所述支托部靠近顶壳内壁的一侧上凸出设有第一卡钩,所述顶壳内壁上设有供第一卡钩嵌入的卡槽,所述底壳借助所述第一卡钩钩置于所述卡槽内与顶壳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盲区雷达,其特征是:所述顶壳包括内壳及盖设于内壳上的面盖,所述面盖和内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内壳包括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卡槽,所述底壳借助第一卡钩钩置于所述卡槽内与内壳固定,所述电路板借助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培魏浩华
申请(专利权)人:铁将军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