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前置摄像头结构中布置内置摄像头,使得两者坐标系接近或单方向较小误差;所述前置摄像头识别获取道路信息,并将所述道路信息传递给CAN总线,再由所述CAN总线传送至AR‑HUD进行处理显示;所述内置摄像头获取眼球的相对位置,将所述AR‑HUD处理显示的内容进行调整,将前置摄像头和眼球追踪系统集合在一起,置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后,坐标系统一,无需进行多余的换算,另外由于前置摄像头和内置摄像头在同一硬件体中,拆卸组装方便,整体看上去也较为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的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座舱显示的
,尤其涉及一种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抬头显示简称为HUD,又被叫做平行显示系统,是指以驾驶员为中心、盲操作、多功能仪表盘,能够把时速、导航等重要的行车信息投影至驾驶员前面的挡风玻璃上,让驾驶员尽量做到不低头、不转头就能够看到驾驶信息。HUD(HeadupDisplay)原先是用在飞机上的设备,是为了帮助飞行员更容易感知周围环境而设计的,随着
的推广,此项技术在汽车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HUD在汽车行业的发展经历了C-HUD和W-HUD,目前在向AR-HUD发展。C-HUD(CombinerHUD,组合型HUD)起初多用于后装市场,价格相对便宜,Navdy和车萝卜等公司的产品都属于这类,现在也进入了前装市场,非高级桥车中多安装C-HUD,比如江铃易至E300;W-HUD(WindshieldHUD,挡风玻璃HUD),高档轿车多配置前装W-HUD,比如宝马3系;AR-HUD(AugmentedRealityHUD)称为增强现实HUD,主要是通过AR技术将显示内容投影到车前,让驾驶员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实际路面情况。现有HUD装置中,汽车前置摄像头和眼球摄像头以及人眼分别在不同的坐标系中,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另外眼球追踪摄像头对内放置于仪表和A柱上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安装部署,不美观且拆装也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现有HUD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HUD装置中,前置摄像头和眼球摄像头以及人眼分别在不同的坐标系中,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并且眼球追踪摄像头对内放置造成的不美观且拆装麻烦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的方法,包括:在前置摄像模块中布置内置摄像模块;调整所述前置摄像模块与所述内置摄像模块的坐标系接近或单方向较小误差;利用所述前置摄像模块识别道路信息并提取;将所述道路信息利用CAN总线模块传送至增强显示模块处理后显示;所述内置摄像模块实时获取眼球的相对位置;将所述增强显示模块处理显示的内容进行同步调整。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在所述前置摄像模块中布置所述内置摄像模块具体包括,所述前置摄像模块获取相应的图像;计算所述图像的成像中心;根据所述成像中心换算出所述内置摄像模块需要布置的位置;将所述内置摄像模块布置于所述位置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前置摄像模块通过成像中心数据算法计算所述图像的成像中心。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前置摄像模块与所述内置摄像模块分别为前置摄像头和内置摄像头,所述前置摄像头包括单目摄像头和双目摄像头,所述单目摄像头的成像中心在CCD上,所述双目摄像头的成像中心在镜头两边的中心CCD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将所述增强显示模块处理显示的内容进行调整的方式为,根据所述内置摄像模块获取到的眼球相对位置,将所述增强显示模块处理显示的图像数据进行相应的平移移动处理。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的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道路信息包括车道线和人的坐标方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的系统,包括前置摄像模块,用于识别道路信息并提取;内置摄像模块,设置于所述前置摄像模块内,用于获取眼球的相对位置;CAN总线模块,与所述前置摄像模块和所述内置摄像模块连接,用于传输所述道路信息和所述眼球的相对位置;增强显示模块,与所述CAN总线模块连接,用于接收传输的所述道路信息通过AR-HUD处理显示,并接收所述眼球的相对位置,将所述AR-HUD处理显示的内容进行调整。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的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前置摄像模块中还包括识别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相应的图像和识别提取所述道路信息;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图像的成像中心,并获取所述内置摄像模块需要布置的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的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增强显示模块还包括处理显示模块,用于将获取的所述道路信息通过AR-HUD处理显示;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内置摄像模块获取眼球的相对位置,将所述AR-HUD处理显示的内容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前置摄像头和眼球追踪系统集合在一起,置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后,坐标系统一,无需进行多余的换算,另外由于前置摄像头和内置摄像头在同一硬件体中,拆卸组装方便,整体看上去也较为美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系统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系统的系统模块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系统的方法的单目前置摄像头的实现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系统的方法的双目前置摄像头的实现原理图;图5、图6、图7为现有技术的装置效果图;图8、图9、图10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效果图;图11为现有技术与本专利技术的对比技术原理图;图12为相较于坐标系中心原点,物体的成像示意图;图13为前置摄像模块计算内置摄像模块位置的第一示意图;图14为前置摄像模块计算内置摄像模块位置的第二示意图;图15为不同时间下采集的眼睛图像;图16为成像中心算法中的理想透视成像模型示意图;图17为成像中心算法中的测角原理图;图18为眼球追踪算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摄像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在前置摄像模块(100)中布置内置摄像模块(200);/n调整所述前置摄像模块(100)与所述内置摄像模块(200)的坐标系接近或单方向较小误差;/n利用所述前置摄像模块(100)识别道路信息并提取;/n将所述道路信息利用CAN总线模块(300)传送至增强显示模块(400)处理后显示;/n所述内置摄像模块(200)实时获取眼球的相对位置;/n将所述增强显示模块(400)处理显示的内容进行同步调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摄像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前置摄像模块(100)中布置内置摄像模块(200);
调整所述前置摄像模块(100)与所述内置摄像模块(200)的坐标系接近或单方向较小误差;
利用所述前置摄像模块(100)识别道路信息并提取;
将所述道路信息利用CAN总线模块(300)传送至增强显示模块(400)处理后显示;
所述内置摄像模块(200)实时获取眼球的相对位置;
将所述增强显示模块(400)处理显示的内容进行同步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置摄像模块(100)中布置所述内置摄像模块(200)具体包括,
所述前置摄像模块(100)获取相应的图像;
计算所述图像的成像中心;
根据所述成像中心换算出所述内置摄像模块(200)需要布置的位置;
将所述内置摄像模块(200)布置于所述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摄像模块(100)通过成像中心数据算法计算所述图像的成像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摄像模块(100)与所述内置摄像模块(200)分别为前置摄像头和内置摄像头,所述前置摄像头包括单目摄像头和双目摄像头,所述单目摄像头的成像中心在CCD上,所述双目摄像头的成像中心在镜头两边的中心CCD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摄像头结合共用于增强抬头显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增强显示模块(400)处理显示的内容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喜泓,
申请(专利权)人: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