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噪声混合式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21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噪声混合式加热器,其筒体由外壳(2)、外套筒(3)、内套筒(4)套合而成,进汽筒(8)插入内套筒(4)中,其插入端焊有一喷头(7)。该加热器具有噪声低,效率高、体积小、造价低等优点,可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蒸汽来获得热水的场合。(*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噪声混合式加热器,可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中使用蒸汽来获得热水的场合。目前广泛使用的加热器有表面式加热器和直接混合式加热器这两种。表面式加热器是通过加热管表面的热交换来加热水的,因而加热速度慢、效率低、且体积大、造价高。直接混合式加热器是把蒸汽直接通入冷水中来取得热水的,虽然加热速度快了,但由于蒸汽与冷水接触,导致气泡破裂而产生严重噪声,甚至引起振动,这是不允许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噪声混合式加热器,以解决目前这两种加热器中所存在的高噪声和低效率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低噪声混合式加热器的筒体由外壳2、外套筒3、内套筒4套合而成,进汽管8插入内套筒4中,其插入端焊有一喷头7。由于筒体为套筒式结构,使进入的冷水与加热后的热水混合后再进入蒸汽喷射区,提高了蒸汽喷射区的温度,从而降低了噪声,提高了热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低噪声混合式加热器的结构图。低噪声混合式加热器的筒体由外壳2、外套筒3、内套筒4套合而成。进水管1焊接在外壳2的左下侧。进汽管8由外壳2底端插入,其插入端焊有一喷头7,喷头7采用喷板式结构,由多孔园板和导向锥体构成,多孔园板上的孔沿各园周均分。出水管5焊接在外壳2的顶端,并在其上设置一温度计6。内套筒4的上端为锥形口,其上端面高于外套筒3的上端面,以避免冷水进入内套筒4。在外壳2与外套筒3的下端处有一密封园环,以保证冷水向上流动。在进水管1与进汽管8上均装有调节阀。该加热器的尺寸均根据耗汽量计算确定。本技术的低噪声混合式加热器,由于采用套筒式结构,由进水管1流入的冷水沿外套筒3的上端溢出,与从内套筒4上端溢出部分的热水相混合,从内、外套筒的间隙区往下流,并进入蒸汽喷射区域,因而蒸汽与热水相接触,气泡不易破裂。另外,该加热器的喷头7采用了喷板式小孔喷射的结构,蒸汽沿轴向喷射,因而与筒壁相碰的可能性极小。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噪声,提高了热效率。该加热器曾安装在上海市静安区少体校游泳池锅炉房内试用,过去这个游泳池提高500立方米水温2度,需燃炉3小时,现只需1小时,噪声很低,且占地面积小,造价低,维修方便。权利要求1.一种低噪声混合式加热器,由筒体、进水管1、进汽管8、进汽管5组成,其特征在于,筒体由外壳2、外套筒3、内套筒4套合而成,进汽管8插入内套筒4中,其插入端焊有一喷头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声混合式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喷头7由多孔园板和导向锥体构成,多孔园板上的孔沿各园周均分布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噪声混合式加热器,其筒体由外壳(2)、外套筒(3)、内套筒(4)套合而成,进汽筒(8)插入内套筒(4)中,其插入端焊有一喷头(7)。该加热器具有噪声低,效率高、体积小、造价低等优点,可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蒸汽来获得热水的场合。文档编号F28C3/08GK2041413SQ88211998公开日1989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1988年7月8日 优先权日1988年7月8日专利技术者陈绍源, 张纪芬, 陈银波 申请人:上海七一一研究所八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噪声混合式加热器,由筒体、进水管1、进汽管8、进汽管5组成,其特征在于,筒体由外壳2、外套筒3、内套筒4套合而成,进汽管8插入内套筒4中,其插入端焊有一喷头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绍源张纪芬陈银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七一一研究所八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