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990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面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包括至少两块太阳能电池片,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片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电连接,连接组件包括导线,导线与其中一个太阳能电池片正面电极栅线电连接,导线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片背面电极栅线电连接,导线从任一太阳能电池片靠近另一太阳能电池片的一侧向远离另一太阳能电池片的一侧呈放射状排布,通过导线来连接正面电极栅线以及背面电极栅线,从而连接两块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片,导线越靠近两块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导线之间的距离越小,能够减小导线长度,减小电阻,降低传输距离,使得能够使用较大尺寸的太阳能电池片进行叠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面太阳电池互联结构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具体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太阳电池互联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耗尽,太阳电池作为新的能源替代方案,使用越来越广泛。太阳电池是将太阳的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太阳电池利用光生伏特原理产生载流子,然后使用电极将载流子引出,从而利于将电能有效利用。太阳电池互联作为光伏太阳发电的重要一环,其技术方案对于光伏发电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叠片电池互联技术是一种较好的实现电池高效互联的方案。叠片互联结构中,电池片首尾相互交叠连接,大幅度减少了电池片传统排列互联结构中的间隙,在单位面积上可以设置更多的太阳电池单元,提高了有效的太阳光利用率。现有技术中,叠片太阳电池互联结构的内部电阻过大,影响了整体电能输出,并且由于自身互联结构传输电阻较大的限制,太阳能电池片之间需要更小的传输距离,因此,需要将整块太阳能电池片切割成尺寸较小的太阳能电池片,从而带来成品率的下降,增加了太阳能电池隐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块太阳能电池片,相邻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电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导线,所述导线与其中一个所述太阳能电池片正面电极栅线电连接,所述导线与另一个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背面电极栅线电连接,所述导线从任一所述太阳能电池片靠近另一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一侧向远离另一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一侧呈放射状排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块太阳能电池片,相邻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之间通过连接组件电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导线,所述导线与其中一个所述太阳能电池片正面电极栅线电连接,所述导线与另一个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背面电极栅线电连接,所述导线从任一所述太阳能电池片靠近另一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一侧向远离另一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一侧呈放射状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聚合物膜,所述导线与所述聚合物膜固定,所述聚合物膜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膜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固定有所述导线的所述聚合物膜与所述正面电极栅线热压形成所述导线与所述正面电极栅线电连接,和/或,
将所述固定有所述导线的所述聚合物膜与所述背面电极栅线热压形成所述导线与所述背面电极栅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膜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导线之间和/或所述导线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宽边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膜的材料为醋酸纤维素、氟树脂、聚砜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或聚烯烃类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外部部分或全部涂覆有导电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的材料为金属或者合金,所述导电层的熔点小于24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的材料为铟、锑、锡、铋、锌、镉和铅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的材料为导电树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面太阳电池互联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洪波李华靳玉鹏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