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采出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气田采出水改性处理回用的系统,沿着水处理进程依次连通设置有沉淀池、pH调节池、一级过滤罐、二级过滤罐、树脂罐、清水调节池,所述二级过滤罐与清水调节池连通;所述沉淀池的上清液排入pH调节池;所述pH调节池的出水依次排入一级过滤罐、二级过滤罐;所述二级过滤罐的出水排入树脂罐;所述树脂罐和二级过滤罐的出水进行一定比例勾兑,出水送入所述清水调节池以回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油气田采出水改性处理回用的系统,将多种成垢阳离子去除工艺进行组合处理油气田采出水,有效解决了实际工程上采出水管道输送时的自结垢堵塞管道问题和无法回注循环利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田采出水改性处理回用的系统
本技术涉及油气田采出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油气田采出水改性处理回用的系统。
技术介绍
油气资源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之一。油气行业注水开发油气田,随着油气开采量的不断加大导致油气田采出水产量增加。油气工业在产油气的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油气田采出水是在油气田的开采过程中经过加工,将含水原油气中的水分离出来的产物,是油气田最大的副产品。油气田采出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盐离子、油脂、腐蚀物以及放射性产物,其外排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持续污染。因此,油气田采出水的处理已经给油田的持续稳定高产带来挑战,而且其管理也成为环境监督部门的重要课题。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油气田采出水量也会逐渐增加。油气田采出水不合理处理回注和排放,不仅使油田地面设施不能正常运作,而且会因地层堵塞而带来危害,同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油田安全生产,因此必须合理的处理利用油气田采出水。随着国家环保法规对采出水排放标准的提高以及水资源的日益紧张,采出水的处理及回注是解决油田采出水出路的根本途径。目前,油气田采出水的处理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但这些处理方法都存在处理工艺复杂、处理费用高、处理后直接排放造成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在水资源弥足珍贵的油气田区,将油气田采出水改性处理后代替清水进行回注采油气,是油气田循环利用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对油气田采出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回注标准后回注地层,可有效保持地层压力、维持产能,这样,一方面可有效解决油气田采出水在管道输送时产生自身结垢堵塞管道的工程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水排放、节省大量清水资源和取水设施的建设费用,使油气田采出水资源变废为宝,从提高油气田注水开发的总体技术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实用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田采出水改性处理回用的系统。本技术实现目的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油气田采出水改性处理回用的系统,沿着水处理进程依次连通设置有沉淀池、pH调节池、一级过滤罐、二级过滤罐、树脂罐、清水调节池,所述二级过滤罐与清水调节池连通;所述沉淀池的上清液排入pH调节池;所述pH调节池的出水依次排入一级过滤罐、二级过滤罐;所述二级过滤罐的出水排入树脂罐;所述树脂罐和二级过滤罐的出水进行一定比例勾兑,出水送入所述清水调节池以回用。优选地,所述沉淀池是由混凝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组成的集成一体化处理设备。优选地,所述一级过滤罐内自下而上分别填充有砾石、石英砂及无烟煤滤料;所述砾石粒径为0.8-4.0mm,填充高度为0.25~0.35m;所述石英砂粒径为0.6-1.8mm,填充高度为0.35~0.45m;所述无烟煤粒径为0.5-1.2mm,填充高度为0.35~0.45m。优选地,所述二级过滤罐内自下而上分别填充有砾石、石英砂及无烟煤滤料;所述砾石粒径为0.8-4.0mm,填充高度为0.25~0.35m;所述石英砂粒径为0.6-1.8mm,填充高度为0.35~0.45m;所述无烟煤粒径为0.5-1.2mm,填充高度为0.35~0.45m。优选地,所述树脂罐中的树脂为弱酸性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所述树脂的参数如下:外观形态为球状颗粒,骨架为聚丙烯酸-二乙烯基苯,官能团为羧基,粒度范围为600~850μm,全交换容量为450mol/m3,含水量为46-52%,装载密度为770-870g/L。优选地,所述pH调节池通过二级提升泵与所述一级过滤罐连通。优选地,所述树脂罐中树脂填充高度为树脂罐的1/3~1/2。本技术的油气田采出水改性处理回用的系统,采用“混凝沉淀”、“二级过滤”、“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式高效去除油气田采出水中的成垢阳离子;由沉淀池将化学沉淀剂和絮凝沉淀剂优化组合的方式加入,有效沉淀采出水中钙、镁、锶、钡等成垢阳离子;由一级过滤罐和二级过滤罐组成的精细过滤装置,能有效去除沉淀物和悬浮物;树脂吸附离子交换法具有技术成熟、设备简单、运行管理方便、成垢阳离子去除程度高、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有效解决了实际工程上采出水管道输送时的自结垢堵塞管道问题和无法回注循环利用问题。本技术的油气田采出水改性处理回用的系统,将多种成垢阳离子去除工艺进行组合处理油气田采出水,有效解决了实际工程上采出水管道输送时的自结垢堵塞管道问题和无法回注循环利用问题,可以减少污水排放、节省大量清水资源和取水设施的建设费用,使油气田采出水资源变废为宝,从提高油气田注水开发的总体技术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实用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系统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方法流程图。图中,1.一级提升泵,2.沉淀池,3.pH调节池,4.二级提升泵,5.一级过滤罐,6.二级过滤罐,7.树脂罐,8.清水调节池。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的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油气田采出水改性处理回用的系统,沿着水处理进程依次连通设置有沉淀池2、pH调节池3、一级过滤罐5、二级过滤罐6、树脂罐7、清水调节池8,所述二级过滤罐6与清水调节池8连通;所述沉淀池2的上清液排入pH调节池3;所述pH调节池3的出水依次排入一级过滤罐5、二级过滤罐6;所述二级过滤罐6的出水排入树脂罐7;所述树脂罐7和二级过滤罐5的出水进行一定比例勾兑,出水送入所述清水调节池8以回用。本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2是由混凝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组成的集成一体化处理设备,采出水中的成垢阳离子在一定量化学沉淀剂及絮凝沉淀剂的作用下沉淀,后经斜管沉淀池沉淀出水。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级过滤罐5为粗过滤罐,罐内自下而上分别填充有砾石、石英砂及无烟煤滤料;所述砾石粒径为0.8-4.0mm,填充高度为0.25~0.35m;所述石英砂粒径为0.6-1.8mm,填充高度为0.35~0.45m;所述无烟煤粒径为0.5-1.2mm,填充高度为0.35~0.45m。本实施例中,所述二级过滤罐6为细过滤罐,罐内自下而上分别填充有砾石、石英砂及无烟煤滤料;所述砾石粒径为0.8-4.0mm,填充高度为0.25~0.35m;所述石英砂粒径为0.6-1.8mm,填充高度为0.35~0.45m;所述无烟煤粒径为0.5-1.2mm,填充高度为0.35~0.45m。本实施例中,所述树脂罐7中的树脂为弱酸性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所述树脂的参数如下:外观形态为球状颗粒,骨架为聚丙烯酸-二乙烯基苯,官能团为羧基,粒度范围为600~850μm,全交换容量为450mol/m3,含水量为46-52%,装载密度为770-870g/L。通过弱酸性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阳离子交换作用,高选择性吸附污水中残留的钙、镁、锶、钡等成垢阳离子,实现残留结垢阳离子的彻底去除。本实施例中,所述pH调节池3通过二级提升泵4与所述一级过滤罐5连通。本实施例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田采出水改性处理回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水处理进程依次连通设置有沉淀池(2)、pH调节池(3)、一级过滤罐(5)、二级过滤罐(6)、树脂罐(7)、清水调节池(8),所述二级过滤罐(6)与清水调节池(8)连通;所述沉淀池(2)的上清液排入pH调节池(3);所述pH调节池(3)的出水依次排入一级过滤罐(5)、二级过滤罐(6);所述二级过滤罐(6)的出水排入树脂罐(7);所述树脂罐(7)和二级过滤罐(6)的出水进行一定比例勾兑,出水送入所述清水调节池(8)以回用;所述沉淀池(2)是由混凝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组成的集成一体化处理设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田采出水改性处理回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水处理进程依次连通设置有沉淀池(2)、pH调节池(3)、一级过滤罐(5)、二级过滤罐(6)、树脂罐(7)、清水调节池(8),所述二级过滤罐(6)与清水调节池(8)连通;所述沉淀池(2)的上清液排入pH调节池(3);所述pH调节池(3)的出水依次排入一级过滤罐(5)、二级过滤罐(6);所述二级过滤罐(6)的出水排入树脂罐(7);所述树脂罐(7)和二级过滤罐(6)的出水进行一定比例勾兑,出水送入所述清水调节池(8)以回用;所述沉淀池(2)是由混凝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组成的集成一体化处理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田采出水改性处理回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过滤罐(5)内自下而上分别填充有砾石、石英砂及无烟煤滤料;所述砾石粒径为0.8-4.0mm,填充高度为0.25~0.35m;所述石英砂粒径为0.6-1.8mm,填充高度为0.35~0.45m;所述无烟煤粒径为0.5-1.2mm,填充高度为0.35~0.4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车军杰,张国栋,刘鲁建,帅学军,王周恒,范敏强,李勇,张岚欣,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