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液处理装置和烟气石灰石湿法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567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9
一种浆液处理装置和烟气石灰石湿法脱硫装置,所述浆液处理装置包括:浆液入口(1)、浆液出口(2)、净水出口(3)、处理装置循环泵(4)和滤水组件(5);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所述滤水组件(5)通过管道连接构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装置可用于冷凝法烟羽治理工作,用于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中的前置处理和脱硫废水处理等,可防止过高浓度的硫酸钙导致的堵塞,避免死端过滤的问题,维护工作量小;结构简单,浆液处理充分;制造和运行成本低、运行稳定、耗能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浆液处理装置和烟气石灰石湿法脱硫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浆液处理装置和烟气石灰石湿法脱硫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脱硫浆液在浆液循环泵动力驱动下,脱硫浆液经由脱硫浆液池-管道-浆液泵-管道-喷淋装置的喷嘴进行喷淋,较高温度的原烟气与脱硫浆液混合并经过传热传质过程,脱硫浆液中的部分水分蒸发,烟气温度降低湿度增加以至饱和,其中的SOn(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灰尘等被脱除并进入脱硫浆液中,被处理后的烟气排出石灰石湿法脱硫塔进入大气。脱硫浆液被浓缩后,回到浆液池继续循环使用。为了保持脱硫浆液的脱硫能力,需要不断地补充新的石灰石浆液。随着脱硫浆液多次循环使用,来自于用于制备脱硫浆液所用的水中的氯离子、石灰石中的氯离子、原烟气中的氯离子等,在脱硫浆液中不断富集,浓度不断提高。当脱硫浆液中的氯离子浓度过高时(一般不宜高于20000mg/l),脱硫浆液的腐蚀性将大幅升高,对脱硫系统的金属材料腐蚀加重,同时还会降低脱硫效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脱硫浆液池中的脱硫浆液中氯离子浓度高于正常值时,需要将脱硫浆液中的部分含有氯离子的水分离出来对外排放。为了减少对外系统的影响,需要将这部分进行处理,以减少其中的悬浮物等颗粒物。目前常规技术采用三联箱等加药工艺,通过往水中加入絮凝剂或其它药剂,使水中的悬浮物、脱硫石膏等颗粒物絮凝沉淀,脱除悬浮物、脱硫石膏等颗粒物的净水被排出系统,例如对厂外排放或进入其它系统。沉淀下来的悬浮物等颗粒物形成污泥,利用污泥排出或压滤系统排出系统。这种技术的主要问题是:(1)系统复杂,投资高,维护量大;(2)加药费用高;(3)污泥处理困难,且形成固废,增加环境污染等等。另一方面,为了维持脱硫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浆液池的液位需要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也就是说,进入石灰石湿法脱硫塔的水分与流出石灰石湿法脱硫塔的水分应保持一定平衡。目前正在开展的烟羽治理工作中,石灰石湿法脱硫塔出口温度和湿度需要保持较低水平,使得流出石灰石湿法脱硫塔的烟气带走的水分减少,从而给脱硫系统的水平衡带来困难。有时即使尽可能减少石灰石湿法脱硫塔的工艺水的用量,仍然不能维持脱硫系统内的水平衡。为此,需要从脱硫浆液中提取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水。然而,目前还没有比较简单、经济的方法。如果简单地将脱硫系统中的浆液排出,一方面会造成浆液不能被充分利用,造成浆液和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该浆液不符合排放标准而无法直接排放,需要进一步处理,导致处理成本增加。如果将浆液中的水分通过闪蒸的方式蒸馏出来再度利用,则石灰石湿法脱硫塔内循环使用的浆液中水含量下降,含硫物质以及各种污染物浓度升高,pH值下降,降低脱硫除尘效果,并且各种物质浓度升高,导致喷淋系统喷射不均匀,雾化效果降低,影响脱硫、除尘等效果。而且,闪蒸过程中不凝气体通过真空泵抽出,还会导致另外的环境污染。而且,闪蒸装置制造成本高,占空间巨大,本身运行耗能大。此外,在目前正在开展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工作中,一般需要对脱硫废水进行前置处理,目前主要采用加药絮凝沉淀工艺,其存在与三联箱工艺同样的问题。在错流式过滤装置中,需要处理的含有一定浓度固体颗粒物的料液在过滤管内沿过滤管轴向流动,料液中的部分水和较小颗粒沿过滤管径向流动,透过过滤管管壁的微孔渗出至过滤管管壁外围,形成固体颗粒物含量较少、粒径较小的净水(滤液),料液和净水在过滤管内部和管壁中构成错流形式。然而,在现有的错流式过滤装置中,当料液沿过滤管轴向单向流动时,未能透过过滤管管壁的较大的颗粒物,仍存在贴、挂在过滤管内壁上、甚至形成滤饼现象的可能性,进而影响过滤装置的过滤效率,增加维护工作量。另外,在现有的烟气石灰石湿法脱硫装置中,存在错流式过滤装置中的来料中硫酸钙浓度高,容易析出结晶和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浆液处理装置和烟气石灰石湿法脱硫装置。本技术的浆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浆液入口1、浆液出口2、净水出口3、处理装置循环泵4和滤水组件5,所述滤水组件5为错流过滤方式滤水组件,包括壳体51、滤芯52、第一浆液接口53、第二浆液接口54和净水接口55;所述滤芯52设在所述壳体51内,所述滤芯52包括过滤管52a;所述第一浆液接口53和第二浆液接口54与所述过滤管52a的端部开口相连通;所述过滤管52a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滤孔,所述过滤管52a为一根或多根;所述过滤管52a的外围形成净水空间56,所述净水空间56与所述净水接口55连通,所述净水接口55与所述净水出口3连通;所述第一浆液接口53通过管道与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的入口或出口连通,相应地,所述第二浆液接口54通过管道与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的出口或入口连通;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所述滤水组件5通过管道连接构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浆液入口1和所述浆液出口2分别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任意两个位置点连通。所述浆液入口1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浆液。在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的驱动下,浆液在所述滤水组件5内循环过滤。可以通过所述浆液出口2管道直径或阀门开度等手段调整控制循环次数。所述浆液出口2用于将经过滤管52a循环过滤后的浓度较高的浆液输出;所述净水出口3用于输出滤液(也称为产品水、净水)。所述滤水组件5采用的是错流滤水方式。即,浆液在过滤管52a中轴向流动,产品水在过滤管52a管壁中径向流动,二者之间形成错流。在过滤管52a中轴向流动的浆液在一定流速下可以及时地冲刷掉贴、挂在过滤管52a管壁上的悬浮物等细小颗粒物,减少甚至避免形成滤饼现象,保证滤水组件5的稳定运行,减少维护量。优选地,所述浆液处理装置还包括正反向切换阀门组6,所述正反向切换阀门组6包括第一来料阀61、第二来料阀62、第一出料阀63、第二出料阀64;所述第一来料阀61和第二来料阀62的入口端均与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的出口连通,出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浆液接口53和所述第二浆液接口54连通;所述第一出料阀63和第二出料阀64的出口端均与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的入口连通,入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浆液接口53和所述第二浆液接口54连通;所述滤水组件5、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通过正反向切换阀门组6和管道连接构成第一循环回路。通过间隔交替地改变第一来料阀、第一出料阀、第二来料阀、第二出料阀的开关状态(可以通过设置自动控制装置和电动阀门实现自动交替运行),可实现正向流动模式和反向流动模式的间隔交替运行,使料液在过滤管中流动方向间隔交替变化,实现料液对过滤管管壁上的附着物的正向/反向的间隔交替冲洗,从而大幅减少过滤管管壁的附着物,避免滤饼现象发生,大大提高滤水装置的工作效率,减少维护工作量。优选地,所述的浆液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来料阀61和第二出料阀64为一体化三通阀结构,此时三通阀有两个位置,位置1:第一来料阀61开启、第二出料阀64关闭;位置2:第一来料阀61关闭、第二出料阀64开启;和/或所述第二来料阀62和第一出料阀63为一体化三通阀结构,此时三通阀有两个位置,位置1:第二来料阀32关闭、第一出料阀33开启;位置2:第二来料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浆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浆液入口(1)、浆液出口(2)、净水出口(3)、处理装置循环泵(4)和滤水组件(5)和任选的正反向切换阀门组(6),所述滤水组件(5)为错流过滤方式滤水组件,包括壳体(51)、滤芯(52)、第一浆液接口(53)、第二浆液接口(54)和净水接口(55);所述滤芯(52)设在所述壳体(51)内,所述滤芯(52)包括过滤管(52a);所述第一浆液接口(53)和第二浆液接口(54)与所述过滤管(52a)的端部开口相连通;所述过滤管(52a)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滤孔,所述过滤管(52a)为一根或多根;所述过滤管(52a)的外围形成净水空间(56),所述净水空间(56)与所述净水接口(55)连通,所述净水接口(55)与所述净水出口(3)连通;/n所述第一浆液接口(53)通过管道与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的入口或出口连通,相应地,所述第二浆液接口(54)通过管道与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的出口或入口连通;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所述滤水组件(5)通过管道连接构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浆液入口(1)和所述浆液出口(2)分别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任意两个位置点连通;/n除有明确限定外,所述连通为直接连接连通,或通过管道或其它通道间接连通;/n所述正反向切换阀门组(6)包括第一来料阀(61)、第二来料阀(62)、第一出料阀(63)、第二出料阀(64);所述第一来料阀(61)和第二来料阀(62)的入口端均与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的出口连通,出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浆液接口(53)和所述第二浆液接口(54)连通;所述第一出料阀(63)和第二出料阀(64)的出口端均与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的入口连通,入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浆液接口(53)和所述第二浆液接口(54)连通;所述滤水组件(5)、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通过正反向切换阀门组(6)和管道连接构成第一循环回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浆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浆液入口(1)、浆液出口(2)、净水出口(3)、处理装置循环泵(4)和滤水组件(5)和任选的正反向切换阀门组(6),所述滤水组件(5)为错流过滤方式滤水组件,包括壳体(51)、滤芯(52)、第一浆液接口(53)、第二浆液接口(54)和净水接口(55);所述滤芯(52)设在所述壳体(51)内,所述滤芯(52)包括过滤管(52a);所述第一浆液接口(53)和第二浆液接口(54)与所述过滤管(52a)的端部开口相连通;所述过滤管(52a)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滤孔,所述过滤管(52a)为一根或多根;所述过滤管(52a)的外围形成净水空间(56),所述净水空间(56)与所述净水接口(55)连通,所述净水接口(55)与所述净水出口(3)连通;
所述第一浆液接口(53)通过管道与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的入口或出口连通,相应地,所述第二浆液接口(54)通过管道与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的出口或入口连通;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所述滤水组件(5)通过管道连接构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浆液入口(1)和所述浆液出口(2)分别与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任意两个位置点连通;
除有明确限定外,所述连通为直接连接连通,或通过管道或其它通道间接连通;
所述正反向切换阀门组(6)包括第一来料阀(61)、第二来料阀(62)、第一出料阀(63)、第二出料阀(64);所述第一来料阀(61)和第二来料阀(62)的入口端均与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的出口连通,出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浆液接口(53)和所述第二浆液接口(54)连通;所述第一出料阀(63)和第二出料阀(64)的出口端均与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的入口连通,入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浆液接口(53)和所述第二浆液接口(54)连通;所述滤水组件(5)、所述处理装置循环泵(4)通过正反向切换阀门组(6)和管道连接构成第一循环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来料阀(61)和第二出料阀(64)为一体化三通阀结构,此时三通阀有两个位置,位置1:第一来料阀(61)开启、第二出料阀(64)关闭;位置2:第一来料阀(61)关闭、第二出料阀(64)开启;和/或所述第二来料阀(62)和第一出料阀(63)为一体化三通阀结构,此时三通阀有两个位置,位置1:第二来料阀(62)关闭、第一出料阀(63)开启;位置2:第二来料阀(62)开启、第一出料阀(63)关闭;
或者,
所述第一来料阀(61)和第二来料阀(62)为一体化三通阀结构,此时,三通阀有两个位置,位置1:第一来料阀(61)开启、第二来料阀(62)关闭;位置2:第一来料阀(61)关闭、第二来料阀(62)开启,和/或所述第一出料阀(63)和第二出料阀(64)为一体化三通阀结构,此时三通阀有两个位置,位置1:第一出料阀(63)开启、第二出料阀(64)关闭;位置2:第一出料阀(63)关闭、第二出料阀(64)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浆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组件(5)为两个或以上串联使用,或两个或以上并联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浆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组件(5)的所述滤芯(52)还包括第一管板(52b)和第二管板(52c);所述第一管板(52b)和第二管板(52c)上设有通孔;所述过滤管(52a)的一端穿入或穿过所述第一管板(52b)的通孔,另一端穿入或穿过所述第二管板(52c)的通孔;所述壳体(51)与所述第一管板(52b)构成第一腔室(57),所述过滤管(52a)的一端部开口与所述第一腔室(57)相连通,所述壳体(51)与所述第二管板(52c)构成第二腔室(58),所述过滤管(52a)的另一端部开口与所述第二腔室(58)相连通;所述壳体(51)、第一管板(52b)、第二管板(52c)以及过滤管(52a)在所述过滤管(52a)外围形成的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启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兴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