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NG气罐安装用侧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303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NG气罐安装用侧托架,包括托架本体和气瓶本体,所述托架本体倾斜的一面沿纵向开设有置物槽,且所述置物槽为圆弧形凹槽,所述置物槽内贴附放置有所述气瓶本体;所述托架本体的前面和背面的下部均安装有固定环,且所述固定环位于所述气瓶本体的一侧,所述托架本体的前面和背面的上部均沿纵向固定有U型支座,且所述U型支座位于气瓶本体的另一侧。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气瓶本体放入托架本体的置物槽后通过收紧固定绳的方式来对气瓶的两端部拉紧束缚,并在束紧时通过齿轮与半齿圈配合的方式锁止固定绳的拉紧束缚状态,以此快速稳固的将气瓶本体束紧在置物槽内避免脱离坠落,提升了托架在气瓶安装转运时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NG气罐安装用侧托架
本技术涉及CNG气瓶安装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NG气罐安装用侧托架。
技术介绍
CNG气瓶是用来贮存压缩天然气的高压容器,这种装有易燃易爆气体的高压容器是具有爆炸性危险的压力容器。车用气瓶的储气压力为20MPa,客车车身与底盘扣合后需要进行CNG气瓶的安装,CNG气瓶安装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叉车带动托架托举CNG气瓶的方式进行转运。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托架在托举转运CNG气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设置稳固的束紧功能,极易造成CNG气瓶在转运过程中由于颠簸而从托架上脱离坠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CNG气罐安装用侧托架,在气瓶本体放入托架本体的置物槽后通过收紧固定绳的方式来对气瓶的两端部拉紧束缚,并在束紧时通过齿轮与半齿圈配合的方式锁止固定绳的拉紧束缚状态,以此快速稳固的将气瓶本体束紧在置物槽内避免脱离坠落,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CNG气罐安装用侧托架,包括托架本体和气瓶本体,所述托架本体倾斜的一面沿纵向开设有置物槽,且所述置物槽为圆弧形凹槽,所述置物槽内贴附放置有所述气瓶本体;所述托架本体的前面和背面的下部均安装有固定环,且所述固定环位于所述气瓶本体的一侧,所述托架本体的前面和背面的上部均沿纵向固定有U型支座,且所述U型支座位于气瓶本体的另一侧,所述U型支座内侧中部沿纵向固定有用以拉紧所述气瓶本体的束紧组件,且所述束紧组件部分绕过所述气瓶本体并与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U型支座内侧上部固定有用以锁止所述束紧组件的锁定组件,且所述锁定组件与所述束紧组件啮合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托架本体的断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托架本体底面沿横向固定有多根垫板,且所述垫板为矩形管材。作为优选,所述置物槽为半圆形凹槽,所述置物槽内壁贴附固定有橡胶材质的缓冲板,且所述缓冲板与所述气瓶本体贴附接触。作为优选,所述束紧组件包括轴承座和支撑轴,所述轴承座分别固定在所述U型支座的前后内侧,所述轴承座均通过轴承沿纵向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之间固定有绕线筒,所述绕线筒上缠绕有固定绳,且所述固定绳一端与所述绕线筒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绳另一端绕过所述气瓶本体外侧后与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远离所述托架本体的所述支撑轴端部伸出所述U型支座且端部固定有手轮,靠近所述托架本体的所述支撑轴固定安装有齿轮,且所述齿轮与所述锁定组件啮合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绳为钢丝绳,所述手轮表面开设防滑纹。作为优选,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安装板和护套,所述安装板水平固定在所述U型支座靠近所述托架本体的内侧,所述安装板顶面竖直固定有所述护套,所述护套靠近所述安装板的端部竖直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压簧,所述压簧顶端与所述安装槽固定连接,所述压簧底端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内侧沿所述安装槽的轴向竖直固定有拉杆,且所述拉杆与所述压簧、所述护套和所述安装板均间隙配合,所述拉杆伸出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半齿圈,且所述半齿圈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拉杆伸出所述护套的顶端固定有手柄,所述套环与所述拉杆过盈配合,所述套环与所述安装槽滑动配合。采用上述一种CNG气罐安装用侧托架,初始时,所述半齿圈竖直的与所述齿轮啮合且所述齿轮固定在所述支撑轴上,则此时通过所述齿轮与所述半齿圈啮合的方式能够锁止所述支撑轴的转动,在使用时,将所述气瓶本体贴附放置于所述置物槽内,后先上拉所述拉杆通过所述套环压缩所述压簧的方式使所述半齿圈脱离所述齿轮,此时所述半齿圈与所述齿轮配合对所述支撑轴的锁止解除,后保持所述半齿圈的脱离状态并转动所述手轮的方式带动绕线筒正转放松所述固定绳,直至所述固定绳能够拉至所述气瓶本体的端部后绕在所述气瓶本体的外侧,当所述固定绳绕在所述气瓶本体完成后继续保持所述拉杆的上拉状态并反向的转动所述手轮带动所述绕线筒反转收卷所述固定绳,此过程中所述固定绳由于端部固定且绕在所述气瓶本体外侧,则能够在收卷的过程中逐渐拉紧束缚所述气瓶本体的端部,当所述固定绳被拉紧至施力也无法继续转动所述手轮时松开所述手柄,所述压簧随之释放自身的压缩行程而通过所述套环带动所述半齿圈再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固定绳的拉紧状态随即被锁止,按照上述的操作过程对气瓶本体的另一端部也通过所述束紧组件和所述锁定组件配合的方式拉紧束缚,之后即可用叉车叉穿进所述托架本体底面所述垫板之间的位置然后整体托起进行转运安装,实现了快速稳固的将所述气瓶本体束紧在所述置物槽内避免脱离坠落,提升了所述托架本体在所述气瓶本体安装转运时的安全性能,当需要松开所述气瓶本体时,仅需先上拉所述半齿圈脱开所述齿轮,后通过转动所述手轮的方式使所述绕线筒转动放松所述固定绳,之后即可将所述固定绳拉动至所述气瓶本体的端部后脱离所述气瓶本体外壁,以此来完成对所述气瓶本体固定后的放松,操作方便。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气瓶本体放入托架本体的置物槽后通过收紧固定绳的方式来对气瓶的两端部拉紧束缚,并在束紧时通过齿轮与半齿圈配合的方式锁止固定绳的拉紧束缚状态,以此快速稳固的将气瓶本体束紧在置物槽内避免脱离坠落,提升了托架在气瓶安装转运时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外部图;图2是图1的正视剖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锁定组件;101、手柄;102、拉杆;103、护套;104、安装槽;105、压簧;106、套环;107、安装板;108、半齿圈;2、U型支座;3、束紧组件;301、手轮;302、支撑轴;303、固定绳;304、齿轮;305、绕线筒;306、轴承座;4、托架本体;401、垫板;402、缓冲板;403、置物槽;404、固定环;5、气瓶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CNG气罐安装用侧托架,包括托架本体4和气瓶本体5,托架本体4倾斜的一面沿纵向开设有置物槽403,且置物槽403为圆弧形凹槽,置物槽403内贴附放置有气瓶本体5。托架本体4的前面和背面的下部均安装有固定环404,且固定环404位于气瓶本体5的一侧,托架本体4的前面和背面的上部均沿纵向固定有U型支座2,且U型支座2位于气瓶本体5的另一侧,U型支座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NG气罐安装用侧托架,包括托架本体和气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本体倾斜的一面沿纵向开设有置物槽,且所述置物槽为圆弧形凹槽,所述置物槽内贴附放置有所述气瓶本体;/n所述托架本体的前面和背面的下部均安装有固定环,且所述固定环位于所述气瓶本体的一侧,所述托架本体的前面和背面的上部均沿纵向固定有U型支座,且所述U型支座位于气瓶本体的另一侧,所述U型支座内侧中部沿纵向固定有用以拉紧所述气瓶本体的束紧组件,且所述束紧组件部分绕过所述气瓶本体并与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U型支座内侧上部固定有用以锁止所述束紧组件的锁定组件,且所述锁定组件与所述束紧组件啮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NG气罐安装用侧托架,包括托架本体和气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本体倾斜的一面沿纵向开设有置物槽,且所述置物槽为圆弧形凹槽,所述置物槽内贴附放置有所述气瓶本体;
所述托架本体的前面和背面的下部均安装有固定环,且所述固定环位于所述气瓶本体的一侧,所述托架本体的前面和背面的上部均沿纵向固定有U型支座,且所述U型支座位于气瓶本体的另一侧,所述U型支座内侧中部沿纵向固定有用以拉紧所述气瓶本体的束紧组件,且所述束紧组件部分绕过所述气瓶本体并与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U型支座内侧上部固定有用以锁止所述束紧组件的锁定组件,且所述锁定组件与所述束紧组件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CNG气罐安装用侧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本体的断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托架本体底面沿横向固定有多根垫板,且所述垫板为矩形管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CNG气罐安装用侧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槽为半圆形凹槽,所述置物槽内壁贴附固定有橡胶材质的缓冲板,且所述缓冲板与所述气瓶本体贴附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CNG气罐安装用侧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紧组件包括轴承座和支撑轴,所述轴承座分别固定在所述U型支座的前后内侧,所述轴承座均通过轴承沿纵向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杰闫志强李刚屈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辰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