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5199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包括第一膜片、电路层、第一注塑层以及电连接件,电路层设于第一膜片与第一注塑层之间,电路层包括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以及导电线路,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分别通过导电线路与电连接件电性连接,并通过电连接件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该膜内电子结构体由覆膜注塑工艺制成,相比传统的带有电子控制输入输出的面板更加轻薄,采用该制作方法获得的膜内电子结构体为一不可拆分的部件,解决了“传统带有电子控制输入输出的面板采用分体组装式结构,需要多任务序组装”的问题,制作工艺简单、工序少、一体性好、密封性好、耐高温、抗冲击能力强、不易氧化,且造型多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结构体,特别涉及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市场上,现有消费电子设备的带有电子控制输入输出的面板大多数采用分体组装式结构,其分别由注塑成型的面板、印制电路板以及印制电路板外壳等组成。印制电路板和印制电路板外壳通过卡扣或螺钉等方式安装于面板上。这种分体组装式面板的零部件较多,安装工序复杂,结构稳定性低,抗冲击能力差,防水防氧化能力弱,体积也比较大。而对于现有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电子面板系统而言,其触摸感应电极的安装主要有两种技术方案:一种是采用弹簧焊接于印制电路板上,弹簧的另一端贴于面板的背面,此种方式具有容易造成弹簧的安装对位困难,面板体积较大,成本较高等缺点;另一种方案是将触摸感应电极印制于电路板上,同时将印制电路板用胶水、卡扣或螺钉等方式贴合于面板的背面,这种方案虽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小面板厚度,但是由于印制电路板与面板之间的气隙难以避免,且间隙的一致性难以保证,造成触摸性能不稳定。并且由于印制电路板暴露于空气和水汽中,容易造成印制电路板氧化和进水。目前市场大多消费电子设备上的发光指示面板采用灯珠式“点发光”,这种灯珠发光采用灯珠式“点发光”的产品结构固定,包括有一个驱动电路板和安装在电路板上的LED灯珠,所以目前市场上消费电子设备的体积都得不到有效缩小。因此,如何降低这些消费电子设备的触控显示组件的厚度,提供一种一体性好、密封性好、耐高温、不易氧化、外形美观、使用寿命长的结构体成为亟待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轻薄、一体性好、密封性好、耐高温、抗冲击能力强、不易氧化且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包括第一膜片、电路层、第一注塑层以及电连接件,电路层设于第一膜片与第一注塑层之间,电路层包括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以及导电线路,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分别通过导电线路与电连接件电性连接,并通过电连接件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感应区以及导电线路的材料为导电银浆、导电炭浆或导电铜浆。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指示区包括透明电极层、发光层、第一绝缘层及背侧电极层,透明电极层设在第一膜片上,发光层设透明电极层上,第一绝缘层设在发光层上,背侧电极层设在第一绝缘层上,透明电极层、背侧电极层分别通过导电线路与电连接件电性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膜片和电路层之间设有图案层;图案层包括透明或半透明的透光区域,还包括非透明的图案区域,图案区域包括装饰图案和/或功能指示图案。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二绝缘层和/或第三绝缘层,第二绝缘层避开触控感应区设在第一膜片和电路层之间,第三绝缘层设于电路层与第一注塑层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层与第一注塑层之间还设有第一保护层和/或第一粘合层。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件为连接器,连接器贯穿第一注塑层,连接器的一端与导电线路电性连接,连接器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注塑层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件包括排线和导电接触垫,排线包括第二膜片、导电线路以及第二保护层,第二膜片由第一膜片向一方向延伸出,电路层的导电线路和排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导电接触垫设在排线的导电线路的末端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保护层避开导电接触垫设在排线的导电线路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件包括排线和连接器,排线包括第二膜片、导电线路、第二保护层以及第二注塑层,第二膜片由第一膜片向一方向延伸出,电路层的导电线路和排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第二注塑层设在连接器处,连接器贯穿第二注塑层,连接器的一端与排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连接器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注塑层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保护层避开连接器设在排线的导电线路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件还包括第四绝缘层和/或第五绝缘层,第四绝缘层设在第二膜片和排线的导电线路之间,第五绝缘层设在排线的导电线路和第二保护层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膜片为透明的可弯曲薄膜。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第一膜片上印刷电路层,电路层包括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以及导电线路,导电线路具有供连接器装贴的接触垫;S2.将带有电路层的第一膜片进行成型、裁切;S3.将裁切好的第一膜片和连接器定位放进模具内,连接器与接触垫接触贴合;以及S4.向模具中提供注塑材料,在第一膜片的带有电路层的一面进行注塑形成第一注塑层,连接器的一部分嵌入第一注塑层中,另一部分伸出第一注塑层。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包括:a.在第一膜片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触控感应区和导电线路;b.将作为透明电极的铟锡氧化物或者锑锡氧化物沉积在第一膜片上,形成透明电极层,在透明电极层上印刷发光油墨形成发光层,在发光层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一绝缘层,在第一绝缘层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背侧电极层,从而形成发光指示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c.在步骤S1之前在第一膜片上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印刷黑/白/彩色油墨形成图案层;在图案层上避开触控感应区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二绝缘层,电路层印刷在第二绝缘层上;和/或d.在步骤S1之后在电路层上避开接触垫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三绝缘层;避开接触垫在第三绝缘层上印刷保护油墨形成第一保护层;避开接触垫在第一保护层上印刷注塑用粘合剂形成第一粘合层。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二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膜片划分为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两个区域,在第一膜片上印刷电路层,电路层包括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以及导电线路;在第二膜片上印刷导电线路,第二膜片上的导电线路的末端印刷有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导电接触垫,第一膜片上的导电线路和第二膜片上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S2.将带有电路层的膜片进行成型、裁切,其中将第二膜片裁切成呈长条状,由第一膜片延伸出;S3.向模具中提供注塑材料,在第一膜片的带有电路层的一面进行注塑形成第一注塑层。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包括:a.在第一膜片、第二膜片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触控感应区和导电线路;b.将作为透明电极的铟锡氧化物或者锑锡氧化物沉积在第一膜片上,形成透明电极层,在透明电极层上印刷发光油墨形成发光层,在发光层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一绝缘层,在第一绝缘层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背侧电极层,从而形成发光指示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c.在步骤S1之前在第一膜片上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印刷黑/白/彩色油墨形成图案层;在图案层上避开触控感应区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二绝缘层,电路层印刷在第二绝缘层上,在第二膜片上印刷绝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膜片、电路层、第一注塑层以及电连接件,所述电路层设于所述第一膜片与所述第一注塑层之间,所述电路层包括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以及导电线路,所述触控感应区、所述发光指示区分别通过所述导电线路与所述电连接件电性连接,并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膜片、电路层、第一注塑层以及电连接件,所述电路层设于所述第一膜片与所述第一注塑层之间,所述电路层包括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以及导电线路,所述触控感应区、所述发光指示区分别通过所述导电线路与所述电连接件电性连接,并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区以及所述导电线路的材料为导电银浆、导电炭浆或导电铜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指示区包括透明电极层、发光层、第一绝缘层及背侧电极层,所述透明电极层设在所述第一膜片上,所述发光层设在所述透明电极层上,所述第一绝缘层设在所述发光层上,所述背侧电极层设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所述透明电极层、所述背侧电极层分别通过所述导电线路与所述电连接件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电路层之间设有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包括透明或半透明的透光区域,还包括非透明的图案区域,所述图案区域包括装饰图案和/或功能指示图案。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绝缘层和/或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避开所述触控感应区设在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电路层之间,所述第三绝缘层设于所述电路层与所述第一注塑层之间。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层与所述第一注塑层之间还设有第一保护层和/或第一粘合层。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为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贯穿所述第一注塑层,所述连接器的一端与所述导电线路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注塑层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包括排线和导电接触垫,所述排线包括第二膜片、导电线路以及第二保护层,第二膜片由所述第一膜片向一方向延伸出,所述电路层的导电线路和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所述导电接触垫设在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的末端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层避开所述导电接触垫设在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包括排线和连接器,所述排线包括第二膜片、导电线路、第二保护层以及第二注塑层,第二膜片由所述第一膜片向一方向延伸出,所述电路层的导电线路和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注塑层设在连接器处,所述连接器贯穿所述第二注塑层,所述连接器的一端与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注塑层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层避开所述连接器设在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上。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还包括第四绝缘层和/或第五绝缘层,所述第四绝缘层设在所述第二膜片和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之间,所述第五绝缘层设在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


11.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第一膜片上印刷电路层,所述电路层包括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以及导电线路,所述导电线路具有供连接器装贴的接触垫;
S2.将带有所述电路层的所述第一膜片进行成型、裁切;
S3.将裁切好的所述第一膜片和连接器定位放进模具内,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接触垫接触贴合;以及
S4.向所述模具中提供注塑材料,在所述第一膜片的带有所述电路层的一面进行注塑形成第一注塑层,所述连接器的一部分嵌入所述第一注塑层中,另一部分伸出所述第一注塑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a.在第一膜片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所述触控感应区和所述导电线路;
b.将作为透明电极的铟锡氧化物或者锑锡氧化物沉积在第一膜片上,形成透明电极层,在所述透明电极层上印刷发光油墨形成发光层,在发光层上印刷绝缘油墨形成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印刷导电油墨形成背侧电极层,从而形成所述发光指示区。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c.在所述步骤S1之前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不同谢冠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恒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