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5199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触控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材、第一感应电极层、第一光学胶层、第二基材及第二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二基材的厚度为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
,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触控模组包括保护盖板和触控感测层,触控感测层包括发射电极层和接收电极层。其中一种触控模组的结构为薄膜式(Glass-Film-Film,简称GFF),先在两个薄膜基材上分别制备发射电极层和接收电极层,而后采用光学胶将形成有发射电极层、接收电极层的薄膜基材依次贴合至保护盖板上。采用GFF结构设计的触控模组在温度发生变化时,会发生触控感测偏移,换言之,当温度改变时,采用GFF结构的触控模组会产生感测误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位于发射电极层和接收电极层之间的光学胶的介电常数在不同温度下会有较大的变化,进而导致触控模组的互容电容值(mutualcapacitance,CM)变化较大,使得触控模组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感测精度差异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触控模组的感测精度容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材、第一感应电极层、第一光学胶层、第二基材及第二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二基材的厚度为d2,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为d0,所述第二基材的厚度和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满足以下条件:d2≧1.5*d0。上述触控面板,通过增加第二基材相对于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能够降低触控面板的互容电容值在不同温度条件的变化幅度,避免触控面板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触控灵敏度相差较大,改善用户体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材的材质为以下任意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环状烯烃共聚物、三醋酸纤维素、聚酰亚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二光学胶层和保护盖板,所述第二光学胶层用于将所述保护盖板粘接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背向所述第二基材的一侧。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感应电极层、第一基材、第一光学胶层及第二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基材的厚度为d1,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为d0,所述第一基材的厚度和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满足以下条件:d1≧1.5*d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设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一侧;或,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二基材、第二光学胶层及保护盖板,所述第二基材设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光学胶层用于将所述保护盖板粘接于所述第二基材。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材、第一感应电极层、第一光学胶层、第二基材及第二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相对介电常数呈正温度系数变化,所述第二基材的相对介电常数呈负温度系数变化,或,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相对介电常数呈负温度系数变化,所述第二基材的相对介电常数呈正温度系数变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材的材质为以下任意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环状烯烃共聚物、三醋酸纤维素、聚酰亚胺。一种触控装置,包括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用于输出第一信号,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信号调整元件和驱动芯片,所述信号调整元件用于调节所述触控面板输出的第一信号,所述驱动芯片用于接收调整后的第一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调整元件包括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的阻值呈负温度系数变化。一种触控装置,包括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用于输出第一信号,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元件和驱动芯片,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温度并输出第二信号,所述驱动芯片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信号校正所述第一信号以驱动所述触控面板。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2为第二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3为第三实施例中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4为一实施例中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研发人员发现采用GFF结构设计的触控模组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会发生触控感测偏移。换言之,当温度改变时,采用GFF结构的触控模组会产生感测误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位于发射电极层和接收电极层之间的光学胶的介电常数在不同温度下会有较大的变化,进而导致触控模组的互容电容(mutualcapacitance,CM)变化较大,使得触控模组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触控灵敏度。具体来说,对于既可以直接进行触摸操作也可以通过触控笔进行触控操作的产品,用户手指与触控笔具有不同的温度,可能会出现用户直接触摸触控模组以及采用触控笔操控触控模组的灵敏度相差较大,导致用户体验不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可以大幅降低温度变化对触控面板感测精度的影响。在第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触控面板1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材10、第一感应电极层20、第一光学胶层30、第二基材40及第二感应电极层50。第一基材10作为第一感应电极层20的载体,第二基材40作为第二感应电极层50的载体,在生产过程中,先在第一基材10和第二基材40上形成导电膜,而后蚀刻形成导电图案,即第一感应电极层20或第二感应电极层50。第一感应电极层20和第二感应电极层50其中之一为发射电极,另一为接收电极,通过检测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之间的电容值变化以判断出触控操作的位置。第一感应电极层20和第二感应电极层50的材质可以是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纳米银线或金属网格(Metalmesh)等。第一光学胶层30用于将第一感应电极层20粘接于第二基材40背离第二感应电极层50的一侧。第一光学胶层30的材质为透明光学胶(OpticallyClearAdhesive,OCA)。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触控面板100的轻薄化发展趋势,在确保粘接效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降低第一光学胶层30的厚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胶层30的厚度为50μm。触控面板100还包括第二光学胶层60和保护盖板70,第二光学胶层60用于将保护盖板70粘接于第二感应电极层50。保护盖板70能够隔离空气或水气,对第二感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材、第一感应电极层、第一光学胶层、第二基材及第二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二基材的厚度为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材、第一感应电极层、第一光学胶层、第二基材及第二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二基材的厚度为d2,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为d0,所述第二基材的厚度和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满足以下条件:d2≧1.5*d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材的材质为以下任意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环状烯烃共聚物、三醋酸纤维素、聚酰亚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二光学胶层和保护盖板,所述第二光学胶层用于将所述保护盖板粘接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背向所述第二基材的一侧。


4.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感应电极层、第一基材、第一光学胶层及第二感应电极层,所述第一基材的厚度为d1,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为d0,所述第一基材的厚度和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满足以下条件:d1≧1.5*d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设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一侧;或,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二基材、第二光学胶层及保护盖板,所述第二基材设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光学胶层用于将所述保护盖板粘接于所述第二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炫运李璟林黃彦衡
申请(专利权)人: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