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级金属氧化物材料回转窑煅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5089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级金属氧化物材料回转窑煅烧装置,涉及回转窑技术领域,包括回转窑,回转窑的一端开有浆料进口,另一端开有煅烧成品出口,所述回转窑煅烧成品出口所在端依次连接有热风炉和燃烧器,所述热风炉包括燃气燃烧并产生高温热风的燃烧区和对所述高温热风进行调节的温度调节区,燃烧区与所述燃烧器经燃烧器接口对接,温度调节区上设有向温度调节区内注入回转窑煅烧余热所得二次风的二次风接口,二次风降低所述高温热风的温度,温度调节区经热风炉出口管与回转窑煅烧成品出口所在端对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煅烧余热循环利用,煅烧温度易于调节、控制精确,可达到±5℃范围内,使得到的纳米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靠。(*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回转窑
,确切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煅烧晶粒尺寸 为纳米级金属氧化物产品的回转窑煅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中国国内的纳米级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煅烧设备大多采用电热炉,能 耗较高,产能较低。回转窑作为一种常用煅烧装置,可以使用价格低廉的燃气 作为燃料,能耗较低,将其用于煅烧纳米级金属氧化物材料,可以降低生产成 本。但由于纳米级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煅烧温度较低,通常在40(TC 70(TC范围 内,有时甚至低于燃气燃点,同时温度控制精度高,必须控制在士5。C范围内。 而现有的回转窑燃烧温度达到70(TC以上,温度波动大,控制精度差,用于煅 烧纳米金属氧化物材料容易出现过烧现象,使得晶粒尺寸超出控制要求,产品 质量不稳定,因此不能直接用于煅烧纳米金属氧化物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对纳米级金属氧化物 材料进行煅烧,且满足纳米级金属氧化物对煅烧温度特殊要求,温度波动小、 控制精度高的回转窑煅烧装置,本技术对煅烧余热循环利用,煅烧温度易 于调节、控制精确,可达到土5。C范围内,使得到的纳米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靠。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纳米级金属氧化物材料回转窑煅烧装置,包括回转窑,回转窑的一端开有浆料进口,另一端开有煅烧成品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煅烧成品 出口所在端依次连接有热风炉和燃烧器,所述热风炉包括燃气燃烧并产生高温 热风的燃烧区和对所述高温热风进行调节的温度调节区,燃烧区与所述燃烧器 经燃烧器接口对接,温度调节区上设有向温度调节区内注入回转窑煅烧余热所 得二次风的二次风接口, 二次风降低所述高温热风的温度,温度调节区经热风 炉出口管与回转窑煅烧成品出口所在端对接。所述回转窑经煅烧成品出口与冷却窑连接,煅烧成品经煅烧成品出口进入 所述冷却窑中冷却,所述冷却窑上设有空气进口、冷却成品出口和二次风生成 口;经所述空气进口进入的冷却空气与所述煅烧成品热交换并使煅烧成品冷却 后由所述冷却成品出口排出;所述二次风生成口与风机连通,经热交换后的二 次风由二次风生成口输入至风机并经风机加压后,由与风机上连接的二次风排 出总管排出,二次风排出总管的出口端分别与燃烧器的二次风输入管和热风炉 的二次风接口连通;所述二次风排出总管上还设有二次风排空管,多余的二次 风由所述二次风排空管排出。所述回转窑包括脱水区间和晶粒成长区间,在所述脱水区间和晶粒成长区 间之间设有由耐火砖砌筑的挡料圈。所述挡料圈至热风入口端与热风出口端之间的长度比在1: 2~1: 5范围内,挡料圈内直径与回转窑内直径的比例在85% 95%范围内。所述回转窑的长径比为7: 1~15: l范围内,直径在1 3.5米范围内。所述燃烧区和温度调节区的长度之比为4 6: 3~5。在所述浆料进口端的回转炉上开有煅烧尾气排放管,经所述温度调节区调 节温度后的热风经回转窑煅烧利用后的尾气由所述煅烧尾气排放管排出至尾气 处理系统。在所述二次风排出总管、二次风排空管、二次风输入管和二次风接口上分 别设有阀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表现在1、 由于本技术采用在回转窑上连接有热风炉和燃烧器,热风炉包括燃烧区和温度调节区,燃烧器采用燃气作为燃料产生高温热风,价廉易得成本低; 温度调节区上设有向温度调节区内注入回转窑煅烧余热所得二次风的二次风接 口, 二次风降低所述高温热风的温度,通过调整燃烧器的燃气输入流量与二次 风流量的配比,可实现热风的温度和流量调节,热风温度在20(TC 120(TC范围 内任意可调,温度控制精度达到士5。C,从而满足了纳米金属氧化物材料的温度 控制要求,温度波动范围低,使得到的纳米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靠;二次风是 由转窑煅烧余热所得,对煅烧余热进行了充分利用,达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2、 由于本技术釆用回转窑经煅烧成品出口与冷却窑连接,冷却窑上分 别设置空气进口、冷却成品出口和二次风生成口,煅烧成品与冷空气热交换生 成热空气二次风,再由二次风排出总管输入至燃烧器、热风炉二次利用;采用 这样的技术方案,冷却窑采用冷空气为介质对煅烧后的高温产品进行冷却,冷 却效果好;经煅烧后的高温产品余热加温后的二次风用于燃烧器、热风炉配风, 热量循环利用,从而降低了燃料消耗。3、 在回转窑的脱水与晶粒成长两个区间之间设有挡料圈,以及挡料圈至热 风入口端与热风出口端之间的长度比在l: 2~1: 5范围内,挡料圈内直径与回 转窑内直径的比例在85%~95%范围内。有利于满足纳米材料对煅烧温度分布及 停留时间的特殊要求,延长物料脱水时间,使物料充分脱水之后再进入晶粒成 长区,保证粒子均匀成长。4、 回转窑的长径比在7: 1~15: l范围内,采用较大直径和较短窑长的设 置,可使窑尾温度提高,减小温度梯度,使粒子均匀成长,避免粒子过分成长, 有利于控制粒径。5、 所述燃烧区和温度调节区的长度之比为4~6: 3~5。这样的设置方式有 利于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燃烧区内充分燃烧;有利于二次风对热风温度在 温度调节区内进行调节,达到煅烧所需要的温度需求。6、 在所述浆料进口端的回转炉上开有煅烧尾气排放管,尾气由所述煅烧尾 气排放管排出至尾气处理系统。这样的技术方案有利于尾气的排放和处理,更 加环保。7、 在所述二次风排出总管、二次风排空管、二次风输入管和二次风接口上 分别设有阀门,有助于根据不同的需求灵活选择是否打开阀门。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补充说 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回转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剖视示意图图4为热风炉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浆料进口 2、煅烧成品出口; 3、热风炉;4、燃烧器;5、 燃烧器接口; 6、 二次风接口; 7、出口管;8、冷却窑;9、空气进口; 10、冷 却成品出口; 11、 二次风生成口; 12、风机;13、 二次风排出总管;14、 二次 风输入管;15、 二次风排空管16、挡料圈;17、煅烧尾气排放管;18、阀门; 19、主物料通道;20、热风通道;21、 二次风通道。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说明书附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级金属氧化物材料回转窑 煅烧装置,包括回转窑,回转窑的一端开有浆料进口 1,另一端开有煅烧成品出口 2,所述回转窑煅烧成品出口 2所在端依次连接有热风炉3和燃烧器4,所 述热风炉3包括燃气燃烧并产生高温热风的燃烧区和对所述高温热风进行调节 的温度调节区,燃烧区与所述燃烧器4经燃烧器接口5对接,温度调节区上设 有向温度调节区内注入回转窑煅烧余热所得二次风的二次风接口 6, 二次风降 低所述高温热风的温度,温度调节区经热风炉3出口管7与回转窑煅烧成品出 口2所在端对接。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说明附图1,所述回转窑经煅烧成品出口 2与 冷却窑8连接,煅烧成品经煅烧成品出口2进入所述冷却窑8中冷却,所述冷 却窑8上设有空气进口 9、冷却成品出口 IO和二次风生成口 11;经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级金属氧化物材料回转窑煅烧装置,包括回转窑,回转窑的一端开有浆料进口(1),另一端开有煅烧成品出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煅烧成品出口(2)所在端依次连接有热风炉(3)和燃烧器(4),所述热风炉(3)包括燃气燃烧并产生高温热风的燃烧区和对所述高温热风进行调节的温度调节区,燃烧区与所述燃烧器(4)经燃烧器接口(5)对接,温度调节区上设有向温度调节区内注入回转窑煅烧余热所得二次风的二次风接口(6),二次风降低所述高温热风的温度,温度调节区经热风炉(3)出口管(7)与回转窑煅烧成品出口(2)所在端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彬鲁东胡新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铁钒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