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移式列车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07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5
一种自移式列车组,车体上对称设置有轮对,车体上一端铰接升降油缸,车体的下端面对角线四角处竖直向下分别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转动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油缸另一端铰接升降装置,辅助支腿两端分别竖直向上固定设置连接件,连接件另一端铰接升降装置,轮对两顶端转动设置提拉板,提拉板另一端设置有提升轮,耳板铰接有行走油缸,行走油缸的另一端设置有自移装置,自移装置滑动卡设在自移轨道上,耳板铰接有制动连杆,制动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自移装置,自移装置滑动卡设在自移轨道上;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更为合理、结构设计巧妙、操作便捷、安全性能更加稳定、列车组自移更加稳定自如,提高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移式列车组
本技术涉及运输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自移式列车组。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有轨绞车钢丝绳牵引”,长期使用过程的列车组在有上下坡或过弯时,钢丝绳易断、而且操作繁琐,很容易导致列车组失去牵引力产生溜车、甚至会出现掉道,列车组移动时相对来说比较麻烦。通过绞车带动平板车顺着工作面的推进而向前移动,现有技术(专利号CN202345685U,公告日2012、07、25)公开了一种矿用液压自移卡轨式设备列车,列车组在行进过程中途径上下坡或过弯时夹紧装置集中受力,列车和物体的重力作用于夹紧装置上易使夹紧装置产生形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移式列车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移式列车组,包括前车体、后车体、轮对、自移轨道和连接臂,所述列车组至少由前车体与后车体组成,所述列车组车体上对称设置有轮对,所述轮对安设自移轨道上,所述连接臂两端分别铰接前车体与后车体,所述的一种自移式列车组,还包括升降油缸、支撑座、升降机构、辅助支撑、连接件、提拉板、提升轮、挂板、行走油缸、制动连杆和自移装置,所述车体上一端铰接升降油缸,所述轮对的外侧,车体的下端面对角线四角处竖直向下分别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旋转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油缸另一端铰接升降装置,所述自移轨道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辅助支撑,所述辅助支撑两端分别竖直向上固定设置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另一端铰接升降装置,所述轮对两顶端转动设置提拉板,所述提拉板另一端,其自移轨道的轨道槽内转动设置有提升轮,所述后车体左端下端面的一端竖直向下固定设置有挂板,所述挂板铰接有行走油缸,所述行走油缸的另一端设置有自移装置,所述自移装置滑动卡设在自移轨道上,所述前车体左端下端面的竖直向下固定设置有挂板,所述挂板铰接有制动连杆,所述制动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自移装置,所述自移自移装置滑动卡设在自移轨道上。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轴、旋转臂、主动臂和从动连杆,所述车体左右两端支撑座同水平面上分别转动设置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分别延伸至支撑座外侧,所述转轴顶端分别设置有旋转臂,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件,所述转轴中部分别固定设置有主动臂,所述从动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主动臂另一端,所述升降油缸铰接主动臂另一端。进一步的,所述自移轨道,包括轨道、连接梁和齿条,所述连接梁两顶端分别固定连接轨道底部,所述轨道上部外侧壁对称向外固定延设齿条。进一步的,所述自移装置,包括水平板、立板、定位孔A、定位孔B、导向轮、夹紧座A、夹紧座B、齿夹、平夹、加紧油缸和T形件,所述水平板上沿中线对称设置立板,所述水平板两端对称开设有定位孔A和定位孔B,所述水平板下端面对角线四角处分别转动设置导向轮,所述夹紧座A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矩形结构,所述夹紧座A底板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夹紧座A左端垂直向下固定设置有齿夹,所述夹紧座A腔体内滑动套设夹紧座B,所述夹紧座B为冂字形结构,所述夹紧座B中部垂直向下固定设置平夹,所述齿夹穿过定位孔A,所述平夹穿过定位孔B,且齿夹与平夹远端分别延伸至水平板外侧至同一水平面,所述夹紧座B腔体内活动设置加紧油缸,所述夹紧座A右顶端立壁上开设有凹槽A,所述夹紧座B左顶端立壁上开设凹槽B,所述加紧油缸两端分别固定设置T形件,所述T形件分别卡设凹槽A与凹槽B内。进一步的,所述自移轨道,包括轨道、连接梁、支撑臂和齿条,所述连接梁两顶端分别固定连接轨道底部,所述连接梁上端面中部竖直设置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端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两侧壁分别对称设置齿牙。进一步的,所述自移装置,包括水平板、立板、定位孔A、定位孔B、夹紧座A、夹紧座B、齿夹A、齿夹B、压缩弹簧、固定盘、导杆、销轴、加紧油缸和导向轮,所述水平板上沿中线对称设置立板,所述水平板两端对称开设有定位孔A和定位孔B,所述水平板下端面对角线四角处分别转动设置导向轮,所述夹紧座A与夹紧座B为冂字形结构,所述夹紧座A左端垂直向下固定设置有齿夹A,所述夹紧座A腔体内滑动套设夹紧座B,所述夹紧座B中部垂直向下固定设置齿夹B,所述齿夹A穿过定位孔A,所述齿夹B穿过定位孔B,且齿夹A与齿夹B远端分别延伸至水平板外侧至同一水平面,所述齿夹A与齿夹B的齿牙对应设置,所述夹紧座A右端腔体内销接加紧油缸,所述加紧油缸另一端铰接夹紧座B腔体内左端顶壁上,所述齿夹A上面,夹紧座A顶壁上滑动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左端设置有定位盘,所述导杆右端穿过夹紧座A左顶壁延伸至齿夹A与齿夹B之间间隙内,所述导杆上,夹紧座A顶壁与定位盘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进一步的,所述导杆左设置有外螺纹,其外螺纹上螺接有螺母,所述导杆上,即螺母与压缩弹簧之间活动套设有定位盘。进一步的,所述自移轨道,包括轨道、连接梁和齿条,所述连接梁两顶端分别固定连接轨道底部,所述轨道上端面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两侧壁分别设置齿牙。进一步的,所述自移装置,包括水平板、立板、定位孔A、定位孔B、导向轮、夹紧座A、夹紧座B、齿夹A、齿夹B、齿夹C、齿夹D、导向板、压缩弹簧、耳板、连接板、固定板和螺栓杆,所述水平板上沿中线对称设置立板,所述水平板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定位孔A和定位孔B,所述水平板下端面对角线四角处分别转动设置导向轮1626,所述夹紧座A与夹紧座B分别为冂字形结构,所述夹紧座A腔体内活动套设夹紧座B,所述夹紧座A左端竖直向下设置齿夹A,所述夹紧座A右端竖直向下设置齿夹B,其齿夹A与齿夹B的齿牙同向设置,所述夹紧座B右端竖直向下设置齿夹C,所述齿夹C与齿夹B对应设置,所述夹紧座腔体内右端固定设置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与夹紧座A右顶壁上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板与夹紧座A右顶壁之间间隙内设置加紧油缸,所述加紧油缸两端分别固定设置T形件,所述T形件分别卡设凹槽内,所述夹紧座B腔体内,即连接板的左侧对称固定设置有耳板,所述夹紧座B腔体内左端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夹紧座B左端活动设置固定板,所述夹紧座B内并列活动设置两个螺栓杆,所述螺栓杆从左到右依次滑动穿过固定板、导向板和耳板延伸至耳板外侧,所述螺栓杆右端设置有外螺纹,其外螺纹上螺接有螺母,所述螺栓杆上,即导向板与耳板之间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固定板下端设有齿夹D,所述齿夹D与齿夹A对应设置,所述齿夹A与齿夹B分别穿过定位孔A,所述齿夹C与齿夹D分别穿过定位孔B,所述齿夹A、齿夹B、齿夹C和齿夹D下端延伸至同一水平面。进一步的,所述自移轨道由多节铰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升降油缸收回,进而带动旋转臂旋转,使辅助支撑升起,轨道落地,平板轮对降落到轨道上,夹紧油缸伸出,使齿夹紧座与平夹紧座动作抱紧自移轨道,夹紧油缸收回,使齿夹紧座与平夹紧座动作松开自移轨道,行走油缸伸出,同时带动平板车前移直至行走油缸完全伸出,夹紧油缸伸出,使齿夹紧座与平夹紧座动作抱紧自移轨道,夹紧油缸收回,使齿夹紧座与平夹紧座动作松开自移轨道,行走油缸收回,同时带动驱动夹紧前移直至行走油缸完全收回。本技术的有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移式列车组,包括前车体(1)、后车体(2)、轮对(3)、自移轨道(4)和连接臂(5),所述列车组至少由前车体(1)与后车体(2)组成,所述列车组车体上对称设置有轮对(3),所述轮对(3)安设自移轨道(4)上,所述连接臂(5)两端分别铰接前车体(1)与后车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油缸(6)、支撑座(7)、升降机构(8)、辅助支撑(9)、连接件(10)、提拉板(11)、提升轮(12)、挂板(13)、行走油缸(14)、制动连杆(15)和自移装置(16),所述车体上一端铰接升降油缸(6),所述轮对(3)的外侧,车体的下端面对角线四角处竖直向下分别设置有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上旋转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油缸(6)另一端铰接升降装置,所述自移轨道(4)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辅助支撑(9),所述辅助支撑(9)两端分别竖直向上固定设置连接件(10),所述连接件(10)另一端铰接升降装置,所述轮对(3)两顶端转动设置提拉板(11),所述提拉板(11)另一端,其自移轨道(4)的轨道槽内转动设置有提升轮(12),所述后车体(2)左端下端面的一端竖直向下固定设置有挂板(13),所述挂板(13)铰接有行走油缸(14),所述行走油缸(14)的另一端设置有自移装置(16),所述自移装置(16)滑动卡设在自移轨道(4)上,所述前车体(1)左端下端面的竖直向下固定设置有挂板(13),所述挂板(13)铰接有制动连杆(15),所述制动连杆(15)的另一端设置有自移装置(16),所述自移自移装置(16)滑动卡设在自移轨道(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移式列车组,包括前车体(1)、后车体(2)、轮对(3)、自移轨道(4)和连接臂(5),所述列车组至少由前车体(1)与后车体(2)组成,所述列车组车体上对称设置有轮对(3),所述轮对(3)安设自移轨道(4)上,所述连接臂(5)两端分别铰接前车体(1)与后车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油缸(6)、支撑座(7)、升降机构(8)、辅助支撑(9)、连接件(10)、提拉板(11)、提升轮(12)、挂板(13)、行走油缸(14)、制动连杆(15)和自移装置(16),所述车体上一端铰接升降油缸(6),所述轮对(3)的外侧,车体的下端面对角线四角处竖直向下分别设置有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上旋转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油缸(6)另一端铰接升降装置,所述自移轨道(4)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辅助支撑(9),所述辅助支撑(9)两端分别竖直向上固定设置连接件(10),所述连接件(10)另一端铰接升降装置,所述轮对(3)两顶端转动设置提拉板(11),所述提拉板(11)另一端,其自移轨道(4)的轨道槽内转动设置有提升轮(12),所述后车体(2)左端下端面的一端竖直向下固定设置有挂板(13),所述挂板(13)铰接有行走油缸(14),所述行走油缸(14)的另一端设置有自移装置(16),所述自移装置(16)滑动卡设在自移轨道(4)上,所述前车体(1)左端下端面的竖直向下固定设置有挂板(13),所述挂板(13)铰接有制动连杆(15),所述制动连杆(15)的另一端设置有自移装置(16),所述自移自移装置(16)滑动卡设在自移轨道(4)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移式列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8),包括转轴(801)、旋转臂(802)、主动臂(803)和从动连杆(804),所述车体左右两端支撑座(7)同水平面上分别转动设置转轴(801),所述转轴(801)两端分别延伸至支撑座(7)外侧,所述转轴(801)顶端分别设置有旋转臂(802),所述旋转臂(802)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件(10),所述转轴(801)中部分别固定设置有主动臂(803),所述从动连杆(804)的两端分别铰接主动臂(803)另一端,所述升降油缸(6)铰接主动臂(803)另一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移式列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移轨道(4),包括轨道(401)、连接梁(402)和齿条(404),所述连接梁(402)两顶端分别固定连接轨道(401)底部,所述轨道(401)上部外侧壁对称向外固定延设齿条(4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移式列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移装置(16),包括水平板(1601)、立板(1602)、定位孔A(1603)、定位孔B(1604)、夹紧座A(1605)、夹紧座B(1606)、齿夹(1607)、平夹(1608)、加紧油缸(1609)和T形件(1610),所述水平板(1601)上沿中线对称设置立板(1602),所述水平板(1601)两端对称开设有定位孔A(1603)和定位孔B(1604),所述水平板(1601)下端面对角线四角处分别转动设置导向轮(1626),所述夹紧座A(1605)为口字形结构,所述夹紧座A(1605)左端垂直向下固定设置有齿夹(1607),所述夹紧座A(1605)腔体内滑动套设夹紧座B(1606),所述夹紧座B(1606)为冂字形结构,所述夹紧座B(1606)中部垂直向下固定设置平夹(1608),所述齿夹(1607)穿过定位孔A(1603),所述平夹(1608)穿过定位孔B(1604),且齿夹(1607)与平夹(1608)远端分别延伸至水平板(1601)外侧至同一水平面,所述夹紧座B(1606)腔体内活动设置加紧油缸(1609),所述夹紧座A(1605)右顶端立壁上开设有凹槽A(1624),所述夹紧座B(1606)左顶端立壁上开设凹槽B(1625),所述加紧油缸(1609)两端分别固定设置T形件(1610),所述T形件(1610)分别卡设凹槽A(1624)与凹槽B(1625)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移式列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移轨道(4),包括轨道(401)、连接梁(402)、支撑臂(403)和齿条(404),所述连接梁(402)两顶端分别固定连接轨道(401)底部,所述连接梁(402)上端面中部竖直设置支撑臂(403),所述支撑臂(403)上端固定设置有齿条(404),所述齿条(404)两侧壁分别对称设置齿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移式列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移装置(16),包括水平板(1601)、立板(1602)、定位孔A(1603)、定位孔B(1604)、夹紧座A(1605)、夹紧座B(1606)、齿夹A(1611)、齿夹B(1612)、压缩弹簧(1613)、固定盘(1614)、导杆(1615)、销轴(1616)、加紧油缸(1609)和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斌史贵刚李涛惠鑫源
申请(专利权)人:邹城市邦尼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