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辐射涤纶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89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辐射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防辐射涤纶面料,中空层夹于外面料层和内面料层之间,中空层内填充有织网结构,织网结构包括织网环和织网线,织网环和织网线依次交替连接形成织网结构,织网环呈矩阵排列,相邻的织网环均相互远离,相邻的织网线呈经纬线状排布;通过设置内外两层涤纶面料间夹有织网结构,使面料能够形成一个由金属纤维网构成的电磁屏蔽环境,以此达到防辐射的目的,相较于传统的金属丝混纺面料具有更优良的延展性,内外表面的涤纶层柔韧性好,不容易被扎穿,避免了金属制的银元内芯刺穿编织纤维接触人体皮肤,进而引起不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辐射涤纶面料
本技术涉及防辐射面料
,具体为一种防辐射涤纶面料。
技术介绍
涤纶又称特丽纶,人们根据广东话把它译为“的确凉”或“的确良”。涤纶是三大合成纤维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其用途很广,大量用于制造衣着和工业中制品。由于涤纶价格相对便宜,再加上它有结实耐用、弹性好、不易变形、耐腐蚀、绝缘、挺括、易洗快干等特点,因此涤纶面料制成的服装深受人们所喜爱。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家对服装和家具面料的防辐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现有的防辐射面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粘接复合面料,采用粘连的方法将金属丝网层和纺织层粘连在一起。这种面料虽然防辐射效果较好,但厚度较大、舒适性差,通常只用于特殊场合,不适于服装、家饰等民用。2、化学涂层面料,采用化学方法在纺织面料的表面涂覆一层具有防辐射功能的涂层。这种面料厚度控制得较好,但由于涂层为化学物质,不适合直接接触人体,并且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涂层的功能会逐渐减弱。3、金属丝混纺面料。采用金属丝和纺织丝捻合而成的混纺丝纺织而成的面料。这种混纺面料既控制了面料的厚度又能经多次洗涤而不改变性能,但由于纺织的丝线是由金属丝和纺织丝捻合而成,丝线和面料的表面不可避免地会露出部分金属,制成服装贴身穿着时会有不适感,部分对金属过敏体质的人尤其敏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辐射涤纶面料,具备防辐射效果极好,面料较为轻薄,延展性和柔韧性好,穿着舒适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防辐射面料厚度大,防辐射能力会逐渐减弱,金属丝容易暴露,导致穿着舒适性差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防辐射涤纶面料,包括外面料层、内面料层和中空层,中空层夹于外面料层和内面料层之间,中空层内填充有织网结构;织网结构包括织网环和织网线,织网环为具有弹性的圆环状编织物,织网线为具有弹性的编织绳,织网环和织网线依次交替连接形成织网结构,织网环呈矩阵排列,相邻的织网环均相互远离,相邻的织网线呈经纬线状排布。本方案通过设置内外两层涤纶面料间夹有织网结构,使面料能够形成一个由金属纤维网构成的电磁屏蔽环境,以此达到防辐射的目的,相较于传统的金属丝混纺面料具有更优良的延展性;且内外表面的涤纶层柔韧性好,不容易被扎穿,避免了金属制的银元内芯刺穿编织纤维接触人体皮肤,进而引起不适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防辐射涤纶面料,其中织网结构呈龟甲状,织网环呈正六边形矩阵排列,相邻的织网环之间的夹角均为120度。本方案通过设置实施例二相较于实施例一,织网结构抗拉扯强度更高,柔韧性和延展性都大幅提高,且用料更节省,面料也更轻。本技术的一种防辐射涤纶面料,其中外面料层底端面和内面料层顶端面上均成对的等距的矩阵状贴装有弹性件,弹性件为圆锥柱状,弹性件的圆锥顶端面为摩擦面,成对的弹性件的摩擦面相互紧密贴合,成对的弹性件套合于织网结构的网眼内;成对的弹性件的厚度之和大于织网结构的编织厚度,织网结构远离外面料层底端面和内面料层顶端面。本方案通过设置弹性件撑起上下两层面料层,使上下两层面料层和织网结构相互远离,避免了三者的两两之间可能发生相互摩擦,导致磨损或破损的风险,延长了面料的使用寿命;同时成对的弹性件进行摩擦活动接触,进而保证了上下两层面料层和织网结构进行延展的独立性。本技术的一种防辐射涤纶面料,其中外面料层和中空层之间还夹有中面料层,外面料层和中面料层之间填充有金属纳米颗粒涂层。本方案通过设置金属纳米颗粒涂层,配合织网结构形成双重防辐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防辐射的效果。本技术的一种防辐射涤纶面料,其中织网环和织网线的编织线包括银元内芯和编织纤维,编织纤维有至少两根,编织纤维呈螺旋盘绕状包裹在银元内芯外;编织纤维为涤纶纤维。本技术的一种防辐射涤纶面料,其中外面料层、中面料层和内面料层均为涤纶面料;内面料层底端面紧密贴合有亲肤棉层。本方案通过设置亲肤棉层,进一步提升了面料的穿着舒适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方案通过设置内外两层涤纶面料间夹有织网结构,使面料能够形成一个由金属纤维网构成的电磁屏蔽环境,以此达到防辐射的目的,相较于传统的金属丝混纺面料具有更优良的延展性;且内外表面的涤纶层柔韧性好,不容易被扎穿,避免了金属制的银元内芯刺穿编织纤维接触人体皮肤,进而引起不适的问题;通过设置金属纳米颗粒涂层,配合织网结构形成双重防辐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防辐射的效果。2、本方案通过设置弹性件撑起上下两层面料层,使上下两层面料层和织网结构相互远离,避免了三者的两两之间可能发生相互摩擦,导致磨损或破损的风险,延长了面料的使用寿命;同时成对的弹性件进行摩擦活动接触,进而保证了上下两层面料层和织网结构进行延展的独立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涤纶面料正视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织网结构俯视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织网结构俯视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编织纤维解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面料层;2、中面料层;3、内面料层;4、金属纳米颗粒涂层;5、中空层;51、弹性件;52、摩擦面;6、织网结构;61、织网环;62、织网线;63、银元内芯;64、编织纤维;7、亲肤棉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4,本技术的一种防辐射涤纶面料,包括外面料层1、内面料层3和中空层5,中空层5夹于外面料层1和内面料层3之间,中空层5内填充有织网结构6;织网结构6包括织网环61和织网线62,织网环61为具有弹性的圆环状编织物,织网线62为具有弹性的编织绳,织网环61和织网线62依次交替连接形成织网结构6,织网环61呈矩阵排列,相邻的织网环61均相互远离,相邻的织网线62呈经纬线状排布。本方案通过设置内外两层涤纶面料间夹有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辐射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面料层(1)、内面料层(3)和中空层(5),所述中空层(5)夹于外面料层(1)和内面料层(3)之间,所述中空层(5)内填充有织网结构(6);/n所述织网结构(6)包括织网环(61)和织网线(62),所述织网环(61)为具有弹性的圆环状编织物,所述织网线(62)为具有弹性的编织绳,所述织网环(61)和织网线(62)依次交替连接形成织网结构(6),所述织网环(61)呈矩阵排列,相邻的所述织网环(61)均相互远离,相邻的所述织网线(62)呈经纬线状排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辐射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面料层(1)、内面料层(3)和中空层(5),所述中空层(5)夹于外面料层(1)和内面料层(3)之间,所述中空层(5)内填充有织网结构(6);
所述织网结构(6)包括织网环(61)和织网线(62),所述织网环(61)为具有弹性的圆环状编织物,所述织网线(62)为具有弹性的编织绳,所述织网环(61)和织网线(62)依次交替连接形成织网结构(6),所述织网环(61)呈矩阵排列,相邻的所述织网环(61)均相互远离,相邻的所述织网线(62)呈经纬线状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辐射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网结构(6)呈龟甲状,所述织网环(61)呈正六边形矩阵排列,相邻的所述织网环(61)之间的夹角均为12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辐射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面料层(1)底端面和内面料层(3)顶端面上均成对的等距的矩阵状贴装有弹性件(51),所述弹性件(51)为圆锥柱状,所述弹性件(51)的圆锥顶端面为摩擦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松海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春业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