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塑复合莱卡布片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63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塑复合莱卡布片材,包括原材料层和莱卡布层,原材料层设于莱卡布层的上方,原材料层为PVC片材,且PVC片材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氯乙烯60‑90份;增塑剂3‑5份;稳定剂1‑8份;润滑剂1‑5份;填充剂1‑8份;抗静电剂1‑5份;导电炭黑3‑8份;耐寒改性剂2‑9份;加工助剂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制成的吸塑复合莱卡布片材可应用于食品、医疗器具、化妆品、文具/玩具、日用品、五金、灯饰、电子数码通迅、运输包装业等领域,制作成本低,具有耐摔、防污、防褪色;硬度加强;碰触柔软、无气味、防磨、耐花;色彩丰富,单色色度纯真、平整,干净程度更高;运输中防减振、韧性好;防止易碎产品损坏;重量较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塑复合莱卡布片材
本专利技术属于包装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吸塑复合莱卡布片材。
技术介绍
吸塑片材是一种塑料加工工艺材料,主要通过将平展的塑料硬片材加热变软后,采用真空吸附于模具表面,冷却后成型,广泛用于塑料包装、灯饰、广告、装饰等行业。近年来随着电子、包装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市场对塑料板、片材的需求量以每年12%的速度持续增长。目前我国用于生产塑料板、片材的合成树脂主要有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吸塑工艺具有模具加工成本低、制作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单位时间产量高等优势,作为一种非常成熟的热成型技术已经达到广泛的应用。但现有的吸塑片材还具有易碎、硬度不足、易擦花、不耐摔、减振性能差、外观不美、触感差等不足,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塑复合莱卡布片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塑复合莱卡布片材,其结构要点在于:包括原材料层和莱卡布层,原材料层设于莱卡布层的上方,且原材料层和莱卡布层热压成型,原材料层为PVC片材,且PVC片材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氯乙烯60-90份;增塑剂3-5份;稳定剂1-8份;润滑剂1-5份;填充剂1-8份;抗静电剂1-5份;导电炭黑3-8份;耐寒改性剂2-9份;加工助剂1-5份。作为优选的增塑剂为1,2-环己烷二羧酸二异丙酯,。作为优选的,稳定剂为硫酸甲基锡、丁基锡、辛基锡中的一种。作为优选的,润滑剂为硬脂酸钙。作为优选的,填充剂为钛白粉、滑石粉中的一种。作为优选的,抗静电剂为三山嵛精。作为优选的,耐寒改性剂为纳米碳酸钙、纳米二氧化硅、碳化硅纳米晶须中的一种。作为优选的,加工助剂为丙烯酸/丙烯酰氮类共聚物。作为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原材料层材料和莱卡布层片材;2)将原材料层材料进行混合,搅拌速度900-1100r/min,混合10-20min后取出待用,得到预混料;3)将预混料置于挤出机中挤出,并对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80-200℃,再冷却,冷却温度为60-80℃,最后通过片材机进行定型,得到原材料层片材;4)将原材料层片材置于莱卡布层片材的上方,并热压成型,制备完成一片吸塑复合莱卡布片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制成的吸塑复合莱卡布片材可应用于食品、医疗器具、化妆品、文具/玩具、日用品、五金、灯饰、电子数码通迅、运输包装业等领域,制作成本低,具有耐摔、防污、防褪色;硬度加强;碰触柔软、无气味、防磨、耐花;色彩丰富,单色色度纯真、平整,干净程度更高;运输中防减振、韧性好;防止易碎产品损坏;重量较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莱卡布层,2-原材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吸塑复合莱卡布片材,包括原材料层和莱卡布层,所述的原材料层设于莱卡布层的上方,且原材料层和莱卡布层热压成型,所述的原材料层为PVC片材,且PVC片材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氯乙烯60份;增塑剂3份;稳定剂1份;润滑剂1份;填充剂1;抗静电剂1份;导电炭黑3份;耐寒改性剂2份;加工助剂1份。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增塑剂为1,2-环己烷二羧酸二异丙酯。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稳定剂为硫酸甲基锡。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润滑剂为硬脂酸钙。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填充剂为钛白粉。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抗静电剂为三山嵛精。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耐寒改性剂为纳米碳酸钙。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加工助剂为丙烯酸/丙烯酰氮类共聚物。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原材料层材料和莱卡布层片材;2)将原材料层材料进行混合,搅拌速度900r/min,混合10min后取出待用,得到预混料;3)将预混料置于挤出机中挤出,并对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90℃,再冷却,冷却温度为70℃,最后通过片材机进行定型,得到原材料层片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塑复合莱卡布片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材料层和莱卡布层,所述的原材料层设于莱卡布层的上方,且原材料层和莱卡布层热压成型,所述的原材料层为PVC片材,且PVC片材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氯乙烯60-90份;增塑剂3-5份;稳定剂1-8份;润滑剂1-5份;填充剂1-8份;抗静电剂1-5份;导电炭黑3-8份;耐寒改性剂2-9份;加工助剂1-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塑复合莱卡布片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材料层和莱卡布层,所述的原材料层设于莱卡布层的上方,且原材料层和莱卡布层热压成型,所述的原材料层为PVC片材,且PVC片材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氯乙烯60-90份;增塑剂3-5份;稳定剂1-8份;润滑剂1-5份;填充剂1-8份;抗静电剂1-5份;导电炭黑3-8份;耐寒改性剂2-9份;加工助剂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塑复合莱卡布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塑剂为1,2-环己烷二羧酸二异丙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塑复合莱卡布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剂为硫酸甲基锡、丁基锡、辛基锡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塑复合莱卡布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滑剂为硬脂酸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塑复合莱卡布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剂为钛白粉、滑石粉中的一种。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昊康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