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预制叠合板预留孔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47307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预制叠合板预留孔洞装置,包括预埋管、卡托、阻水圈,所述预埋管的底端向外延伸有第一法兰,所述预埋管嵌入预制层中,且第一法兰的底部表面与预制层的底部表面齐平,所述第一法兰用于固定下层排水管,所述预制层的顶部用于浇注现浇层,所述预埋管的另一端穿过预制层并延伸至现浇层的上方,所述预埋管的外壁上套接所述阻水圈,所述预埋管的内壁上固定有卡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轻便、可操作性强、施工方便,在工厂预埋装置,施工现场不需要定位下套管,施工现场不需要二次支模,施工现场易于封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预制叠合板预留孔洞装置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制叠合板预留孔洞装置。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水、暖孔洞在工厂预留,管道穿楼板处需预埋套管或预留洞,其洞口尺寸比管子尺寸大很多,工厂预制板上用PVC管进行留洞,在混凝土浇筑初凝后及时拔出套管,形成预留洞的半成品。在施工现场现浇层内对照原先预留好的半成品预留洞口,用同种规格的套管二次留洞,需要绑扎牢固,防止浇注混凝土时候位移。在混凝土初凝时候旋转套管拔出。由于预留孔洞过大现场浇筑叠合板后浇层时洞口处需要进行支模,且由于洞口过大不便于封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预制叠合板预留孔洞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轻便、可操作性强、施工方便的优点,在工厂预埋装置,施工现场不需要定位下套管,施工现场不需要二次支模,施工现场易于封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预制叠合板预留孔洞装置,包括预埋管、卡托、阻水圈,所述预埋管的底端向外延伸有第一法兰,所述预埋管嵌入预制层中,且第一法兰的底部表面与预制层的底部表面齐平,所述第一法兰用于固定下层排水管,所述预制层的顶部用于浇注现浇层,所述预埋管的另一端穿过预制层并延伸至现浇层的上方,所述预埋管的外壁上套接所述阻水圈,所述预埋管的内壁上固定有卡托,所述卡托以支撑上层排水管。优选的是,所述阻水圈为环形倒锥台型结构。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卡托的底部表面与阻水圈的底部表面齐平。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卡托为环形结构,所述卡托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插槽,上层排水管的底端伸进预埋管内并插在环形插槽内。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法兰上开设有多个等间距环形排列的螺栓孔,所述第一法兰通过预留的螺栓孔与下层排水管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用于预制叠合板预留孔洞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工厂生产叠合板时将此装置预埋在叠合板的预制层中,保证了预留孔洞的存在,无需拔出,并且在施工现场浇注现浇层时,无需使用同种规格的套管进行二次留洞和二次支模,在预制层和现浇层浇注过程中均无需将此装置拔出,结构简单轻便、可操作性强、施工方便,操作方便,节省时间,缩短工期,并且定位准确,能够保持预制层孔洞和现浇层孔洞的垂直且同心,施工现场易于封堵;2、阻水圈用于阻挡水流从预埋管与现浇层之间的缝隙流过,避免漏水,保证水流从上层排水管内部流进下层排水管内排出,同时预埋后阻水圈卡在预制层的顶部,对预埋第一法兰起到支撑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预制叠合板预留孔洞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安装上下层排水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注说明:1、阻水圈;2、现浇层;3、预制层;4、卡托;5、预埋管;6、第二法兰;7、上层排水管;8、下层排水管;9、第一法兰;10、螺栓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技术。如图1-2所示,按照本技术提供的用于预制叠合板预留孔洞装置的一实施例,包括预埋管5、卡托4、阻水圈4,所述预埋管5的底端向外延伸有第一法兰9,所述预埋管5嵌入预制层3中,且第一法兰9的底部表面与预制层3的底部表面齐平,所述第一法兰9用于固定下层排水管8,所述预制层3的顶部用于浇注现浇层2,所述预埋管5的另一端穿过预制层3并延伸至现浇层2的上方,所述预埋管5的外壁上套接所述阻水圈1,所述预埋管的内壁上固定有卡托4,所述卡托4以支撑上层排水管。在制作预制层3时,将此装置预埋在预制层3上,预埋管5的设置保证了预留孔洞的存在,并且在浇注现浇层2时,无需使用同种规格的套管进行二次留洞和二次支模,在预制层3和现浇层2浇注过程中均无需将此装置拔出,即保证预留孔洞的存在,又无需二次支模,操作方便,节省时间,缩短工期,并且定位准确,能够保持预制层3孔洞和现浇层2孔洞的垂直且同心,阻水圈1用于阻挡水流从预埋管5与现浇层2之间的缝隙流过,避免漏水,保证水流从上层排水管7内部流进下层排水管8内排出。所述阻水圈1为环形倒锥台型结构,有利于阻水圈1与现浇层2更好的结合固定。所述卡托4的底部表面与阻水圈1的底部表面齐平。所述阻水圈1卡于预制层3的顶部,即阻水圈1的底部与预制层3的顶部接触,使预制层3对预埋管5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防止预埋的预埋管5相对于预制层3松动而掉落。所述卡托4为环形结构,所述卡托4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插槽,上层排水管7的底端伸进预埋预埋管5内并插在环形插槽内,卡托4对上层排水管7起到支撑作用。所述上层排水管7和下层排水管8的结构相同,所述下层排水管8的顶端向外延伸有与第一法兰配合的第二法兰6,所述第二法兰6与第一法兰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法兰9上开设有多个等间距环形排列的螺栓孔10,所述第一法兰通过预留的螺栓孔与下层排水管固定。具体的,所述第二法兰6上与螺栓孔10对应的部位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螺栓孔通过螺栓使第二法兰6与第一法兰9固定。所述上层排水管7、下层排水管8有PVC材质制成。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工厂生产叠合板时将此装置预埋在叠合板的预制层3中,保证了预留孔洞的存在,无需拔出,然后在施工现场浇注现浇层2时,直接浇注即可,无需再二次支模和插入同种规格的套管,也无需拔出操作,叠合板制作完成后,通过螺栓将连接孔和螺栓孔固定,使下层排水管8上的第二法兰6与预埋管5上的第一法兰9固定,然后使上层排水管7插于预埋管5内的环形插槽内,完成上下层排水管8的安装,由此改变了传统方法的预留孔洞过大现场浇筑叠合板后浇层时洞口处需要进行支模,且由于洞口过大不便于封堵的弊端,一种预制叠合板预留孔洞装置专利技术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在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技术包括上述说明书的
技术实现思路
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附图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并为使说明书简明而没有将这些组合构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预制叠合板预留孔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管、卡托、阻水圈,所述预埋管的底端向外延伸有第一法兰,所述预埋管嵌入预制层中,且第一法兰的底部表面与预制层的底部表面齐平,所述第一法兰用于固定下层排水管,所述预制层的顶部用于浇注现浇层,所述预埋管的另一端穿过预制层并延伸至现浇层的上方,所述预埋管的外壁上套接所述阻水圈,所述预埋管的内壁上固定有卡托,所述卡托以支撑上层排水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预制叠合板预留孔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管、卡托、阻水圈,所述预埋管的底端向外延伸有第一法兰,所述预埋管嵌入预制层中,且第一法兰的底部表面与预制层的底部表面齐平,所述第一法兰用于固定下层排水管,所述预制层的顶部用于浇注现浇层,所述预埋管的另一端穿过预制层并延伸至现浇层的上方,所述预埋管的外壁上套接所述阻水圈,所述预埋管的内壁上固定有卡托,所述卡托以支撑上层排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制叠合板预留孔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圈为环形倒锥台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井月唐春生汪桂波赵策张什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技长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