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檩间槽型拉撑杆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拉撑基杆,拉撑基杆之间设置有调节件,同时转动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上的把手,两个把手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对钢卷进行收卷,同时,带动第一连接杆向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方向靠拢,便于调节两个拉撑基杆之间的距离,在实际安装固定中,能够根据檩条的间距调整两个拉撑基杆之间的距离,方便使用,不会存在安装不牢固和安装不上的情况;同时,在拉撑基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侧板,支撑侧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支杆,加强支杆和支撑侧板相抵接,加强支杆设置在支撑侧板之间增加了抗拉和支撑性能,不仅起到拉杆作用,还有撑杆作用,对于防止檩条扭曲起到更加明显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檩间槽型拉撑杆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檩条的安装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新型檩间槽型拉撑杆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檩间普遍采用圆钢作为拉条,在檩条截面尺寸比较大的情况下,还需要采用双层拉条,以保证檩条的抗失稳能力。但采用圆钢作为拉条,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圆钢拉条本身质量难以保证,即使为镀锌圆钢,时间久了会在丝杠部位容易出现锈蚀现象,降低了圆钢的应有强度;另一方面安装中调整檩间距离麻烦,不易调直。还有,圆钢作为檩条之间的拉条,虽具有较好的抗拉性能,但圆钢的支撑能力较弱;当圆钢受到檩条的挤压作用时,易发生变形,影响整个建筑构件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CN201320084584.6,公开了一种檩间槽型拉撑杆,由于采用槽型结构作支撑,不仅起到拉杆作用,还有撑杆作用,对于防止檩条扭曲起到很明显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建筑中,檩条安装后,檩条间的距离并不是唯一的,安装存在误差,檩条间的距离就会存在误差。当檩条间的距离大于拉撑杆之间的距离时,檩条之间安装拉撑杆后会产生晃动,导致安装不牢固;当檩条间的距离小于拉撑杆之间的距离时,会导致檩条之间安装不了拉撑杆,需要二次拆装,增加了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檩间槽型拉撑杆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设置有两个镜像设置的拉撑基杆,拉撑基杆之间设置有调节件,同时转动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上的把手,两个把手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对钢卷进行收卷,同时,带动第一连接杆向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方向靠拢,便于调节两个拉撑基杆之间的距离,在实际安装固定中,能够根据檩条的间距调整两个拉撑基杆之间的距离,方便使用,不会存在安装不牢固和安装不上的情况;同时,本专利技术在拉撑基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侧板,支撑侧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支杆,加强支杆和支撑侧板相抵接,加强支杆设置在支撑侧板之间增加了抗拉和支撑性能,不仅起到拉杆作用,还有撑杆作用,对于防止檩条扭曲起到更加明显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檩间槽型拉撑杆,包括两个镜像设置的拉撑基杆,位于一侧的所述拉撑基杆的一侧上端部开有第一螺纹孔,位于另一侧的所述拉撑基杆的一侧上端部开有两个平行分布的第二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的螺纹方向和第二螺纹孔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拉撑基杆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侧端中心位置开有呈C型的中空槽,连接件的上端开有两个平行分布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中空槽内设置有多个紧固弹簧,紧固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拉撑基杆和支撑侧板的侧端壁上。所述拉撑基杆底端设置有调节件,调节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第一连接杆设置在位于一侧的拉撑基杆的底端,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设置在位于另一侧的拉撑基杆的底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间位置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螺帽,第一连接杆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间位置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螺帽,第二连接杆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中间位置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三螺帽,第三连接杆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之间设置有钢卷,钢卷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之间,钢卷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上,钢卷的中间位置缠绕在第一连接杆上。进一步地,所述拉撑基杆的一侧上端设置有固定侧板,固定侧板上开有多个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拉撑基杆的另一侧上端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支撑侧板,支撑侧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支杆,加强支杆和支撑侧板相抵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呈C型,中空槽和拉撑基杆、支撑侧板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分别和第二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同心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分别和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帽分别设置在位于一侧的拉撑基杆的上下两端,第二螺帽和第三螺帽分别设置在连接件的上下两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的底端部均开有限位槽,限位槽内设置有相配合的限位块,限位块的端部连接有把手。一种新型檩间槽型拉撑杆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拧紧第一螺帽,使其紧固在拉撑基杆的上下两端;二、松动第二螺帽和第三螺帽,使其均脱离连接件的上下两端;三、同时转动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上的把手,两个把手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对钢卷进行收卷,第一连接杆向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方向靠拢,此时紧固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四、当拉撑基杆的端部距离等于檩条的距离时,停止转动把手,拧紧第二螺帽和第三螺帽;五、将拉撑基杆之间的檩条通过螺栓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两个镜像设置的拉撑基杆,拉撑基杆之间设置有调节件,同时转动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上的把手,两个把手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对钢卷进行收卷,同时,带动第一连接杆向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方向靠拢,便于调节两个拉撑基杆之间的距离,在实际安装固定中,能够根据檩条的间距调整两个拉撑基杆之间的距离,方便使用,不会存在安装不牢固和安装不上的情况;2、本专利技术在拉撑基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侧板,支撑侧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支杆,加强支杆和支撑侧板相抵接,加强支杆设置在支撑侧板之间增加了抗拉和支撑性能,不仅起到拉杆作用,还有撑杆作用,对于防止檩条扭曲起到更加明显的作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拉撑基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调节件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连接杆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连接杆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图9是现有技术中的拉撑杆结构示意图;图10是现有技术中的拉撑杆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一种新型檩间槽型拉撑杆,如图1和2所示,包括两个镜像设置的拉撑基杆1,位于一侧的所述拉撑基杆1的一侧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檩间槽型拉撑杆,包括两个镜像设置的拉撑基杆(1),其特征在于,位于一侧的所述拉撑基杆(1)的一侧上端部开有第一螺纹孔(10),位于另一侧的所述拉撑基杆(1)的一侧上端部开有两个平行分布的第二螺纹孔(11)和第三螺纹孔(12),第二螺纹孔(11)的螺纹方向和第三螺纹孔(12)的螺纹方向相反;/n所述拉撑基杆(1)之间设置有连接件(4),连接件(4)侧端中心位置开有呈C型的中空槽(41),连接件(4)的上端开有两个平行分布的第二通孔(42)和第三通孔(43),中空槽(41)内设置有多个紧固弹簧(44),紧固弹簧(4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拉撑基杆(1)和支撑侧板(3)的侧端壁上;/n所述拉撑基杆(1)底端设置有调节件(5),调节件(5)包括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和第三连接杆(53),第一连接杆(51)设置在位于一侧的拉撑基杆(1)的底端,第二连接杆(52)和第三连接杆(53)设置在位于另一侧的拉撑基杆(1)的底端;/n所述第一连接杆(51)的中间位置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螺帽(5101),第一连接杆(51)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限位板(5102);/n所述第二连接杆(52)的中间位置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螺帽(5201),第二连接杆(52)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限位板(5202);/n所述第三连接杆(53)的中间位置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三螺帽(5301),第三连接杆(53)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三限位板(5302);/n所述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和第三连接杆(53)之间设置有钢卷(54),钢卷(54)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板(5102)、第二限位板(5202)和第三限位板(5302)之间,钢卷(54)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第二连接杆(52)和第三连接杆(53)上,钢卷(54)的中间位置缠绕在第一连接杆(5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檩间槽型拉撑杆,包括两个镜像设置的拉撑基杆(1),其特征在于,位于一侧的所述拉撑基杆(1)的一侧上端部开有第一螺纹孔(10),位于另一侧的所述拉撑基杆(1)的一侧上端部开有两个平行分布的第二螺纹孔(11)和第三螺纹孔(12),第二螺纹孔(11)的螺纹方向和第三螺纹孔(12)的螺纹方向相反;
所述拉撑基杆(1)之间设置有连接件(4),连接件(4)侧端中心位置开有呈C型的中空槽(41),连接件(4)的上端开有两个平行分布的第二通孔(42)和第三通孔(43),中空槽(41)内设置有多个紧固弹簧(44),紧固弹簧(4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拉撑基杆(1)和支撑侧板(3)的侧端壁上;
所述拉撑基杆(1)底端设置有调节件(5),调节件(5)包括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和第三连接杆(53),第一连接杆(51)设置在位于一侧的拉撑基杆(1)的底端,第二连接杆(52)和第三连接杆(53)设置在位于另一侧的拉撑基杆(1)的底端;
所述第一连接杆(51)的中间位置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螺帽(5101),第一连接杆(51)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限位板(5102);
所述第二连接杆(52)的中间位置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螺帽(5201),第二连接杆(52)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限位板(5202);
所述第三连接杆(53)的中间位置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三螺帽(5301),第三连接杆(53)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三限位板(5302);
所述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和第三连接杆(53)之间设置有钢卷(54),钢卷(54)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板(5102)、第二限位板(5202)和第三限位板(5302)之间,钢卷(54)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第二连接杆(52)和第三连接杆(53)上,钢卷(54)的中间位置缠绕在第一连接杆(5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檩间槽型拉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撑基杆(1)的一侧上端设置有固定侧板(2),固定侧板(2)上开有多个安装孔(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檩间槽型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晓明,程超,马雪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鸿翔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