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尾轴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船舶尾轴加工用镗床,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固定托架,所述机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刀架,所述机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后固定座,所述机体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该船舶尾轴加工用镗床,当进行船舶尾轴加工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先向主辊的方向推动副辊,使后咬合板与前咬合板啮合,再转动副辊,使连接柱与内螺纹孔啮合,进入主辊内,然后对应船舶尾轴的长度,依次转动后面的副辊,使其间接的与主辊连接,再启动驱动电机,带动主辊转动,同时使副辊转动,使毛刷对排料槽的槽道进行洗刷,将内部堆积的废屑扫到接料盘内,进行集中处理,达到了便于清理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尾轴加工用镗床
本技术涉及船舶尾轴
,具体为一种船舶尾轴加工用镗床。
技术介绍
艉轴,又称为尾轴,艉轴是轴系中最末的一段轴,首端法兰与中间轴法兰用紧配螺栓相连接,尾端呈圆锥体形,用以安装螺旋桨,艉轴用优质碳钢锻造,船舶尾轴系法兰孔一般用深孔钻镗机床进行加工,而深孔钻镗也会进行钻铣、削铣和切铣。目前深孔钻镗机床加工船舶尾轴产生的废屑过多时,会积压在机体内部,无法正常排出,如果不及时清理会随着冷却液凝固粘覆在机体内部,造成清理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船舶尾轴加工用镗床。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尾轴加工用镗床,具备便于清理等优点,解决了目前深孔钻镗机床加工船舶尾轴产生的废屑过多时,会积压在机体内部,无法正常排出,如果不及时清理会随着冷却液凝固粘覆在机体内部,造成清理不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便于清理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尾轴加工用镗床,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固定托架,所述机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刀架,所述机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后固定座,所述机体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机体的内部开设有延伸至机体正面和背面的排料槽,所述排料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的主辊,所述主辊延伸至排料槽左侧的一端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主辊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前咬合板,所述内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延伸至内螺纹孔外侧的一端套接有后咬合板,所述连接柱的外侧壁套接有限位板,所述连接柱的外侧壁套接有副辊,所述主辊和副辊的外侧壁均固定安装有毛刷,所述机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接料盘。优选的,所述排料槽的出料口呈矩形状,所述主辊位于排料槽出料口处。优选的,所述排料槽与机体正面和背面连通的两端倾斜角均呈四十五度,所述接料盘位于排料槽出料口下方。优选的,所述后咬合板包括连接筒和套板,所述连接柱的外侧壁套接有位于限位板左侧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套接在连接柱外侧且与前咬合板啮合的套板,所述连接筒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连接筒的内槽直径大于限位板的之间,所述连接筒与限位板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副辊的数量不少于十二个,且副辊均匀分布在排料槽内部。优选的,所述毛刷的数量不少于二十四个,且毛刷均匀分布在主辊和副辊外侧壁。(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尾轴加工用镗床,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船舶尾轴加工用镗床,通过设置机体,当进行船舶尾轴加工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先向主辊的方向推动副辊,使后咬合板与前咬合板啮合,再转动副辊,使连接柱与内螺纹孔啮合,进入主辊内,然后对应船舶尾轴的长度,依次转动后面的副辊,使其间接的与主辊连接,再启动驱动电机,带动主辊转动,同时使副辊转动,使毛刷对排料槽的槽道进行洗刷,将内部堆积的废屑扫到接料盘内,进行集中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应船舶尾轴的长度进行连接副辊,进而清理不同加工位置产生的废屑,避免废屑积压在排料槽内部,达到了便于清理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A处结构放大图。图中:1机体、2固定托架、3刀架、4后固定座、5安装槽、6驱动电机、7排料槽、8主辊、9内螺纹孔、10前咬合板、11连接柱、12后咬合板、13限位板、14副辊、15毛刷、16接料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船舶尾轴加工用镗床,包括机体1,机体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固定托架2,机体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刀架3,机体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后固定座4,机体1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5,安装槽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6,机体1的内部开设有延伸至机体1正面和背面的排料槽7,排料槽7的出料口呈矩形状,主辊8位于排料槽7出料口处,排料槽7与机体1正面和背面连通的两端倾斜角均呈四十五度,接料盘16位于排料槽7出料口下方,排料槽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与驱动电机6固定连接的主辊8,主辊8延伸至排料槽7左侧的一端开设有内螺纹孔9,主辊8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前咬合板10,内螺纹孔9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延伸至内螺纹孔9外侧的一端套接有后咬合板12,连接柱11的外侧壁套接有限位板13,后咬合板12包括连接筒和套板,连接柱11的外侧壁套接有位于限位板13左侧的连接筒,连接筒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套接在连接柱11外侧且与前咬合板10啮合的套板,连接筒的横截面呈凹字形,连接筒的内槽直径大于限位板13的之间,连接筒与限位板13相适配,连接柱11的外侧壁套接有副辊14,副辊14的数量不少于十二个,且副辊14均匀分布在排料槽7内部,主辊8和副辊14的外侧壁均固定安装有毛刷15,毛刷15的数量不少于二十四个,且毛刷15均匀分布在主辊8和副辊14外侧壁,机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接料盘16,通过设置机体1,当进行船舶尾轴加工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先向主辊8的方向推动副辊14,使后咬合板12与前咬合板10啮合,再转动副辊14,使连接柱11与内螺纹孔9啮合,进入主辊8内,然后对应船舶尾轴的长度,依次转动后面的副辊14,使其间接的与主辊8连接,再启动驱动电机6,带动主辊8转动,同时使副辊14转动,使毛刷15对排料槽7的槽道进行洗刷,将内部堆积的废屑扫到接料盘16内,进行集中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应船舶尾轴的长度进行连接副辊14,进而清理不同加工位置产生的废屑,避免废屑积压在排料槽7内部,达到了便于清理的目的。综上所述,该船舶尾轴加工用镗床,通过设置机体1,当进行船舶尾轴加工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先向主辊8的方向推动副辊14,使后咬合板12与前咬合板10啮合,再转动副辊14,使连接柱11与内螺纹孔9啮合,进入主辊8内,然后对应船舶尾轴的长度,依次转动后面的副辊14,使其间接的与主辊8连接,再启动驱动电机6,带动主辊8转动,同时使副辊14转动,使毛刷15对排料槽7的槽道进行洗刷,将内部堆积的废屑扫到接料盘16内,进行集中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应船舶尾轴的长度进行连接副辊14,进而清理不同加工位置产生的废屑,避免废屑积压在排料槽7内部,达到了便于清理的目的,解决了目前深孔钻镗机床加工船舶尾轴产生的废屑过多时,会积压在机体内部,无法正常排出,如果不及时清理会随着冷却液凝固粘覆在机体内部,造成清理不便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尾轴加工用镗床,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固定托架(2),所述机体(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刀架(3,)所述机体(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后固定座(4),所述机体(1)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5),所述安装槽(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6),所述机体(1)的内部开设有延伸至机体(1)正面和背面的排料槽(7),所述排料槽(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与驱动电机(6)固定连接的主辊(8),所述主辊(8)延伸至排料槽(7)左侧的一端开设有内螺纹孔(9),所述主辊(8)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前咬合板(10),所述内螺纹孔(9)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连接柱(11,)所述连接柱(11)延伸至内螺纹孔(9)外侧的一端套接有后咬合板(12),所述连接柱(11)的外侧壁套接有限位板(13),所述连接柱(11)的外侧壁套接有副辊(14),所述主辊(8)和副辊(14)的外侧壁均固定安装有毛刷(15),所述机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接料盘(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尾轴加工用镗床,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固定托架(2),所述机体(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刀架(3,)所述机体(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后固定座(4),所述机体(1)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5),所述安装槽(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6),所述机体(1)的内部开设有延伸至机体(1)正面和背面的排料槽(7),所述排料槽(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与驱动电机(6)固定连接的主辊(8),所述主辊(8)延伸至排料槽(7)左侧的一端开设有内螺纹孔(9),所述主辊(8)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前咬合板(10),所述内螺纹孔(9)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连接柱(11,)所述连接柱(11)延伸至内螺纹孔(9)外侧的一端套接有后咬合板(12),所述连接柱(11)的外侧壁套接有限位板(13),所述连接柱(11)的外侧壁套接有副辊(14),所述主辊(8)和副辊(14)的外侧壁均固定安装有毛刷(15),所述机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接料盘(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尾轴加工用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槽(7)的出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科,何小彬,牟伦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傲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