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回转轴承技术领域的一种高精度回转轴承孔加工装置,第一支撑柱右侧前表面设有两组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设置第一滑动板,第一滑动板右侧设置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右侧底部设置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底部设置第一钻头,第二支撑柱左侧前表面设有两组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设置第二滑动板,第二滑动板左侧设置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左侧底部设置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底部设置第二钻头,定位台设有定位平台,定位平台中间设置定位凸台,定位凸台外侧设置定位夹。该加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提高钻孔位置的精准度和钻孔效率,增强整体装置的实用性和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度回转轴承孔加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回转轴承
,具体为一种高精度回转轴承孔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回转轴承是一种能够承受综合载荷的大型轴承,可以同时承受较大的轴向、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回转轴承一般带有安装孔、内齿轮或外齿轮等结构,其中,回转轴承涉及到大量的钻孔加工操作,通常钻孔操作是在加工车间内,借助台钻或加工机床完成钻孔,现有加工过程中采用手工压紧后再进行孔位加工操作,加工时容易发生移位或松动,同样的采用手动加工容易出现钻头打滑和倾斜的问题,导致成孔效果差,从而影响加工的精度与加工的效率,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精度回转轴承孔加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回转轴承孔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精度回转轴承孔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部左侧设置第一支撑柱,所述工作台上部右侧设置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左侧设置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支撑柱右侧前表面设有两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设置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上部设置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滑动板右侧设置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上部设置第一控制电机,所述第一支撑架右侧底部设置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底部设置第一钻头,所述第二支撑柱右侧设置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支撑柱左侧前表面设有两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二滑动板上部设置第二电机,所述第二滑动板左侧设置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上部设置第二控制电机,所述第二支撑架左侧底部设置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底部设置第二钻头,所述工作台上部设置减震座,所述减震座设置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所述减震座上部设置定位台,所述定位台设有定位平台,所述定位平台中间设置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外侧设置定位夹,所述定位夹设置于定位平台上部,所述定位夹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内部设置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右侧设置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右侧设置安装杆,所述安装板和安装杆之间设置固定套,所述安装杆右侧设置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右侧设置定位卡头,所述工作台底部四角均设置支撑腿。优选的,所述定位夹设有四组,所述定位夹均匀设置于定位凸台外侧。优选的,所述定位凸台外壁安装回转轴承,所述定位夹通过定位卡头与回转轴承外壁连接。优选的,所述减震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部设置两组滑动块,两组所述滑动块之间设置缓冲弹簧,所述固定板左侧设置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上设置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液压杆底部设置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液压杆底部外壁上设置第一下铰接座,左侧所述滑动块上设置第一上铰接座,所述第一下铰接座和第一上铰接座之间设置第一传动杆,所述固定板右侧设置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上设置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液压杆底部设置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液压杆底部外壁上设置第二下铰接座,右侧所述滑动块上设置第二上铰接座,所述第二下铰接座和第二上铰接座之间设置第二传动杆。优选的,所述减震座通过第一液压杆上端、第二液压杆上端和固定板上端与定位台底部连接,所述减震座通过第一安装座底部和第二安装座底部与工作台上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回转轴承放置于定位台上稳固时,压力弹簧恢复形变前状态,安装杆受力,向内部推动定位卡头,使得回转轴承内壁与定位凸台外壁紧密贴合,钻孔加工时不易发生松动和位移,稳固性能较强,外部为控制电机和电机提供电源,两控制电机通过两组转轴带动第一钻头和第二钻头转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通过滑轨带动两滑动板进行上下移动,然后对底部稳固好的回转轴承进行钻孔,无需人工进行操作,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提高钻孔位置的精准度和钻孔效率,增强整体装置的实用性和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回转轴承孔加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定位台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定位夹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减震座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腿、2工作台、3减震座、31第一液压杆、32第一弹簧、33第一安装座、34第一下铰接座、35第一传动杆、36第一上铰接座、37第二液压杆、38第二弹簧、39第二安装座、310第二下铰接座、311第二传动杆、312第二上铰接座、313滑动块、314缓冲弹簧、315固定板、4定位台、41定位平台、42定位夹、421定位块、422压力弹簧、423安装板、424固定套、425安装杆、426定位板、427定位卡头、43定位凸台、5第一控制器、6第一支撑柱、7第一滑轨、8第一支撑架、9第一控制电机、10第一转轴、11第一钻头、12第二钻头、13第二转轴、14第二控制电机、15第二支撑架、16第二支撑柱、17第二滑轨、18第二电机、19第二滑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精度回转轴承孔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2,工作台2上部左侧设置第一支撑柱6,工作台2上部右侧设置第二支撑柱16,第一支撑柱6左侧设置第一控制器5,第一支撑柱6右侧前表面设有两组第一滑轨7,第一滑轨7上设置第一滑动板,第一滑动板上部设置第一电机,第一滑动板右侧设置第一支撑架8,第一支撑架8上部设置第一控制电机9,第一支撑架8右侧底部设置第一转轴10,第一转轴10底部设置第一钻头11,第二支撑柱16右侧设置第二控制器,第二支撑柱16左侧前表面设有两组第二滑轨17,第二滑轨17上设置第二滑动板19,第二滑动板19上部设置第二电机18,第二滑动板19左侧设置第二支撑架15,第二支撑架15上部设置第二控制电机14,第二支撑架15左侧底部设置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底部设置第二钻头12,回转轴承20放置于定位台4上位置稳固时,外部为控制电机和电机提供电源,第一控制电机9和第二控制电机14通过两组转轴带动第一钻头10和第二钻头12转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18通过滑轨带动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19进行上下移动,由此实现第一钻头10和第二钻头12上下调节距离,然后对底部稳固好的回转轴承20进行钻孔,无需人工进行操作,操作便捷,提高钻孔位置的精准度和钻孔效率,工作台2上部设置减震座3,减震座3设置于第一支撑柱6和第二支撑柱16之间,减震座3上部设置定位台4,定位台4设有定位平台41,定位平台41中间设置定位凸台43,定位凸台43外侧设置定位夹42,定位夹42设置于定位平台41上部,定位夹42设有定位块421,定位块421内部设置压力弹簧422,压力弹簧422右侧设置安装板423,安装板423右侧设置安装杆425,安装板423和安装杆425之间设置固定套424,安装杆425右侧设置定位板426,定位板426右侧设置定位卡头427,回转轴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精度回转轴承孔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2)上部左侧设置第一支撑柱(6),所述工作台(2)上部右侧设置第二支撑柱(16),所述第一支撑柱(6)左侧设置第一控制器(5),所述第一支撑柱(6)右侧前表面设有两组第一滑轨(7),所述第一滑轨(7)上设置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上部设置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滑动板右侧设置第一支撑架(8),所述第一支撑架(8)上部设置第一控制电机(9),所述第一支撑架(8)右侧底部设置第一转轴(10),所述第一转轴(10)底部设置第一钻头(11),所述第二支撑柱(16)右侧设置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支撑柱(16)左侧前表面设有两组第二滑轨(17),所述第二滑轨(17)上设置第二滑动板(19),所述第二滑动板(19)上部设置第二电机(18),所述第二滑动板(19)左侧设置第二支撑架(15),所述第二支撑架(15)上部设置第二控制电机(14),所述第二支撑架(15)左侧底部设置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底部设置第二钻头(12),所述工作台(2)上部设置减震座(3),所述减震座(3)设置于第一支撑柱(6)和第二支撑柱(16)之间,所述减震座(3)上部设置定位台(4),所述定位台(4)设有定位平台(41),所述定位平台(41)中间设置定位凸台(43),所述定位凸台(43)外侧设置定位夹(42),所述定位夹(42)设置于定位平台(41)上部,所述定位夹(42)设有定位块(421),所述定位块(421)内部设置压力弹簧(422),所述压力弹簧(422)右侧设置安装板(423),所述安装板(423)右侧设置安装杆(425),所述安装板(423)和安装杆(425)之间设置固定套(424),所述安装杆(425)右侧设置定位板(426),所述定位板(426)右侧设置定位卡头(427),所述工作台(2)底部四角均设置支撑腿(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回转轴承孔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2)上部左侧设置第一支撑柱(6),所述工作台(2)上部右侧设置第二支撑柱(16),所述第一支撑柱(6)左侧设置第一控制器(5),所述第一支撑柱(6)右侧前表面设有两组第一滑轨(7),所述第一滑轨(7)上设置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上部设置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滑动板右侧设置第一支撑架(8),所述第一支撑架(8)上部设置第一控制电机(9),所述第一支撑架(8)右侧底部设置第一转轴(10),所述第一转轴(10)底部设置第一钻头(11),所述第二支撑柱(16)右侧设置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支撑柱(16)左侧前表面设有两组第二滑轨(17),所述第二滑轨(17)上设置第二滑动板(19),所述第二滑动板(19)上部设置第二电机(18),所述第二滑动板(19)左侧设置第二支撑架(15),所述第二支撑架(15)上部设置第二控制电机(14),所述第二支撑架(15)左侧底部设置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底部设置第二钻头(12),所述工作台(2)上部设置减震座(3),所述减震座(3)设置于第一支撑柱(6)和第二支撑柱(16)之间,所述减震座(3)上部设置定位台(4),所述定位台(4)设有定位平台(41),所述定位平台(41)中间设置定位凸台(43),所述定位凸台(43)外侧设置定位夹(42),所述定位夹(42)设置于定位平台(41)上部,所述定位夹(42)设有定位块(421),所述定位块(421)内部设置压力弹簧(422),所述压力弹簧(422)右侧设置安装板(423),所述安装板(423)右侧设置安装杆(425),所述安装板(423)和安装杆(425)之间设置固定套(424),所述安装杆(425)右侧设置定位板(426),所述定位板(426)右侧设置定位卡头(427),所述工作台(2)底部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思想,朱贺,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金马回转支承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