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拱桥钢管混凝土过程中排出拱肋空气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428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灌注拱桥钢管混凝土过程中排出拱肋空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拱肋拱顶邻近钢管上设置若干个排气孔,关闭所有排气孔,拱肋抽真空灌注混凝土至拱顶出浆口排出合格混凝土,然后停止泵送混凝土;步骤2、打开至少一个所述排气孔,插入振捣棒进行振捣,直至排气孔无气体冒出或冒出浓浆时,关闭排气孔;步骤3、重复步骤2,分批次对其他所述排气孔进行振捣排气,直至所有的排气孔都完成振捣排气;步骤4、步骤3完成振捣排气后,拱顶出浆口混凝土保持至原来的液面高度,关闭拱顶出浆口,完成拱肋空气排出。该方法能够有效排尽拱顶附近钢管内的空气,避免混凝土灌注完成后钢管脱空现象的发生,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拱桥钢管混凝土过程中排出拱肋空气的方法
本领域涉及了钢管混凝土拱桥建造
,具体涉及了一种灌注拱桥钢管混凝土过程中排出拱肋空气的方法。
技术介绍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拱肋混凝土灌注,是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最为关键的工艺之一,其质量也直接影响到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成桥质量,关乎桥梁的运营安全。目前在灌注施工过程中用拱顶抽真空泵将管内气压抽到负压,并保持这一负压直到整根管灌注完成,通过此措施可以将管内空气中水分和混凝土中产生的气泡抽走,大大减少由于气泡、水分聚集而导致的钢管混凝土脱空现象。但是对于拱顶及其附近管节而言,由于管节趋于水平,抽真空很难将拱顶附近节段钢管顶面处聚集的气泡抽走,从而导致拱顶附近节段钢管顶面处钢管与混凝土出现脱空现象,进而影响管内混凝土的灌注质量,严重的会影响钢管混凝土的承载力,大量工程实践表明,钢管混凝土经常会出现脱黏现象,脱黏空隙d一般最大值为1~3mm之间,且随着建设时间的增长而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拱肋混凝土灌注时,拱顶抽真空法排气很难将拱顶附近节段钢管顶面处聚集的气泡抽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注拱桥钢管混凝土过程中排出拱肋空气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排尽拱顶附近钢管内的空气,避免混凝土灌注完成后钢管脱空现象的发生;而且操作方便,易于实施,对钢管的损伤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灌注拱桥钢管混凝土过程中排出拱肋空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拱肋拱顶邻近钢管上设置若干个排气孔,关闭所有排气孔,拱肋抽真空灌注混凝土至拱顶出浆口排出合格混凝土,然后停止泵送混凝土;步骤2、打开至少一个所述排气孔,插入振捣棒进行振捣,直至排气孔无气体冒出或冒出浓浆时,关闭排气孔;步骤3、重复步骤2,分批次对其他所述排气孔进行振捣排气,直至所有的排气孔都完成振捣排气;步骤4、步骤3完成振捣排气后,拱顶出浆口混凝土保持至原来的液面高度,关闭拱顶出浆口,完成拱肋空气排出。本专利技术拱顶采用抽真空排气的基础上,拱顶邻近钢管进行振捣装置辅助排气,两种方式进行完美结合,能够有效排尽拱顶附近钢管内的空气,避免混凝土灌注完成后钢管脱空现象的发生;而且操作方便,易于实施。步骤1中所述合格混凝土是指没有浮浆或少量浮浆的混凝土。步骤2中所述浓浆是指不含气泡的混凝土浆液。所述步骤3中原来的液面高度是指步骤1停止泵送混凝土时出浆口的混凝土液面高度。进一步的,步骤2或3振捣棒振捣过程中,若拱顶出浆口中的混凝土液面下降,及时补浆。随着气体的排出,出浆口混凝土的液面会有所下降,此时要及时补浆,避免有气体进入拱肋。进一步的,步骤2、沿拱脚至拱顶方向进行振捣排气。进一步的,逐一打开排气孔插入振捣棒进行振捣,当无气体冒出或冒出浓浆时,关闭排气孔,然后逐个对其他所述排气孔进行振捣排气。研究发现,沿拱脚至拱顶方向进行振捣排气更有利于操作,有助于将气体全部排出。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孔设置有开关装置。排气孔设计成带有开关的装置,操作方便,且完成混凝土灌注后,关闭排气孔,减少了对钢管的损伤。进一步的,拱肋抽真空灌注混凝土是拱肋抽真空达到一定负压后,保持这一负压对拱肋进行混凝土灌注。进一步的,所述负压是-0.08MPa~-0.06MPa。进一步的,所述拱顶邻近钢管是指以拱顶出浆口为参照,沿出浆口两侧的拱肋钢管。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拱顶邻近钢管的顶面。排气孔设置在钢管的顶面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排气孔对钢管的损伤,降低对钢管承载力的影响。进一步的,所述拱顶邻近钢管是指钢管切线与水平面夹角小于5°的钢管。进一步的,相邻所述排气孔的间隔距离为2m~4m。排气孔过密的话,一方面对钢管有损伤,另一方面增加了施工的工作量,性价比不高,排气孔之间过远,不能将空气全部排出。进一步的,相邻所述排气孔的间隔距离相同。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孔为圆形排气孔。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孔的内径为40mm~80mm。进一步的,所述圆形排气孔的内径大于等于进入排气孔时振捣装置的直径。排气孔的直径过大会对钢管造成一定的损伤,会影响钢管的承载力。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孔上设置有排气管,通过对钢管外部进行振动的方式实现排气。进一步的,完成拱肋空气排出后,将排气孔进行封闭处理,例如焊接的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振捣装置替换成振动装置。进一步的,将所述振动装置固定连接在钢管上,先打开相邻排气孔,然后开启振动装置,使得灌注混凝土中的气泡排出;同时在拱顶出浆口进行补浆,排气孔排出合格混凝土后关闭排气孔,然后逐个对其他所述排气孔进行振动排气。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灌注拱桥钢管混凝土过程中排出拱肋空气的方法,能够有效排尽拱顶附近钢管内的空气,避免混凝土灌注完成后钢管脱空现象的发生。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灌注拱桥钢管混凝土过程中排出拱肋空气的方法,排气孔设计成带有开关的装置,操作方便,且完成混凝土灌注后,关闭排气孔,减少了对钢管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拱肋排气施工布置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拱肋排气孔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拱顶出浆口补浆环境示意图。图标:1-竖腹杆;2-排气管;3-排气孔;4-开关装置;5-出浆口;6-补浆漏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的拱肋排气施工布置图,在拱肋拱顶邻近钢管上增设若干个排气孔,拱顶邻近钢管是指以拱顶出浆口5为参照,沿出浆口5两侧的拱肋钢管,钢管切线与水平面夹角小于5°;排气孔上设置有排气管,图1中每两根竖腹杆1间布置三根排气管2,两根竖腹杆1间距大概7.5m左右,每根排气管2负责2.5m范围的排气,其中,如图2所示,排气孔3直径为48mm左右,排气孔3设计成可自由开关装置4。拱肋抽真空达到-0.08MPa~-0.06MPa负压后,保持这一负压对拱肋进行混凝土灌注,在用抽真空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关闭全部的排气孔3,直到拱顶排浆管排出合格混凝土,此时,打开最端头的排气孔3,并用微型振捣棒从排气孔3中插入进行振捣,同时若拱顶出浆口5中的混凝土液面下降,及时用补浆漏斗6进行补浆,如图3所示,直到排气孔3排出合格混凝土后关闭排气孔3,依此类推,逐个对排气孔3进行振捣密实排气直到拱顶排气孔3排气完成,待拱顶出浆口5排出合格混凝土后,关闭出浆口5,即完成一根拱肋钢管的灌注,将排气孔进行焊接封闭处理。经过拱肋钢管混凝土的超声波脱空检测,合格率为100%,不存在任何脱空。本专利技术拱顶采用抽真空排气的基础上,拱顶邻近钢管采用振捣装置加排气孔辅助排气,两种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注拱桥钢管混凝土过程中排出拱肋空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在拱肋拱顶邻近钢管上设置若干个排气孔(3),关闭所有排气孔(3),拱肋抽真空灌注混凝土至拱顶出浆口(5)排出合格混凝土,然后停止泵送混凝土;/n步骤2、打开至少一个所述排气孔(3),插入振捣棒进行振捣,直至排气孔(3)无气体冒出或冒出浓浆时,关闭排气孔(3);/n步骤3、重复步骤2,分批次对其他所述排气孔(3)进行振捣排气,直至所有的排气孔(3)都完成振捣排气;/n步骤4、步骤3完成振捣排气后,拱顶出浆口(5)混凝土保持至原来的液面高度,关闭拱顶出浆口(5),完成拱肋空气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拱桥钢管混凝土过程中排出拱肋空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拱肋拱顶邻近钢管上设置若干个排气孔(3),关闭所有排气孔(3),拱肋抽真空灌注混凝土至拱顶出浆口(5)排出合格混凝土,然后停止泵送混凝土;
步骤2、打开至少一个所述排气孔(3),插入振捣棒进行振捣,直至排气孔(3)无气体冒出或冒出浓浆时,关闭排气孔(3);
步骤3、重复步骤2,分批次对其他所述排气孔(3)进行振捣排气,直至所有的排气孔(3)都完成振捣排气;
步骤4、步骤3完成振捣排气后,拱顶出浆口(5)混凝土保持至原来的液面高度,关闭拱顶出浆口(5),完成拱肋空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拱桥钢管混凝土过程中排出拱肋空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拱顶邻近钢管是指钢管切线与水平面夹角小于5°的钢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拱桥钢管混凝土过程中排出拱肋空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3)设置在所述拱顶邻近钢管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拱桥钢管混凝土过程中排出拱肋空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排气孔(3)的间隔距离为2m~4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大燕韩玉杜海龙吴刚刚罗小斌杨茗钦隗磊军郑健江鑫泰徐航王彬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