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超韧磨耗层及其热铺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267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面超韧磨耗层及其热铺工艺,路面超韧磨耗层包括粘结下层和磨耗上层;粘结下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组分:沥青40‑50份;二甲苯30‑60份;丙烯酸树脂2‑15份;聚氨酯2‑15份;SBS热塑性丁苯橡胶2‑8份;磨耗上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组分:集料80‑110份;高韧高弹复合改性沥青5‑9份;矿粉3‑6份;路面超韧磨耗层的热铺工艺包括:粘结下层的铺装步骤和磨耗上层的铺装步骤;通过粘结下层和磨耗上层的组分改进,使得路面具备超强的抗反射裂缝性能、抗低温开裂性能、抗疲劳开裂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面超韧磨耗层及其热铺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面超韧磨耗层及其热铺工艺,属于路面施工

技术介绍
沥青路面具有行车安全、舒适、养护便捷等优点,目前我国新建的高等级公路85%以上均采用沥青路面。沥青路面在自然环境和车辆载荷的长期作用下,会逐渐呈现开裂、车辙、抗滑不足、松散、老化和麻面等现象,如不及时修复处理,病害会进一步加速恶化,一方面会影响路面的整体使用寿命,加速路面大中修的到来;另一方面会影响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及美观性,因此在沥青路面大中修期到来之前择机对路面的病害进行养护罩面十分必要。另外我国早期修建了不少水泥路面,由于水泥路面存在维修难,舒适性、安全性及美观性差等缺陷,很多水泥路面都已经或是需要进行“白改黑”改造,这就客观急需一种能应用在沥青路面养护及水泥路面“白改黑”的超薄罩面,这种超薄罩面应能与旧路面形成超强粘结,磨耗层应具有超强的抗裂性能及良好的抗滑、抗水损害、高温稳定性,同时还应具备行车舒适、安全、耐久、噪音小等特性。目前国内已广泛应用的沥青路面养护罩面及“白改黑”技术有微表处,传统微表处与旧路面之间的粘结强度不足,存在易脱落,衰减快,耐久性差,表面骨料凸起平整度差,行车噪音大等缺陷,而现有技术中的超薄磨耗层技术虽然能够克服微表处技术的部分缺陷,但是在裂缝严重的沥青路面或是水泥路面“白改黑”罩面时容易产生反射裂缝,开裂造成罩面层防水功能减弱,影响耐久性及美观性,超薄磨耗层由于采用开级配,空隙率大,在水泥路面或桥面“白改黑”罩面时罩面层与旧水泥路面之间的粘结性差,容易脱落。另外超薄磨耗层需要同步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的专用同步沥青摊铺机,摊铺设备造价高,投入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面超韧磨耗层,通过粘结下层和磨耗上层的组分改进,使得路面具备超强的抗反射裂缝性能、抗低温开裂性能、抗疲劳开裂性能、抗水损害性能及高温稳定性能,同时路面还具备行车舒适、安全、耐久、静音、超薄等特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路面超韧磨耗层的热铺工艺,采用粘结下层和磨耗上层的组分结合特定的铺装方法施工得到的路面养护罩面超韧磨耗层。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路面超韧磨耗层,包括粘结下层和磨耗上层;粘结下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磨耗上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集料80-110份;高韧高弹复合改性沥青5-9份;矿粉3-6份。进一步地,集料为0-9.5mm粒径的辉绿岩或玄武岩集料。进一步地,高韧高弹复合改性沥青以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进行复合改性制备而成。进一步地,矿粉为经研磨的石灰岩碱性石料。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路面超韧磨耗层的热铺工艺,包括:粘结下层的铺装步骤:将沥青、二甲苯、丙烯酸树脂、聚氨酯和SBS热塑性丁苯橡胶混合后洒布,然后静置至表面不粘轮,形成粘结下层;磨耗上层的铺装步骤:将集料、高韧高弹复合改性沥青和矿粉在温度170-190℃的条件下混合为混合料,然后保持摊铺温度≥160℃,将混合料摊铺在粘结下层上,摊铺完毕后碾压成型并待路面温度≤50℃;完成路面超韧磨耗层的铺装。进一步地,粘结下层的铺装步骤中,洒布量为0.3-0.5kg/m2。进一步地,磨耗上层的铺装步骤中,磨耗上层的摊铺厚度为a,1.2cm≤a≤2cm。进一步地,磨耗上层的铺装步骤中,摊铺厚度1.2cm≤a≤1.5cm时,集料采用以下粒径大小分布的专用级配:A:筛孔尺寸为9.5mm,集料通过率为100%;B:筛孔尺寸为4.75mm,集料通过率为80-100%;C:筛孔尺寸为2.36mm,集料通过率为25-55%;D:筛孔尺寸为1.18mm,集料通过率为12-35%;E:筛孔尺寸为0.6mm,集料通过率为8-25%;F:筛孔尺寸为0.3mm,集料通过率为6-20%;G:筛孔尺寸为0.15mm,集料通过率为5-15%;H:筛孔尺寸为0.075mm,集料通过率为4-11%。进一步地,磨耗上层的铺装步骤中,摊铺厚度1.5cm<a≤2cm时,集料采用以下粒径大小分布的专用级配:A:筛孔尺寸为9.5mm,集料通过率为100%;B:筛孔尺寸为4.75mm,集料通过率为45-75%;C:筛孔尺寸为2.36mm,集料通过率为15-35%;D:筛孔尺寸为1.18mm,集料通过率为9-28%;E:筛孔尺寸为0.6mm,集料通过率为7-23%;F:筛孔尺寸为0.3mm,集料通过率为6-18%;G:筛孔尺寸为0.15mm,集料通过率为5-15%;H:筛孔尺寸为0.075mm,集料通过率为4-12%。进一步地,磨耗上层的铺装步骤中,混合料通过以下方式制备得到:集料的粒径为b,将集料按照粒径0≤b<3mm、3≤b<5mm和5≤b≤9.5mm分别装入冷料仓,然后分别运输到热料仓,输送过程中对集料进行加热、除尘,然后共同输送到拌合缸在温度170-190℃的条件下加入矿粉干拌,再加入高韧高弹复合改性沥青湿拌,得到混合料。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路面超韧磨耗层提供的路面养护罩面超韧磨耗层采用粘结下层和磨耗上层两层结构,超韧磨耗层能与旧路面形成超强粘结,具有超强的抗反射裂缝性能、抗低温开裂性能、抗疲劳开裂性能、抗水损害性能及高温稳定性能,同时路面还具有行车舒适、安全、耐久、静音、超薄等特性;2、本专利技术路面超韧磨耗层的粘结下层材料属于溶剂类材料,相比传统的改性乳化沥青类水性粘结材料渗透性要更好,粘结下层材料渗透到旧路面形成钉子效应,有助于旧路面与磨耗上层形成超强粘结。粘结下层包含沥青及多种高聚物,粘结强度及抗剪强度相比改性乳化沥青类粘结材料有大幅提高,层间的粘结效果更好;并且渗透好、表干快、不易粘轮,相比改性乳化沥青类粘结材料在摊铺过程中不易被车辆破坏,保证了旧路面与磨耗上层整体的粘结效果;3、本专利技术路面超韧磨耗层的热铺工艺简单,普通沥青拌合及摊铺设备即可满足要求,无需专用摊铺机,大大降低了施工设备的投入,更有利于大面积推广实施;相比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凝土罩面降低了摊铺厚度,大大提高了罩面施工效率,又节省了工程造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一种路面超韧磨耗层,包括粘结下层和磨耗上层;粘结下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磨耗上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集料80-110份;高韧高弹复合改性沥青5-9份;矿粉3-6份。其中,集料为0-9.5mm粒径的辉绿岩或玄武岩集料;玄武岩或辉绿岩集料耐磨耗性能好、粘附性能好,这种集料相比传统磨耗层常用的石灰岩要更坚硬耐磨,相比花岗岩与沥青的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面超韧磨耗层,其特征在于包括粘结下层和磨耗上层;所述粘结下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超韧磨耗层,其特征在于包括粘结下层和磨耗上层;所述粘结下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



所述磨耗上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
集料80-110份;
高韧高弹复合改性沥青5-9份;
矿粉3-6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超韧磨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为0-9.5mm粒径的辉绿岩或玄武岩集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超韧磨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韧高弹复合改性沥青以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



进行复合改性制备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超韧磨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粉为经研磨的石灰岩碱性石料。


5.一种路面超韧磨耗层的热铺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粘结下层的铺装步骤:将沥青、二甲苯、丙烯酸树脂、聚氨酯和SBS热塑性丁苯橡胶混合后洒布,然后静置至表面不粘轮,形成粘结下层;
磨耗上层的铺装步骤:将集料、高韧高弹复合改性沥青和矿粉在温度170-190℃的条件下混合为混合料,然后保持摊铺温度≥160℃,将混合料摊铺在粘结下层上,摊铺完毕后碾压成型并待路面温度≤50℃;完成路面超韧磨耗层的铺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面超韧磨耗层的热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下层的铺装步骤中,洒布量为0.3-0.5kg/m2。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面超韧磨耗层的热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耗上层的铺装步骤中,磨耗上层的摊铺厚度为a,1.2cm≤a≤2c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路面超韧磨耗层的热铺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耗上层的铺装步骤中,摊铺厚度1.2cm≤a≤1.5cm时,集料采用以下粒径大小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学斌于泳潭邓英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方华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