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超粘磨耗层及其常温铺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092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面超粘磨耗层及其常温铺装工艺,路面超粘磨耗层,包括粘结下层和磨耗上层;粘结下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沥青40‑55份;二甲苯30‑50份;丙烯酸树脂2‑15份;聚氨酯2‑15份;SBS热塑性丁苯橡胶2‑8份;常温铺装工艺包括:粘结下层的铺装步骤:将沥青、二甲苯、丙烯酸树脂、聚氨酯和SBS热塑性丁苯橡胶混合后洒布,然后静置至表面不粘轮,形成粘结下层;磨耗上层的铺装步骤:将集料、高粘复合改性乳化沥青、水泥加水混合,然后摊铺在粘结下层上,摊铺完毕后碾压成型;完成路面超粘磨耗层的铺装;路面超粘磨耗层,通过改进路面超粘磨耗层的组分,经铺装后得到高温稳定性好,粘结强度、抗剪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面超粘磨耗层及其常温铺装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面超粘磨耗层及其常温铺装工艺,属于路面施工

技术介绍
沥青路面具有行车安全、舒适、养护便捷等优点,目前我国新建的高等级公路85%以上均采用沥青路面。沥青路面在自然环境和车辆载荷的长期作用下,会逐渐呈现轻微开裂、车辙、抗滑不足、松散、老化和麻面等现象,如不及时修复处理,病害会进一步加速恶化,一方面会影响路面的整体使用寿命,加速路面大中修的到来;另一方面会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及舒适性,因此在沥青路面大中修期到来之前择机对路面的轻微病害进行预防性养护十分必要。另外我国早期修建了不少水泥路面,由于水泥路面存在维修难,舒适性、安全性及美观性差等缺陷,很多水泥路面都已经或是需要进行“白改黑”改造,这就客观急需一种能应用在沥青路面养护及水泥路面“白改黑”的超薄罩面。这种技术最好是既能解决病害又不会显著增加路面厚度,施工简便、快捷、造价低、耐久性好、行车安全、舒适。目前国内已广泛应用的沥青路面养护罩面及“白改黑”技术有微表处,传统微表处与旧路面之间的粘结强度不足,存在易脱落,衰减快,耐久性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面超粘磨耗层,其特征在于包括粘结下层和磨耗上层;所述粘结下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超粘磨耗层,其特征在于包括粘结下层和磨耗上层;所述粘结下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超粘磨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下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超粘磨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耗上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
集料90-110份;
高粘复合改性乳化沥青9-16份;
水泥0.1-3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面超粘磨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耗上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
集料100份;
高粘复合改性乳化沥青15份;
水泥2.5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面超粘磨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为0-9.5mm粒径的辉绿岩或玄武岩集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面超粘磨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采用以下粒径大小分布的专用级配:
A:筛孔尺寸为9.5mm,集料通过率为100%;
B:筛孔尺寸为4.75mm,集料通过率为70-85%;
C:筛孔尺寸为2.36mm,集料通过率为45-70%;
D:筛孔尺寸为1.18mm,集料通过率为28-50%;
E:筛孔尺寸为0.6mm,集料通过率为19-34%;
F:筛孔尺寸为0.3mm,集料通过率为12-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学斌于泳潭邓英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方华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