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金属容器自动退火设备,包括上料机构、下料机构、退火装置和旋转输送机构;旋转输送机构包括转盘和旋转驱动机构,转盘上至少设有三个用于放置工件的料位,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上述料位沿一圆弧轨迹在上料机构、退火装置和下料机构的衔接位置周期性切换;上料机构用于将金属容器输送到位于退火装置上游的料位,退火装置用于对从上料机构的衔接位置的料位输送过来的金属容器的口壁部进行加热,下料机构用于取走从退火装置衔接位置的料位输送过来的金属容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金属容器自动退火设备,设置在转盘的料位,以旋转的方式分别与上料机构、下料机构和退火装置周期性衔接,实现金属容器的上料、退火处理和下料,工位切换方式简单,结构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容器自动退火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五金加工
,具体涉及金属容器自动退火设备。
技术介绍
在五金容器(如锅内胆)的加工过程中,一些产品的由于材料和工艺限制,金属料片需要分多次冲压才能加工成型,在第一次冲压后,一般要对工件进行退火热处理,以释放工件的内应力、增加其材料延展性和韧性,避免在二次冲压时由于其延展性和韧性不足导致加工出现质量问题,如侧壁出现裂痕,保证产品的加工可靠。现有五金容器退火热处理设备,一般采用人工的方式逐一上料,退火装置通过对输送线上的五金容器进行退火。然而,现有五金容器的输送线,一般采用直线输送带或U型输送带,而直线输送带或U型输送带由于其长度较长,对工厂安放的空间具有一定要求,占据空间较多,不适合安置在结构紧凑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自动化、结构紧凑的金属容器自动退火设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金属容器自动退火设备,包括上料机构、下料机构、退火装置和旋转输送机构;所述旋转输送机构包括转盘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转盘上至少设有三个用于放置工件的料位,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上述料位沿一圆弧轨迹在上料机构、退火装置和下料机构的衔接位置周期性切换;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金属容器输送到位于退火装置上游的料位,退火装置用于对从上料机构的衔接位置的料位输送过来的金属容器的口壁部进行加热,下料机构用于取走从退火装置衔接位置的料位输送过来的金属容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容器自动退火设备,设置在转盘的料位,以旋转的方式分别与上料机构、下料机构和退火装置周期性衔接,实现金属容器的上料、退火处理和下料,取代了传统的采用输送带的工位切换方式,工位切换方式简单,结构紧凑,成本更低。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退火装置衔接位置下侧的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用于推顶位于退火装置衔接位置的料位上的金属容器,使所述退火装置的加热部伸入所述金属容器内;通过这样设置,金属容器与退火装置衔接时,通过顶升装置推顶金属容器使退火装置的加热部伸入金属容器,退火加热处理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转盘对应各料位的中部设有顶升孔,所述料位包括设于顶升孔上侧的托盘,所述顶升装置通过顶升孔推顶所托盘从而举升金属容器;通过这样设置,保证顶升装置通过顶升孔实现顶升金属容器。进一步的,对应各料位上的托盘外侧在转盘上设有若干导向块,导向块内侧设有导引面;通过这样设置,保证托盘下降时能复位至原始位置。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抓料组件、上料驱动器和第一平移组件,所述上料驱动器可沿所述第一平移组件向所述上料机构衔接位置的料位一侧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抓料组件设于所述上料驱动器上并由其驱动,用于竖向抓取工件运送至上料机构衔接位置的料位;通过这样设置,上料机构通过竖向和横向移动的方式送料,工作方式简单。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二抓料组件、下料驱动器和第二平移组件,所述下料驱动器可沿所述第二平移组件向所述下料机构衔接位置的料位一侧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抓料组件设于所述下料驱动器并由其驱动,用于竖向抓取转移从退火装置衔接位置的料位输送过来的金属容器;通过这样设置,下料机构通过竖向移动和横向移动的方式下料,工作方式简单。进一步的,还包括冷却装置,所述转盘上设有四个用于放置工件的料位,所述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上述料位沿一圆弧轨迹在上料机构、退火装置、冷却装置和下料机构的衔接位置周期性切换;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对从退火装置的衔接位置的料位输送过来的金属容器的口壁部进行冷却,下料机构用于取走从冷却装置衔接位置的料位输送过来的金属容器;所述第二抓料组件为吸盘;通过这样设置,第二抓料组件采用吸盘抓料的方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对金属容器增加冷却处理,较好地避免热处理后金属容器对吸盘造成热熔,保证产品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驱动器和吹气装置,所述冷却驱动器竖向设置,所述冷却驱动器用于驱使吹气装置伸入完成退火处理的金属容器内腔,使吹气装置对金属容器进行降温;通过这样设置,采用吹气冷却的方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进一步的,还包括平面输送机构和送料翻转机构,所述上料机构与平面输送机构的上游衔接,所述下料机构与平面输送机构的下游衔接,所述送料翻转机构用于将在所述平面输送机构运输的工件翻转倒置后,转移至上料机构;通过这样设置,保证金属容器进行退火处理时,金属容器的锅口朝上,便于与上方的退火装置配合加工,而且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分别与平面输送机构的上游和下游衔接,使自动退火设备整体占据空间更紧凑。进一步的,所述送料翻转机构包括第三抓料组件、翻转组件、翻转电机、第一升降驱动机构和第一导引机构,所述翻转组件可竖向滑动设于第一导引机构竖上,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翻转组件沿所述第一导引机构滑动,所述翻转电机通过翻转组件与所述第三抓料组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抓料组件翻转;通过这样设置,送料翻转机构在竖直方向实现将工件翻转倒置和向上方送料,工作方式简单。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平面输送机构的对中定位机构,所述对中定位机构包括导向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设于所述平面输送机构的上游,用于对中定位进入所述平面输送机构内的金属容器,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将进入所述平面输送机构内的金属容器限位在预设位置;通过这样设置,保证金属容器通过对中定位机构预先对中定位,保证位于退火工位的工件能顺利进行退火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金属容器自动退火设备的示意图图2为退火装置、冷却装置和旋转输送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旋转输送机构中顶升装置举升托盘的示意图图4为上料机构和旋转输送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下料机构和旋转输送机构的示意图图6为平面输送机构的示意图图7为送料翻转机构、第二送料翻转机构和平面输送机构的示意图图8为送料翻转机构和第二送料翻转机构的示意图图9为金属容器自动退火设备和冲压设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至图9,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容器自动退火设备,包括机架1、上料机构3、下料机构4、退火装置5和旋转输送机构2;所述旋转输送机构2包括转盘21和旋转驱动机构23,所述转盘21上至少设有三个用于放置工件的料位22,旋转驱动机构23驱动上述料位22沿一圆弧轨迹在上料机构3、退火装置5和下料机构4的衔接位置周期性切换;所述上料机构3用于将金属容器输送到位于退火装置5上游的料位22,退火装置5用于对从上料机构3的衔接位置的料位22输送过来的金属容器的口壁部进行加热,下料机构4用于取走从退火装置5衔接位置的料位22输送过来的金属容器,所述转盘21与上料机构3衔接的料位22为上料工位11、所述转盘21与退火装置5衔接的料位22为退火工位12,所述转盘21与下料机构4衔接的料位22为下料工位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容器自动退火设备,设置在转盘21的料位22,以旋转的方式分别与上料机构3、下料机构4和退火装置5周期性衔接,实现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金属容器自动退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构、下料机构、退火装置和旋转输送机构;/n所述旋转输送机构包括转盘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转盘上至少设有三个用于放置工件的料位,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上述料位沿一圆弧轨迹在上料机构、退火装置和下料机构的衔接位置周期性切换;/n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金属容器输送到位于退火装置上游的料位,退火装置用于对从上料机构的衔接位置的料位输送过来的金属容器的口壁部进行加热,下料机构用于取走从退火装置衔接位置的料位输送过来的金属容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金属容器自动退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构、下料机构、退火装置和旋转输送机构;
所述旋转输送机构包括转盘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转盘上至少设有三个用于放置工件的料位,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上述料位沿一圆弧轨迹在上料机构、退火装置和下料机构的衔接位置周期性切换;
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金属容器输送到位于退火装置上游的料位,退火装置用于对从上料机构的衔接位置的料位输送过来的金属容器的口壁部进行加热,下料机构用于取走从退火装置衔接位置的料位输送过来的金属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容器自动退火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退火装置衔接位置下侧的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用于推顶位于退火装置衔接位置的料位上的金属容器,使所述退火装置的加热部伸入所述金属容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容器自动退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对应各料位的中部设有顶升孔,所述料位包括设于顶升孔上侧的托盘,所述顶升装置通过顶升孔推顶所托盘从而举升金属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容器自动退火设备,其特征在于,对应各料位上的托盘外侧在转盘上设有若干导向块,导向块内侧设有导引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容器自动退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抓料组件、上料驱动器和第一平移组件,所述上料驱动器可沿所述第一平移组件向所述上料机构衔接位置的料位一侧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抓料组件设于所述上料驱动器上并由其驱动,用于竖向抓取工件运送至上料机构衔接位置的料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容器自动退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二抓料组件、下料驱动器和第二平移组件,所述下料驱动器可沿所述第二平移组件向所述下料机构衔接位置的料位一侧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抓料组件设于所述下料驱动器并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农百乐,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艾乐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