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管材加工用校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1606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钛管材加工用校直机,包括底座、夹持机构、活动座和减震机构,所述底座底部的两端均固定有减震机构,且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有滑轨,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活动座,且活动座上均匀设置有与滑轨相匹配的滑轮,所述活动座的顶端固定有壳体,且壳体的一侧固定有控制箱,所述壳体的顶端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校直压头下方的底座上固定有固定座,且底座顶部两侧的两端均固定有夹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底座、活动座、滑轨、滑轮、壳体、伺服电机、横杆、螺纹丝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驱动块、固定杆、校直压头以及固定座,使得将钛管需要校直的部分放在固定座上,固定杆带动校直压头下降将钛管进行挤压校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钛管材加工用校直机
本技术涉及管材加工
,具体为一种钛管材加工用校直机。
技术介绍
钛管是钛或钛合金制成的管材,广泛应用于热交换设备,如列管式换热器、盘管式换热器、蛇形管式换热器、冷凝器、蒸发器和输送管道等,很多核电工业都把钛管作为其机组标准用管,在钛管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弯曲变形的现象,需要将其进行校直才能投入使用,但是现有的校直方法存在部分问题,具体如下;1、传统的钛管校直多采用人工压直或冲压的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对钛管造成损坏;2、此类装置在对钛管校直时不利于将钛管的两端进行固定限位,使得其在受力后容易发生偏离或移位,影响校直效果;3、此类装置大多不具备减震缓冲的功能,是运行时容易发生震动,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钛管材加工用校直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校直方法费时费力、不利于固定钛管以及不具备缓冲功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钛管材加工用校直机,包括底座、夹持机构、活动座和减震机构,所述底座底部的两端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钛管材加工用校直机,包括底座(1)、夹持机构(3)、活动座(9)和减震机构(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的两端均固定有减震机构(12),且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有滑轨(11),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活动座(9),且活动座(9)上均匀设置有与滑轨(11)相匹配的滑轮(2),所述活动座(9)的顶端固定有壳体(6),且壳体(6)的一侧固定有控制箱(8),所述壳体(6)的顶端安装有伺服电机(7),且壳体(6)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横杆(13),所述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轮机构与横杆(13)连接,所述横杆(13)一侧的壳体(6)的内部竖向设置有螺纹丝杆(16),所述螺纹丝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钛管材加工用校直机,包括底座(1)、夹持机构(3)、活动座(9)和减震机构(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的两端均固定有减震机构(12),且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有滑轨(11),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活动座(9),且活动座(9)上均匀设置有与滑轨(11)相匹配的滑轮(2),所述活动座(9)的顶端固定有壳体(6),且壳体(6)的一侧固定有控制箱(8),所述壳体(6)的顶端安装有伺服电机(7),且壳体(6)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横杆(13),所述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轮机构与横杆(13)连接,所述横杆(13)一侧的壳体(6)的内部竖向设置有螺纹丝杆(16),所述螺纹丝杆(16)上套设有驱动块(17),且驱动块(17)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穿过壳体(6)的底端,且固定杆(5)的底端固定有校直压头(4),所述校直压头(4)下方的底座(1)上固定有固定座(10),且底座(1)顶部两侧的两端均固定有夹持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管材加工用校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固定板(301)、限位夹(302)以及调节螺杆(303),所述底座(1)顶部两侧的两端均固定有固定板(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市飞腾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