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机大件壳体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4160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煤机大件壳体制备方法,生产工艺流程为:铸造→正火+回火→喷砂→粗加工→调质→半精及精加工,调质工序中淬火阶段采用以550℃为分界点进行加热保温再加热再保温的阶梯加热,冷却阶段先在PVP介质淬火液中冷却,然后空冷1分钟后再进入PVP介质淬火液中冷却2‑3分钟,工件表面终冷温度达到150℃~200℃且PVP温度≤45℃时结束冷却;回火阶段以250℃为分界点分阶段逐级加热,达到回火温度后保温,出炉后使用PAG介质淬火液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常规材料就能制造出所有机械性能参数都满足设计要求的大件壳体,尤其是硬度显著提升,这些大件壳体投入使用后状态良好,寿命明显延长,能替代现有高强度材料壳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煤机大件壳体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件壳体零件的制备工艺,尤其是采煤机上的摇臂和牵引箱等大部件壳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采煤机大件壳体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变形及磨损,导致使用寿命降低,维修及更换严重制约生产,归其原因,是由于其硬度值不足导致的。国内采煤机大件壳体的材料一般有两种:常规材料ZG25MnNi和高强度材料ZG30CrNiMo。其中采用常规材料制造大件壳体零件的生产工艺路线为:铸造→热处理(正火+回火)→喷砂→毛坯检验→粗加工→粗加工检验及探伤→涉及水道焊接等焊接工序者进行去应力退火→喷丸→半精及精加工等工序。采用该生产工艺方法获得的壳体韧性较好,但其它机械性能指标尤其是硬度值难以满足表1中的设计要求。按照上述工艺路线生产的壳体实际硬度检测值远小于设计要求的最低值175HB,多数集中在150HB~170HB之间,该硬度值难以应对煤矿的恶劣工况条件,经过使用验证,壳体经常出现磨损、扭曲变形等情况,使用寿命非常短。表1:ZG25MnNi机械性能指标要求采用上述高强度材料制造大件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煤机大件壳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材料采用ZG25MnNi,生产工艺流程为:铸造→正火+回火→喷砂→粗加工→调质→半精及精加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煤机大件壳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材料采用ZG25MnNi,生产工艺流程为:铸造→正火+回火→喷砂→粗加工→调质→半精及精加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煤机大件壳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质工序包括淬火阶段和回火阶段,淬火阶段采用阶梯加热,550℃前升温速率≤60℃/h,保温1.5小时±10分钟,从550℃到900℃±20℃的淬火温度升温速率≤100℃/h,保温4小时±10分钟,冷却时在PVP介质淬火液中冷却4-7分钟,然后出炉空冷1-3分钟,再在PVP介质淬火液中冷却2-4分钟,当工件表面终冷温度达到150℃~200℃,且PVP水温≤45℃时结束冷却;回火阶段的装炉温度≤200℃,250℃前升温速率≤60℃/h,到达250℃保温1.5小时±10分钟,从250℃至570℃~590℃的回火温度的升温速率≤100℃/h,保温5-6小时,出炉后使用PAG介质淬火液冷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煤机大件壳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淬火阶段工件装炉状态下应多点支撑。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采煤机大件壳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粗加工后应有余量5mm~6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煤机大件壳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质工序后、半精及精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李辉杰韩峰刘志友储婷婷杨柳罗毅宋学平张云杰余会挺许寄桥沈言俊沈胜超张尧
申请(专利权)人: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天地上海采掘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