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内扰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375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内扰流装置,其包括外环组件、内环组件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外环组件和内环组件之间的扰流组件;所述外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外环本体;所述扰流组件包括若干沿周向分布的扰流叶片,所述扰流叶片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环本体的内侧表面以及所述内环组件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管道内流体方向形成一定夹角。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与管道内壁面抵接固定,同时设置了扰流叶片,利用其与管道内流体形成一定的夹角,实现对管道内排放的洗涤水进行扰流分散的技术目的,增大了洗涤水与海水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其稀释速度,避免了由于洗涤水排放集中导致海水局部酸值过大,影响海洋环境的问题;另外还有效减少了其对船舶螺旋桨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内扰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管道内扰流装置。
技术介绍
国际海事组织(IMO)在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70届会议(MEPC70)大会正式决定2020年1月1日开始,全球航行船舶只能使用硫含量不超过0.5%的燃油,全球现有运营船舶必须满足此要求,以减少废气中的硫化物(SOx)排放。现有的应对措施主要有加装废气净化系统(脱硫系统)、使用低硫油燃料、改用LNG燃料等,但低硫油使用成本高、LNG改造费用高且占用大量的载货空间,加装脱硫塔为通过海水或者NaOH/Mg(OH)2液等清洗中废气中的SOx来减少船上硫化物的排放,是现阶段较为经济的选择。安装脱硫系统后,有大量的洗涤水需要排出舷外。根据规范要求,对于排出舷外的海水,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从而保证排放水的pH值达到规范要求。请参照图1和2,图1为现有技术中船舶管道洗涤水排放俯视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船舶管道洗涤水排放侧视示意图;如图所示,对于直接的管路排放,由于自管路10内排出的洗涤水较为集中,其与周围海水接触面积较小,限制了洗涤水的扩散,导致排放区域内海水的pH值较高;同时较为集中的洗涤水具有一定的排出速度,当多条管路同时进行排放时,其排放出的排放的洗涤水会对船舶的螺旋桨造成一定的干扰,对船舶的航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内扰流装置,其具有扰流分散、结构稳定的优点。一种管道内扰流装置,其包括外环组件、内环组件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外环组件和内环组件之间的扰流组件;所述外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外环本体,所述外环本体用于抵接固定于管道内壁面,且沿管道内壁面周向分布;所述扰流组件包括若干沿周向分布的扰流叶片,所述扰流叶片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环本体的内侧表面以及所述内环组件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管道内流体方向形成一定夹角。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管道内扰流装置,其利用所述外环组件外侧与管道内壁面抵接固定,利用其产生的静摩擦力将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固定于管道内,同时设置了扰流叶片,利用其与管道内流体形成一定的夹角,管道排放的洗涤水流经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时,与所述扰流叶片发生碰撞,其流动方向发生变化,实现对管道内排放的洗涤水进行扰流分散的技术目的,使流体排出管道后不再具有集中的流动方向,增大了洗涤水与海水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其稀释速度,增强海水的局部缓冲作用,避免了由于洗涤水排放集中导致海水局部酸值过大,影响海洋环境的问题;另外通过对管道内排放的洗涤水的扰流,使其流动方向分散,有效减少了其对船舶螺旋桨的干扰。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挤压紧固组件;所述内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内环本体,所述内环本体围合出一贯穿两端的第一内孔;所述挤压紧固组件包括两个挤压紧固件、紧固螺杆以及紧固螺栓;所述挤压紧固件呈锥台形结构,其较大端的外径不小于所述第一内孔的内径;所述挤压紧固件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内孔两端,且两个挤压紧固件较小端相对设置;所述挤压紧固件内部包括有一贯穿两端的第二内孔,所述紧固螺杆依次穿设于两个挤压紧固件的所述第二内孔中,所述紧固螺栓套设于所述紧固螺杆上。通过挤压紧固组件的设置,通过调节紧固螺栓在所述紧固螺杆上的位置,即可调整两个挤压紧固件之间的距离,当其之间的距离减小时,由于所述挤压紧固件较大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内孔的内径,所述挤压紧固件会对所述第一内孔产生使所述第一内孔内径扩大的作用力,进一步产生使所述内环本体以及所述外环本体外径扩大的运动,所述外环本体与管道内壁面之间的作用力增大,导致其与管道内壁面之间的静摩擦力增大,使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在管道内的固定更为牢固;反之,当两个挤压紧固件之间的距离增大时,所述外环本体产生使其外径减小的运动,所述外环本体与管道内壁面的静摩擦力减小,甚至所述外环本体外侧与管道内壁面不再抵接,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能够轻松从管道内脱落。此设置,在不影响其固定稳定性的同时实现管道内扰流组件的简便安装及拆卸,操作方便,且不会对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以及管道造成破坏,装置简单,可批量化生产且生产成本低,通过相应的参数调整即可适应各种尺寸的管道,进行简单加装即可实现扰流效果,无需对管道进行改装,改装成本低。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孔呈两端内径大中间内径小的形状,其包括水平段以及位于所述水平段两端的锥形段;所述锥形段具有与所述挤压紧固件相匹配的形状,且其内径最大处不大于所述挤压紧固件较大端的外径。所述第一内孔的设置使得所述挤压紧固件能够给予所述内环组件更加均匀的作用力,装置结构更为稳定。进一步地,所述外环本体呈圆弧面状结构,其圆弧面与所述管道内壁面同心且所述外环本体的圆弧面半径不大于所述管道内壁面的半径;所述内环本体呈圆弧面状结构,其圆弧面与所述管道内壁面同心。所述内环本体形状的设置有助于作用力的传递,所述外环本体形状的设置有助于增大其与所述管道内壁面的接触面积,增大其与所述管道内壁面的摩擦力,使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的固定更为稳定。进一步地,所述外环本体圆弧面的半径与所述管道内壁面的半径相同,且所述外环组件所有外环本体圆弧面的弧度之和小于360°,进一步扩大其与所述管道内壁面的接触面积,使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的固定更为稳定。进一步地,所述外环本体的数目为2,其圆弧面的弧度之和为350-360°;所述内环本体的数目为2,其其圆弧面的弧度之和为350-360°,保证所述外环本体与所述管道内壁面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使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的固定更为稳定。进一步地,每个外环本体圆弧面的弧度相等;所述内环本体圆弧面的弧度相等,使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与所述管道内壁面的摩擦力分布均衡,避免由于局部受力不均导致发生滑脱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扰流叶片的数目至少为4,其沿周向均匀设置,用以确保所述扰流组件的扰流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扰流叶片与管道内流体的方向所形成的夹角为40-80°,用以确保所述扰流组件的扰流效果,使管道内排放的流体更为分散。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至少两个限位件,其等间距周向固定设置于管道内壁,并位于所述外环组件和扰流组件背向管道流体方向的一侧。限位件用于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的辅助固定,能够避免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发生意外滑脱时被管道内流体冲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管道内扰流装置,其利用所述外环组件外侧与管道内壁面抵接固定,利用两者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将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固定于管道内,同时设置了扰流叶片,利用其与管道内流体形成一定的夹角,对管道内排放的洗涤水进行扰流,使流体排出管道后不再具有集中的流动方向,增大了洗涤水与海水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其稀释速度,避免了由于洗涤水排放集中导致海水局部酸值过大,影响海洋环境的问题;另外通过对管道内洗涤水的扰流,使其流动方向分散,有效减少了其对船舶螺旋桨的干扰;进一步地利用挤压紧固组件的设置,通过调节紧固螺栓即可实现对所述内环组件和外环组件外径的调节,进而调节所述外环组件与管道内壁之间的静摩擦力,在不影响其固定稳定性的同时实现管道内扰流组件的简便安装及拆卸,不需要对管道进行改装即可实现对排放的洗涤水的扰流处理,并进一步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内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环组件、内环组件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外环组件和内环组件之间的扰流组件;所述外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外环本体,所述外环本体用于抵接固定于管道内壁面,且沿管道内壁面周向分布;所述扰流组件包括若干沿周向分布的扰流叶片,所述扰流叶片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环本体的内侧表面以及所述内环组件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管道内流体方向形成一定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内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环组件、内环组件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外环组件和内环组件之间的扰流组件;所述外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外环本体,所述外环本体用于抵接固定于管道内壁面,且沿管道内壁面周向分布;所述扰流组件包括若干沿周向分布的扰流叶片,所述扰流叶片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环本体的内侧表面以及所述内环组件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管道内流体方向形成一定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挤压紧固组件;所述内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内环本体,所述内环本体围合出一贯穿两端的第一内孔;所述挤压紧固组件包括两个挤压紧固件、紧固螺杆以及紧固螺栓;所述挤压紧固件呈锥台形结构,其较大端的外径不小于所述第一内孔的内径;所述挤压紧固件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内孔两端,且两个挤压紧固件较小端相对设置;所述挤压紧固件内部包括有一贯穿两端的第二内孔,所述紧固螺杆依次穿设于两个挤压紧固件的所述第二内孔中,所述紧固螺栓套设于所述紧固螺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内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孔呈两端内径大中间内径小的形状,其包括水平段以及位于所述水平段两端的锥形段;所述锥形段具有与所述挤压紧固件相匹配的形状,且其内径最大处不大于所述挤压紧固件较大端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东罗东浩梁展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