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36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铸机,其包括固定架、合模油缸、液压控制系统、锁模机构和压铸装置,锁模机构包括定模板、动模板、锁模油缸和弹性座,动模板与合模油缸的输出端连接,定模板与动模板安装于固定架,弹性座包括上缓冲柱、上活塞板、上弹性件、中间连接柱、中间弹性件、下缓冲柱、下活塞板和下弹性件,上缓冲柱与锁模油缸连接,上活塞板滑设于上缓冲腔内,下缓冲柱与定模板连接,下活塞板滑设于下缓冲腔内;锁模油缸的活塞杆上设有卡合件,动模板上设有卡槽;压铸装置的输出端穿过定模板并伸入定模板与动模板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铸机能够有效缓冲锁模油缸所产生的振动以避免定模板与动模板之间的位置产生偏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铸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锁模装置的压铸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压铸机的锁模机构包括定模板、动模板以及固定在定模板上的锁模油缸,锁模油缸上设有锁紧定模板和动模板的锁紧机构,通过锁模油缸提供的锁紧力使得定模板和动模板合模并锁紧。这种合模机构的锁紧力主要是由锁模油缸输出,前后模需要的锁紧力很大,对应的锁模油缸的动力较大,在工作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振动,又由于锁模油缸位于定模板上,锁模油缸的运动容易使得定模板的位置产生偏移,这样子就会使得定模板和动模板之间的位置产生偏差,进而影响模具生产的精确度,无法满足现有的生产需要。因此,亟需要一种压铸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铸机,其能够有效缓冲锁模油缸所产生的振动以避免定模板与动模板之间的位置产生偏差,具有结构简单和提高产品精确度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铸机,其包括固定架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架的合模油缸、液压控制系统、锁模机构和压铸装置,所述锁模机构包括定模板、动模板、锁模油缸和弹性座,所述动模板与所述合模油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动模板在所述合模油缸的驱动下移动,所述定模板与所述动模板安装于所述固定架,所述锁模油缸通过所述弹性座安装于所述定模板的顶端面,所述弹性座包括上缓冲柱、上活塞板、上弹性件、中间连接柱、中间弹性件、下缓冲柱、下活塞板和下弹性件,所述上缓冲柱与所述锁模油缸连接,所述上缓冲柱内具有上缓冲腔,所述上活塞板滑设于所述上缓冲腔内,所述上弹性件呈弹性抵压地设于所述上活塞板与所述上缓冲柱之间,所述下缓冲柱与所述定模板连接,所述下缓冲柱内具有下缓冲腔,所述下活塞板滑设于所述下缓冲腔内,所述下弹性件呈弹性抵压地设于所述下活塞板与所述下缓冲柱之间,所述中间连接柱的上端与所述上活塞板连接,所述中间连接柱的下端与所述下活塞板连接,所述中间弹性件呈弹性抵压地设于所述上缓冲柱与所述下缓冲柱之间;所述锁模油缸的活塞杆上设有卡合件,所述动模板上设有与所述卡合件配合的卡槽,借由所述锁模油缸之活塞杆的伸缩使得所述卡合件与所述卡槽卡合或者退卡;所述压铸装置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定模板并伸入所述定模板与所述动模板之间。较佳地,所述锁模油缸向所述定模板延伸形成左支脚和右支脚,所述左支脚与所述定模板之间安装有多个所述弹性座,所述右支脚与所述定模板之间安装有多个所述弹性座。具体地,所述弹性座位于所述左支脚的四角处。具体地,所述弹性座位于所述右支脚的四角处。具体地,所述左支脚与所述右支脚呈对称设置。较佳地,所述中间弹性件套设于所述中间连接柱外。较佳地,所述弹性座还包括上盖板,所述上盖板固定于所述上缓冲柱的开口处,所述上盖板对应所述中间连接柱开设有上穿置孔。较佳地,所述弹性座还包括下盖板,所述下盖板固定于所述下缓冲柱的开口处,所述下盖板对应所述中间连接柱开设有下穿置孔。较佳地,所述卡合件为呈“V”型的卡扣结构。较佳地,所述锁模油缸上设有止回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压铸机由于设置了定模板、动模板、锁模油缸和弹性座,锁模油缸通过弹性座安装于定模板的顶端面,弹性座包括上缓冲柱、上活塞板、上弹性件、中间连接柱、中间弹性件、下缓冲柱、下活塞板和下弹性件,上缓冲柱与锁模油缸连接,上缓冲柱内具有上缓冲腔,上活塞板滑设于上缓冲腔内,上弹性件呈弹性抵压地设于上活塞板与上缓冲柱之间,从而使得上活塞板与上缓冲柱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空间,利用空气可压缩的特性,从而形成缓冲,与此同时,上弹性件的设置也同时形成一种缓冲,下缓冲柱与定模板连接,下缓冲柱内具有下缓冲腔,下活塞板滑设于下缓冲腔内,下弹性件呈弹性抵压地设于下活塞板与下缓冲柱之间,从而使得下活塞板与下缓冲柱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空间,利用空气可压缩的特性,从而形成缓冲,与此同时,下弹性件的设置也同时形成一种缓冲,中间连接柱的上端与上活塞板连接,中间连接柱的下端与下活塞板连接,中间弹性件呈弹性抵压地设于上缓冲柱与下缓冲柱之间,从而再次形成缓冲,由上可得,这样可使得定模板与锁模油缸之间形成弹性连接,这样就可以抵消锁模油缸在工作时所产生的振动,从而有效避免定模板与动模板之间产生位置偏差以提高生产精度,而且,弹性座的弹性设置也能够有效避免卡合件与卡槽之间的硬性碰撞,从而在起到锁合作用的前提下达到保护卡合件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压铸机还能实现压铸自动一体化制造并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压铸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压铸机中的锁模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压铸机中的锁模机构的处于分解状态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压铸机中的锁模机构的弹性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压铸机中的锁模机构的弹性座在隐藏中间弹性件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压铸机中的锁模油缸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压铸机100包括固定架1、合模油缸2、液压控制系统(图未示)、锁模机构4和压铸装置3,合模油缸2、液压控制系统、锁模机构4和压铸装置3均设于固定架1,液压控制系统、锁模机构4和压铸装置3沿固定架1的左右方向从左往右依次设置,锁模机构4包括定模板41、动模板42、锁模油缸43和弹性座44,动模板42与合模油缸2的输出端连接,动模板42在合模油缸2的驱动下移动,定模板41与动模板42安装于固定架1,定模板41与动模板42并列地安装于固定架1,锁模油缸43通过弹性座44安装于定模板41的顶端面,弹性座44包括上缓冲柱440、上活塞板441、上弹性件442、中间连接柱443、中间弹性件444、下缓冲柱445、下活塞板446和下弹性件447,上缓冲柱440的顶端面与锁模油缸43的底端面连接,连接时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上缓冲柱440内具有上缓冲腔4401,上活塞板441滑设于上缓冲腔4401内,上弹性件442呈弹性抵压地设于上活塞板441与上缓冲柱440之间,从而使得上活塞板441与上缓冲柱440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空间,利用空气可压缩的特性,从而形成缓冲,与此同时,上弹性件442的设置也同时形成一种缓冲,下缓冲柱445与定模板41连接,连接时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下缓冲柱445内具有下缓冲腔4451,下活塞板446滑设于下缓冲腔4451内,下弹性件447呈弹性抵压地设于下活塞板446与下缓冲柱445之间,中间连接柱443的上端与上活塞板441连接,中间连接柱443的下端与下活塞板446连接,中间弹性件444呈弹性抵压地设于上缓冲柱440与下缓冲柱445之间,从而使得下活塞板446与下缓冲柱445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空间,利用空气可压缩的特性,从而形成缓冲,与此同时,下弹性件447的设置也同时形成一种缓冲,中间连接柱443的上端与上活塞板441连接,中间连接柱443的下端与下活塞板446连接,中间弹性件444套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架的合模油缸、液压控制系统、锁模机构和压铸装置,所述锁模机构包括定模板、动模板、锁模油缸和弹性座,所述动模板与所述合模油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动模板在所述合模油缸的驱动下移动,所述定模板与所述动模板安装于所述固定架,所述锁模油缸通过所述弹性座安装于所述定模板的顶端面,所述弹性座包括上缓冲柱、上活塞板、上弹性件、中间连接柱、中间弹性件、下缓冲柱、下活塞板和下弹性件,所述上缓冲柱与所述锁模油缸连接,所述上缓冲柱内具有上缓冲腔,所述上活塞板滑设于所述上缓冲腔内,所述上弹性件呈弹性抵压地设于所述上活塞板与所述上缓冲柱之间,所述下缓冲柱与所述定模板连接,所述下缓冲柱内具有下缓冲腔,所述下活塞板滑设于所述下缓冲腔内,所述下弹性件呈弹性抵压地设于所述下活塞板与所述下缓冲柱之间,所述中间连接柱的上端与所述上活塞板连接,所述中间连接柱的下端与所述下活塞板连接,所述中间弹性件呈弹性抵压地设于所述上缓冲柱与所述下缓冲柱之间;所述锁模油缸的活塞杆上设有卡合件,所述动模板上设有与所述卡合件配合的卡槽,借由所述锁模油缸之活塞杆的伸缩使得所述卡合件与所述卡槽卡合或者退卡;所述压铸装置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定模板并伸入所述定模板与所述动模板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架的合模油缸、液压控制系统、锁模机构和压铸装置,所述锁模机构包括定模板、动模板、锁模油缸和弹性座,所述动模板与所述合模油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动模板在所述合模油缸的驱动下移动,所述定模板与所述动模板安装于所述固定架,所述锁模油缸通过所述弹性座安装于所述定模板的顶端面,所述弹性座包括上缓冲柱、上活塞板、上弹性件、中间连接柱、中间弹性件、下缓冲柱、下活塞板和下弹性件,所述上缓冲柱与所述锁模油缸连接,所述上缓冲柱内具有上缓冲腔,所述上活塞板滑设于所述上缓冲腔内,所述上弹性件呈弹性抵压地设于所述上活塞板与所述上缓冲柱之间,所述下缓冲柱与所述定模板连接,所述下缓冲柱内具有下缓冲腔,所述下活塞板滑设于所述下缓冲腔内,所述下弹性件呈弹性抵压地设于所述下活塞板与所述下缓冲柱之间,所述中间连接柱的上端与所述上活塞板连接,所述中间连接柱的下端与所述下活塞板连接,所述中间弹性件呈弹性抵压地设于所述上缓冲柱与所述下缓冲柱之间;所述锁模油缸的活塞杆上设有卡合件,所述动模板上设有与所述卡合件配合的卡槽,借由所述锁模油缸之活塞杆的伸缩使得所述卡合件与所述卡槽卡合或者退卡;所述压铸装置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定模板并伸入所述定模板与所述动模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扬德李文浩汤铁装李卫荣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颠覆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