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式五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127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离式五金模具,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座组,所述安装架内侧的顶部沿竖直方向贯穿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模座,所述下模座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贯穿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外壁上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卡罩,所述立柱的顶部且位于卡罩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座,所述卡罩的外壁上通过气动杆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五金模具,该五金模具脱模结构,通过在上模座的外壁上套设有卡板和设置有下模座组,便于模具的快速合模与分离,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定位与固定方式误差小,保证了脱模时铸件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式五金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五金模具,具体是一种分离式五金模具。
技术介绍
五金模具是在工业生产中,用各种压力机和装在压力机上的专用工具,通过压力把金属材料制出所需形状的零件或制品,这种专用工具统称为五金模具,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工具和产品,大到机床的底座、机身外壳,小到一个胚头螺丝、纽扣以及各种家用电器的外壳,无不与模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模具的形状决定着这些产品的外形,模具的加工质量与精度也就决定着这些产品的质量,因为各种产品的材质、外观、规格及用途的不同,模具分为了铸造模、锻造模、压铸模、冲压模等非塑胶模具,以及塑胶模具。在工业生产中,模具是用于进行零件注塑工作的常用设备之一,通过模具可以快速进行零件的注塑工作,以此进行零件的批量生产,但是传统的模具往往都是一体化结构,这虽然便于注塑工作,但是却严重的影响了模具的脱模工作,并且在脱模过程中经常出现注塑零件损坏的情况,因而影响了模具的注塑工作,且现有的五金模具在进行合模的过程中通常采用螺栓进行定位与固定,拆卸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式五金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离式五金模具,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座组,所述安装架内侧的顶部沿竖直方向贯穿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模座,所述下模座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贯穿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外壁上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卡罩,所述立柱的顶部且位于卡罩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座,所述卡罩的外壁上通过气动杆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助推件,所述卡罩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上模座外壁的底部套设有卡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通过在上模座的外壁上套设有卡板和设置有下模座组,便于模具的快速合模与分离,相比较传统的螺栓固定的方式,需要人为手工进上模与下模的合模与拆卸,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相比较以螺栓进行模具的合模与分模,定位与固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造成脱模时铸件的质量问题,本技术的定位与固定方式误差小,保证了脱模时铸件的质量。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沿水平方向固定安装在安装架内部。进一步的,所述立柱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立柱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安装架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在立柱的外壁上,所述轴承的外壁与安装孔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卡板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弧形板卡齿,且多个弧形板卡齿呈环形阵列分布。进一步的,所述卡罩的中心轴线与卡板的中心轴线相重合。进一步的,所述气动杆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架的右侧,所述气动杆的输出端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外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助推件设置为滚轮座,且四个助推件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壳体的下方。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通过设置有助推件,有利于壳体在气动杆的推动下完成转动,从而保证了壳体转动灵活,延长了壳体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了卡槽与卡板之间的灵活卡接,使得上模与下模在进行合模时误差减小。进一步的,所述卡槽与卡板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上模座的外壁上套设有卡板和设置有下模座组,便于模具的快速合模与分离,相比较传统的螺栓固定的方式,需要人为手工进上模与下模的合模与拆卸,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相比较以螺栓进行模具的合模与分模,定位与固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造成脱模时铸件的质量问题,本技术的定位与固定方式误差小,保证了脱模时铸件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分离式五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分离式五金模具中下模座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分离式五金模具中卡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分离式五金模具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架;2、下模座组;3、液压杆;4、上模座;5、卡板;21、支撑板;22、立柱;23、轴承;24、卡罩;25、下模座;26、气动杆;211、底板;212、助推件;241、壳体;242、卡槽;243、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3,一种分离式五金模具,包括安装架1,安装架1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座组2,安装架1内侧的顶部沿竖直方向贯穿有液压杆3,液压杆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模座4,下模座组2包括支撑板21,支撑板21沿水平方向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内部,支撑板21的中部贯穿有立柱22,立柱22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立柱2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安装架1的底部,立柱22的外壁上通过轴承23固定连接有卡罩24,立柱22的顶部且位于卡罩2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座25,卡罩24的外壁上通过气动杆26与安装架1固定连接,支撑板21包括底板211,底板2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助推件212,卡罩24包括壳体241,气动杆26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的右侧,气动杆26的输出端固定安装在壳体241的外壁上,助推件212设置为滚轮座,且四个助推件212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壳体241的下方,壳体241的顶部开设有卡槽242,壳体24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243,轴承23的内壁固定连接在立柱22的外壁上,轴承23的外壁与安装孔243固定连接,上模座4外壁的底部套设有卡板5,卡板5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弧形板卡齿,且多个弧形板卡齿呈环形阵列分布,卡罩24的中心轴线与卡板5的中心轴线相重合,卡槽242与卡板5相适配,通过在上模座4的外壁上套设有卡板5和设置有下模座组2,便于模具的快速合模与分离,相比较传统的螺栓固定的方式,需要人为手工进上模与下模的合模与拆卸,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相比较以螺栓进行模具的合模与分模,定位与固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造成脱模时铸件的质量问题,本技术的定位与固定方式误差小,保证了脱模时铸件的质量,通过设置有助推件212,有利于壳体241在气动杆26的推动下完成转动,从而保证了壳体241转动灵活,延长了壳体241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了卡槽242与卡板5之间的灵活卡接,使得上模与下模在进行合模时误差减小,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进行上模座4与下模座25的合模时,上模座4在液压杆3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卡板5与卡罩24的轴线相重合,上模座4的下移过程中,卡板5向下移动到卡罩24内部,卡板5与卡槽242相适配,当上模座4与下模座25相贴合时,卡板5位于卡罩24内部,此时,通过气动杆26的推动,在助推件212的辅助作用下,壳体241进行转动,从而卡槽242与卡板5不适配,卡槽242对卡板5完成限位,完成对合模的定位与固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离式五金模具,包括安装架(1),所述安装架(1)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座组(2),所述安装架(1)内侧的顶部沿竖直方向贯穿有液压杆(3),所述液压杆(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模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组(2)包括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的中部贯穿有立柱(22),所述立柱(22)的外壁上通过轴承(23)固定连接有卡罩(24),所述立柱(22)的顶部且位于卡罩(2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座(25),所述卡罩(24)的外壁上通过气动杆(26)与安装架(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21)包括底板(211),所述底板(2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助推件(212),所述卡罩(24)包括壳体(241),所述壳体(241)的顶部开设有卡槽(242),所述壳体(24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243),所述上模座(4)外壁的底部套设有卡板(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式五金模具,包括安装架(1),所述安装架(1)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座组(2),所述安装架(1)内侧的顶部沿竖直方向贯穿有液压杆(3),所述液压杆(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上模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组(2)包括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的中部贯穿有立柱(22),所述立柱(22)的外壁上通过轴承(23)固定连接有卡罩(24),所述立柱(22)的顶部且位于卡罩(2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座(25),所述卡罩(24)的外壁上通过气动杆(26)与安装架(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21)包括底板(211),所述底板(2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助推件(212),所述卡罩(24)包括壳体(241),所述壳体(241)的顶部开设有卡槽(242),所述壳体(241)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243),所述上模座(4)外壁的底部套设有卡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五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1)沿水平方向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五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2)沿竖直方向设置,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智彬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超力卷板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