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霉素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声动力联合化学治疗肿瘤的药物技术

技术编号:2483010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阿霉素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声动力联合化学治疗肿瘤的药物,涉及纳米药物技术领域,所述阿霉素纳米颗粒包括阿霉素和纳米颗粒载体,所述阿霉素负载于所述纳米颗粒载体上,缓解了现有联合基因治疗和供氧治疗等方式解决阿霉素多药耐药,临床应用成本高,难度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阿霉素纳米颗粒,通过将阿霉素负载于纳米颗粒载体上,不仅能够提高阿霉素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吞噬效率,而且能够在超声作用下产生活性氧簇,抑制肿瘤细胞对阿霉素的外排作用,从而克服了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实现了增效减毒的抗肿瘤治疗,在生物医药、疾病诊断及声动力联合化学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阿霉素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声动力联合化学治疗肿瘤的药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药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阿霉素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声动力联合化学治疗肿瘤的药物。
技术介绍
阿霉素是一种广谱的抗肿瘤药物,可抑制RNA和DNA的合成,对多种肿瘤和各种生长周期的肿瘤细胞都有杀伤作用。但是阿霉素对正常细胞具有强毒副作用,而对肿瘤细胞则容易产生多药耐药效应,从而限制了阿霉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阿霉素化疗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纳米载药系统能提高阿霉素的生物利用率和生物相容性,调节体内循环和分布,已成为降低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疗效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目前联合基因治疗和供氧治疗等方式有效降低了阿霉素的多药耐药问题,但是这些方式需要将阿霉素与基因和氧气共递送到肿瘤部位同时发挥作用,临床应用成本高,难度大。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阿霉素纳米颗粒,以缓解现有联合基因治疗和供氧治疗等方式解决阿霉素多要耐药问题,临床应用成本高,难度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阿霉素纳米颗粒,包括阿霉素和纳米颗粒载体,所述阿霉素负载于所述纳米颗粒载体上。进一步的,所述纳米颗粒载体选自脂质体、聚氨基酸纳米颗粒、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颗粒、金纳米笼和介孔硅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聚氨基酸纳米颗粒。进一步的,所述阿霉素纳米颗粒的粒径为20-150nm,优选为50-100nm。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阿霉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阿霉素与纳米颗粒载体混合均匀,使得阿霉素负载于所述纳米颗粒载体上,得到阿霉素纳米颗粒;优选地,所述纳米颗粒载体为聚氨基酸纳米颗粒。进一步的,所述阿霉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氨基酸盐溶液、阿霉素溶液和交联剂溶液混合均匀,使得聚氨基酸与交联剂反应折叠交联成为聚氨基酸纳米颗粒,同时阿霉素负载到聚氨基酸纳米颗粒上,得到阿霉素纳米颗粒;优选地,先在聚氨基酸溶液中加入羧基活化剂进行羧基活化后,再和阿霉素溶液及交联剂溶液混合均匀;优选地,所述羧基活化剂为EDC和/或NHS,优选为EDC和NHS;进一步优选地,EDC和NHS的质量比为(5-6):(3-4)。进一步的,所述交联剂为双氨基小分子交联剂,优选为胱胺二盐酸盐;和/或,所述聚氨基酸选自聚谷氨酸、聚天冬氨酸、聚丙氨酸、聚赖氨酸和聚苯丙氨酸及其盐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聚谷氨酸盐。进一步的,所述聚谷氨酸盐、胱胺二盐酸盐和所述阿霉素的质量比为(1-3):(2-6):(1-3),优选为1:2:1。进一步的,所述聚氨基酸溶液为聚氨基酸的PBS溶液,所述聚氨基酸的PBS溶液的浓度为(0.5-1.5)mg/mL,优选为1mg/mL;和/或,所述胱胺二盐酸盐溶液为胱胺二盐酸盐的PBS溶液,所述胱胺二盐酸盐的PBS溶液的浓度为(0.5-1.5)mg/mL,优选为1mg/mL;和/或,所述阿霉素溶液为阿霉素的PBS溶液,阿霉素PBS溶液的浓度为(0.2-0.8)mg/mL,优选为0.5mg/mL。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上述阿霉素纳米颗粒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阿霉素纳米颗粒在制备声动力联合化学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声动力联合化学治疗肿瘤药物,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阿霉素纳米颗粒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阿霉素纳米颗粒。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阿霉素纳米颗粒,通过将阿霉素负载于纳米颗粒载体上,不仅能够提高阿霉素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吞噬效率,而且能够在超声下产生活性氧簇,抑制肿瘤细胞对阿霉素的外排作用,无需联合联合其它物质共递送至肿瘤部位,即可克服了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从而实现了增效减毒的肿瘤治疗,降低了临床应用成本和治疗难度,在生物医药、疾病诊断及声动力联合化学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阿霉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原料低廉,能够显著降低阿霉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阿霉素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图;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阿霉素纳米颗粒和对比例1提供的DOX水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阿霉素纳米颗粒和对比例1提供的DOX水溶液在不同DOX浓度下对U87细胞(脑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检测柱状图;图4为实施例1提供的阿霉素纳米颗粒和对比例1提供的DOX水溶液及空白对照组在不同DOX浓度下联合超声作用下对U87细胞(脑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检测柱状图;图5为实施例1提供的阿霉素纳米颗粒和对比例1提供的DOX水溶液及对比例2提供的去离子水在不同超声时间作用下产生活性氧簇的荧光检测效果图;图6为实施例1提供的阿霉素纳米颗粒在24小时内分别在pH7.4的PBS溶液和pH5.5的PBS溶液中释放阿霉素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实施方式以及优选实施方法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百分数(%)或者份指的是相对于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数或重量份。本专利技术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所涉及的各组分或其优选组分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除非有其他说明,数值范围“a~b”表示a到b之间的任意实数组合的缩略表示,其中a和b都是实数。例如数值范围“6~22”表示本文中已经全部列出了“6~22”之间的全部实数,“6~22”只是这些数值组合的缩略表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范围”以下限和上限的形式,可以分别为一个或多个下限,和一个或多个上限。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说明,各个反应或操作步骤可以顺序进行,也可以按照顺序进行。优选地,本文中的反应方法是顺序进行的。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用的专业与科学术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或材料也可应用于本专利技术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阿霉素纳米颗粒,包括阿霉素和纳米颗粒载体,所述阿霉素负载于所述纳米颗粒载体上。在本专利技术中,阿霉素通过化学键或通过包载的方式负载于纳米颗粒载体上,其中,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阿霉素纳米颗粒,通过将阿霉素负载于纳米颗粒载体上,不仅能够提高阿霉素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吞噬效率,而且能够在超声下产生活性氧簇,抑制肿瘤细胞对阿霉素的外排作用,无需联合联合其它物质共递送至肿瘤部位,即可克服了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从而实现了增效减毒的肿瘤治疗,降低了临床应用成本和治疗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阿霉素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包括阿霉素和纳米颗粒载体,所述阿霉素负载于所述纳米颗粒载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阿霉素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包括阿霉素和纳米颗粒载体,所述阿霉素负载于所述纳米颗粒载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霉素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载体选自脂质体、聚氨基酸纳米颗粒、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颗粒、金纳米笼和介孔硅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聚氨基酸纳米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霉素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阿霉素纳米颗粒的粒径为20-150nm,优选为50-100nm。


4.一种阿霉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阿霉素与纳米颗粒载体混合均匀,使得阿霉素负载于所述纳米颗粒载体上,得到阿霉素纳米颗粒;
优选地,所述纳米颗粒载体为聚氨基酸纳米颗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聚氨基酸溶液、阿霉素溶液和交联剂溶液混合均匀,使得聚氨基酸与交联剂反应折叠交联成为聚氨基酸纳米颗粒,同时阿霉素负载到聚氨基酸纳米颗粒上,得到阿霉素纳米颗粒;
优选地,先在聚氨基酸溶液中加入羧基活化剂进行羧基活化后,再和阿霉素溶液及交联剂溶液混合均匀;
优选地,所述羧基活化剂为EDC和/或NHS,优选为EDC和NHS;
进一步优选地,EDC和NHS的质量比为(5-6):(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林涛梁锐晶张升平陈华清马爱青尹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