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溅渣护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2934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转炉炼钢领域。涉及转炉溅渣护炉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在出钢前的吹炼过程中,向炉内分批加入轻烧白云石,其加入量为8~20公斤/吨钢,出钢后,向残留炉渣中加入调渣剂,其加入量为8~15公斤/吨钢,调渣剂的化学成分(重量%)为:镁砂20~40%,轻烧白云石30~60%,菱镁球0~30%,生白云石0~35%,加入调渣剂后,向炉渣中喷吹高压氮气,冲击炉渣,使炉渣飞溅到炉衬上,在炉衬表面形成一层抗侵蚀的保护层,保护炉衬。(*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转炉炼钢领域。转炉炼钢时,由于受钢液和渣液的侵蚀和冲击,其炉衬受到严重的侵蚀,因此,在出钢后,往往需要对炉衬进行修补,通常是采用喷补料或焦油白云石砖作为修补炉衬的原料。转炉炉衬的修补,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耐火材料,而且还需消耗繁重的体力劳动。为此,近年来国际上开发了。该方法是在转炉出钢后留下部分终渣,并加入适量的调渣剂,使炉渣具有合适的粘度和耐火度,再用氧枪向炉渣喷吹高压氮气,冲击炉渣,使炉渣飞溅到炉衬上,在炉衬表面形成一层抗侵蚀的保护层,达到保护炉衬的目的。美国LTV钢公司提供了一种。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出钢温度较低大型转炉,且使用优质铁水炼钢,铁水中Si含量高,S、P低,Si高则渣中SiO2高,提高了MgOr的饱和溶解度,而S、P低,则对化渣要求不高,这样就使出钢温度低(1600~1630℃),终渣中MgO含量高,炉渣仍有一定流动性,只要加少量调渣剂,即可喷吹氮气进行溅射护炉(文献《Iron steelmaker》22(6),31~34 June,1995)我国80吨以下的中、小转炉较多,几乎占转炉钢总容量的70%,年产达4000万吨左右。这些中小转炉炼钢所采用的铁水大部分为非优质铁水。还有采用半钢进行炼钢的,半钢的Si含量低,造成终渣中氧化铁高(TFe)达20~30%,MgO低,仅为3~5%,加上配小方坯连铸,转炉出钢温度高达1710~1730℃,在这种情况下,一是炉衬表面温度高,二是终渣流动性高,采用LTV钢公司所述的方法,很难将炉渣溅到炉衬上。溅射到炉衬上的少量炉渣,也很快流下来,难于粘结在炉衬上。也就是说,LTV钢公司的溅渣护炉方法不适用于我国中小转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显著提高转炉炉令,降低吨钢成本,适用于中小型转炉的。针对中小型转炉,特别是我国中小型转炉采用非优质铁水炼钢或半钢炼钢,渣中SiO2含量低、(TFe)高,并配以小方坯连铸,出钢温度高的特点,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1)在出钢前的吹炼过程中,向炉内分批加入轻烧白云石,其加入量为8~20公斤/吨钢。(2)出钢后,向残留炉渣中加入调渣剂,调整终渣成分,调渣剂的加入量为8~15公斤/吨钢。(3)所加入的调渣剂的化学成分(重量%)为镁砂20~40%,轻烧白云石30~60%,菱镁球0~30%,生白云石0~35%。(4)加入调渣剂后,用氧枪向炉渣中喷吹高压氮气,其参数为氮气压力0.6~1.0MPa,氮气流量98~150Nm3/min,喷吹时间2~4min。现将上述技术方案分述如下(1)在出钢前的吹炼过程中,向炉中分批加入轻烧白云石,其目的是提高渣中的MgO含量,一方面是减小炉渣对炉衬耐火材料的侵蚀,另一方面为出钢后的溅渣补炉调整渣中的MgO含量创造条件。我国中小型转炉出钢后的终渣MgO含量仅为3~5%,据有关研究指出,MgO在渣中的饱和溶解度为8%左右,当渣中MgO含量较低时,炉衬中MgO就要向渣中溶解,以期达到平衡,炉衬中MgO的溶解实际就是炉衬耐火材料被侵蚀。所以在吹炼过程加入轻烧白云石,提高炉渣中MgO含量,减少了炉渣对炉衬耐火材料的化学侵蚀,对提高转炉炉令起到重要作用。另外,作为溅渣护炉材料,MgO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较高的MgO含量,能提高炉渣的耐火度,而固相MgO结晶的存在,能提高炉渣粘度,适合于溅渣工艺要求。在溅渣护炉时,炉渣中的MgO含量以12~15%为宜,分批加入轻烧白云石后,能使终渣中的MgO含量由3~5%提高到8%左右,为溅渣护炉所要求的MgO含量创造了条件。(2)出钢后,向残留炉渣中加入8~1公斤/吨钢的调渣剂,调渣剂中含有镁砂、轻烧白云石、菱镁球和生白云石。这些原料的化学成分(重量%)如下表调渣剂各原料的化学成分(重量%)表 加入调渣剂的目的,一是使炉渣成分满足溅渣护炉的工艺要求,其中主要是提高MgO含量,使其达到12~15%所需含量,使炉渣达到所需的耐火度;二是通过加入调渣剂调整炉渣的粘度,使炉渣溅射到炉衬上时,能有效地粘附在炉衬表面,达到护炉目的,三是通过加入调渣剂调节炉渣温度,中小型转炉,特别是配小方坯连铸,其冶炼终点温度达1710~1730℃,使其炉渣过热度高,造成炉渣流动性过高,难于粘附在炉衬上。加入调渣剂后,炉渣过热度降低,再加上固MgO结晶的存在,使炉渣粘度显著提高,适合于溅渣护炉要求。与炉渣降温的同时,炉衬表面温度也下降大致相同的温度,而炉衬温度的下降,可以使喷溅到炉衬上的炉渣易于凝固,还增加渣层的致密度。提高护炉效果。(3)炉渣中加入调渣剂后,通过氧枪向炉渣中喷吹高压氮气,控制喷吹氮气的工作参数是达到理想溅渣护炉的重要因素。控制合适的氮气压力及枪位,能使氮气到达渣面时有较高的速度和较大的冲击面积,氮气流的能量最大限度地传递给炉渣。使炉渣的喷溅量和喷溅高度达到溅渣护炉的要求。喷吹时间过短,炉衬挂渣太薄,达不到理想的护炉效果;喷吹时间过长,虽能增加溅渣层的厚度,但将影响转炉的作业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解决了中小型转炉、全连铸钢厂的出钢温度高、炉渣氧化性强、炉衬难于挂渣的溅渣护炉问题。2、由于炉衬表面的溅渣层,减慢了炉渣对炉衬的侵蚀速度,平均侵蚀速度降低了1倍,使转炉炉令提高85%以上。3、节约了转炉炉衬耐火材料。4、由于炉衬侵蚀速度下降,使炉役中、后期的补炉时间平均缩短50%,并消除了贴砖补炉的繁重体力劳动。实施例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在25吨位转炉上,进行了3炉溅渣护炉实验。3炉钢所采用的原料、装炉量及含C量如表1所述。装炉后开始吹炼,吹炼时的氧气压力、氧气耗量及吹氧时间如表2所示,吹炼过程中分批加入轻烧白去石,其加入量如表3所示。冶炼终点时,测其吹炼终点温度、终点C及S含量和终渣成分,表4列出了吹炼终点温度、终点C及S含量。根据所测终渣成分(加调渣剂前)迅速加入适量调渣剂,所加入的调渣剂的各组份含量及总量如表5所示。加入调渣剂后及时用氧枪向炉渣喷吹高压氮气,使炉渣迅速喷溅到炉衬表面,达到溅渣护炉的目的。加入调渣剂后也测量了炉渣成分,表6列出了加入调渣剂前后炉渣的成分。加入调渣剂后用氧枪向炉渣喷吹高压氮气,其工作参数如表7所示。喷溅后,炉衬挂渣效果良好,挂渣层较厚,而且均匀,能完全达到护炉目的。表1 实施例所用炼钢原料、装炉量及C含量<tables id="table2" num="002"><table width="717">炉号原料及装炉量C(重量%)SSi1半钢34吨,废钢2.8吨3.40.055痕迹2半钢34吨3.80.050痕迹3半钢35吨,废钢1.7吨3.40.050痕迹</table></tables>表2 实施例吹炼时吹氧参数及 表3 实施例出钢前吹炼过程加入的轻烧白云石量(Kg 表4 实施例吹炼终点温度及终点C、S含量(重量% 表5实施例所加入的调渣剂的各组份含量及总量(Kg 注所加入各造渣料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表6 实施例加入调渣剂前后炉渣主要成分 注(1)A为终渣成分,即加入调渣剂前的炉渣成分(2)B为加入调渣剂后(喷溅前)的炉渣成分(3)炉渣的化学成分除表中所列主要成分外,还含有V2O5、Cr2O3、TiO2、K2O、Na2O等。表7实施例喷溅炉渣时的氮气喷吹参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炉溅渣护炉方法,它包含转炉出钢后留下部分终渣,并向炉渣中加入适量的调渣剂,再用氧枪向炉渣喷吹高压氮气,冲击炉渣,使其飞测到炉衬上,其特征在于:(1)在出钢前的吹炼过程中,向炉内分批加入轻烧白云石,其加入量为8~20公斤/吨钢; (2)出钢后,向残留炉渣中加入调渣剂的加入量为8~15公斤/吨钢;(3)调渣剂的化学成分(重量%)为:镁砂20~40%,轻烧白云石30~60%,菱镁球0~30%,生白云石0~35%;(4)加入调渣剂后,用氧枪向炉渣中喷吹高压氮气的参 数为:氮气压力0.6~1.0MPa,氮气流量98~150Nm↑[3]/min,喷吹时间2~4mi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远樊永忠郑丛杰杜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承德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