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干扰电治疗仪箱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619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频干扰电治疗仪箱壳,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的下方设置有输出通道,吸附导联线和电极输出线,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操作面板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通道的输入端;所述操作面板通过销轴设置在壳体上,操作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壳体的上方设置有加热板,加热板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位于输出通道下方的壳体上设置有抽屉;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通道,可以同时使用两个通道进行治疗,也可以两名患者使用一台治疗仪进行治疗,不仅节约了患者治疗的时间,还能缩短其他患者等待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频干扰电治疗仪箱壳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中频干扰电治疗仪箱壳。
技术介绍
中频干扰电治疗仪是一种通用的频率为1kHz-100kHz的交流电对人体进行物理治疗、康复的方法。中频电疗法是用两个以上的电极,通过人体皮肤注入中频电流到皮下组织,通过捶打按摩、电疗模拟针灸的方式来缓解疼痛,广泛的应用于康复科和理疗科,主要有镇痛、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以及消炎的作用,适用于各类颈椎病、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劳损、关节扭伤、肩周炎、中风后遗症、中枢性及周围性瘫痪、神经痛、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肌炎、腱鞘炎、习惯性便秘、肠麻痹、胃下垂、外伤性骨折,腰椎肩盘突出症、挫伤、高血压(早期)、偏头痛、周围神经损伤、神经麻痹、术后尿潴留、尿失禁及夜尿症、早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废用性肌萎缩等。目前市场上使用的中频干扰电治疗仪为单通道治疗仪,一次只能对患者的一个病灶部位进行治疗,当患者需要进行多个部位治疗时,需要等一个部位治疗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部位的治疗,这样不仅使患者治疗的时间加长,还会增加后边患者的等待时间,工作效率低。...

【技术保护点】
1.中频干扰电治疗仪箱壳,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输入控制指令的操作面板,操作面板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输出中频信号的输出通道,输出通道上连接有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吸附导联线和电极输出线,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根据控制指令产生中频信号的控制器(12),操作面板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12)的输入端,控制器(12)的输出端连接输出通道的输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通过销轴设置在壳体(1)上,操作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显示设定信息的显示屏,显示屏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12)的输出端;所述壳体(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对吸附导联线端部吸附导子内的吸水海绵进行加热的加热板(6),加热板(6)的输入端连接控...

【技术特征摘要】
1.中频干扰电治疗仪箱壳,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输入控制指令的操作面板,操作面板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输出中频信号的输出通道,输出通道上连接有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吸附导联线和电极输出线,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根据控制指令产生中频信号的控制器(12),操作面板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12)的输入端,控制器(12)的输出端连接输出通道的输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通过销轴设置在壳体(1)上,操作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显示设定信息的显示屏,显示屏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12)的输出端;所述壳体(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对吸附导联线端部吸附导子内的吸水海绵进行加热的加热板(6),加热板(6)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12)的输出端;位于输出通道下方的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电极线的抽屉(9);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便于移动的万向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频干扰电治疗仪箱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包括用于输入一通道指令的第一操作面板(2)和用于输入二通道指令的第二操作面板(4),第一操作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格美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