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稳定接触及良好阻抗适配的背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453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稳定接触及良好阻抗适配的背板连接器,包括相互插接式连接的公端部和母端部,所述公端部设有凹槽型端子和刀型端子,母端部包括薄片体、屏蔽体、母端电路板、支撑薄片体的母端壳体、及交替排布设置的信号端子对和接地端子;刀型端子设计为扁平流线凤眼形结构,且最大宽度小于0.31mm,长度大于1.5mm,规避了现有宽度大且长度短的阻抗适配低和导向差的缺陷;并把接地端子的接触部设计为一个D形侧壁接触和棱边接触结构,规避了现有单点结构不接触出现的风险概率以及卡死和脱落的潜在因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稳定接触及良好阻抗适配的背板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与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稳定接触及良好阻抗适配的背板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系统中,当器件相互对接时,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各连接子系统必须能够良好的可靠的确保连接。现有结构方式的单点在0.2mm截面宽度上的接触,存在着接触滑落、寿命低的缺陷,这种在截面棱上的接触容易造成卡死,接触质量差的情况,容易造成接触不良而造成高速信号传输的失真。为解决原现有接触方式以0.2mm宽度棱边作为接触部位,存在弹臂脱落和卡死的风险极大,经过计算当与弹臂接触的另一器件的接触部位棱边发生1°偏转时有75%的区域接触,当发生2°偏转时仅有约50%的区域接触,此时在振动及装配误差的情况下存在大概率脱落,导致卡死或者与非同种功能的元件接触,造成电传输失败。这种接触部位的偏转是因为该器件由金属冲压成型,由于应力和精度因素导致,按照现有结构,其应力难以消除,而要提高成型精度又极大导致成本增加;同时阻抗及串扰是高速连接系统中十分重要的考量因素,直接影响到电信号传输的质量,亟需解决原有压板特征宽度大和导向短导致阻抗适配差、串扰差和导向能力小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稳定接触及良好阻抗适配的背板连接器,设计成一个D形侧壁接触和棱边接触结构,规避了现有单点结构不接触出现的风险概率以及卡死和脱落的潜在因素;设计出小尺寸长导向结构的压板特征,改善了现有大尺寸压板特征引起的阻抗、串扰的不良,以及导向较短造成的导向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稳定接触及良好阻抗适配的背板连接器,包括相互插接式连接的公端部和母端部,所述公端部设有凹槽型端子和刀型端子,所述母端部包括薄片体、屏蔽体、母端电路板、支撑薄片体的母端壳体、及交替排布设置的信号端子对和接地端子;所述刀型端子设计为扁平流线凤眼形结构,且最大宽度小于0.31mm,长度大于1.5mm;所述母端壳体在与公端部相对的一侧阵列式设有分别与凹槽型端子和刀型端子插接设置的接地孔和信号孔,在同一列的所述接地孔之间设置有塑胶矩形柱;所述薄片体通过呈L型设计的限位片与其插接并采用挤压连接实现各薄片体的限位固定;所述信号端子对和接地端子均由接触部、与母端电路板相连的尾部、在接触部和尾部之间延伸的本体部组成,所述信号端子对的所述信号接触部呈弯曲状、并延伸至信号孔内,在刀型端子插入信号孔内时,抵紧在信号孔内壁与信号接触部的凸起面之间;所述接地端子的接地接触部包括对称设置的弹壁基体、及设置在弹壁基体上的棱边接触弹壁和D型弹壁,所述D型弹壁设置在相对塑胶矩形柱一侧,且多点凸起部位与塑胶矩形柱和凹槽型端子双点抵接;所述棱边接触弹壁的凸起部位位于塑胶矩形柱一侧、并与凹槽型端子侧边顶端弹性抵接。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接地端子的接地接触部在D型结构的背面设置有与相邻屏蔽体抵接的接地弹性体,接地弹性体位于两个弹壁基体之间。进一步优选为:位于所述接地端子两侧的接地接触部均设置为单D型端部,位于中部的所述接地接触部设置为双D型端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母端壳体与所述薄片体通过上下两端套接的半包围式连接,所述薄片体在位于母端壳体一侧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塑胶台阶,所述塑胶台阶呈L型设置、且其直角面背对母端壳体设置,所述母端壳体在与每个塑胶台阶相对的位置均开设有用于塑胶台阶的竖直端嵌入的嵌入槽,所述嵌入槽内设置有与塑胶台阶的水平端相对的弹性体、且弹性体朝向塑胶台阶的水平端弯曲。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薄片体在与相对的屏蔽体平面上配置有若干用于与屏蔽体插接限位的橡胶柱。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申请把接地端子的接触部设计为一个D形侧壁接触和棱边接触结构,规避了现有单点结构不接触出现的风险概率以及卡死和脱落的潜在因素;2、本申请刀型端子设计为扁平流线凤眼形结构,且最大宽度小于0.31mm,长度大于1.5mm,规避了现有宽度大且长度短的阻抗适配低和导向差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公端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母端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屏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信号端子对和接地端子的组成图;图6为实施例中薄片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公端部;2、母端部;3、凹槽型端子;4、刀型端子;5、薄片体;6、屏蔽体;7、信号端子对;71、信号接触部;72、信号尾部;73、信号本体部;8、接地端子;81、接地接触部;811、弹壁基体;812、棱边接触弹壁;813、D型弹壁;82、接地尾部;83、接地本体部;9、母端壳体;91、接地孔;92、信号孔;10、限位片;11、接地弹性体;12、塑胶台阶;13、嵌入槽;14、弹性橡胶体;15、橡胶柱;16、插接柱;17、圆边凸起;18、等边三角形弹片;19、柱状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公开了一种具有稳定接触及良好阻抗适配的背板连接器,包括相互插接式连接的公端部1和母端部2,公端部1设有公端电路板、凹槽型端子3和刀型端子4,母端部2包括薄片体5、屏蔽体6、母端电路板、支撑薄片体5的母端壳体9、及交替排布设置的信号端子对7和接地端子8,母端壳体9在与公端部1相对的一侧阵列式设有分别与凹槽型端子3和刀型端子4插接设置的接地孔91和信号孔92,在同一列的所述接地孔91与信号孔92交替设置、且相邻接地孔91之间设置有塑胶柱矩形柱矩形柱,具体地,在现有的凹槽型端子3和刀型端子4排列设置上,相邻列的凹槽型端子3和刀型端子4均错位平行设置,具体排列方式如图所示,由此接地孔91和信号孔92相应的排列设置也呈现相邻列错位平行设置。在此实施方式中,由薄片体5、屏蔽体6、信号端子对7和接地端子8组成一个连接器组,由多个连接器组通过母端壳体9进行固定、再与母端电路板连接形成连接器。在单个连接器组中,信号端子对7和接地端子8交替排布设置,信号端子对7和接地端子8均由接触部、与母端电路板相连的尾部、在接触部和尾部之间延伸的本体部组成,信号端子对7的信号接触部71呈弯曲状、并延伸至信号孔92内,在刀型端子4插入信号孔92内时,抵紧在信号孔92内壁与信号接触部71的凸起面之间;在实际的相应设计中,由对称设置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一起形成旨在边缘差分耦合的信号端子对7。接地端子8的接地接触部81呈双D型结构,具体展开,接地端子8的接地接触部81包括对称设置的弹壁基体811、及设置在弹壁基体811上的棱边接触弹壁812和D型弹壁813,弹壁基体811一端与接地本体部83相连、另一端与棱边接触弹壁812和D型弹壁813相连,棱边接触弹壁812位于外侧、D型弹壁813位于内侧,接地接触部81的两个D型弹壁813设置在相对塑胶柱矩形柱一侧、并与塑胶矩形柱双点抵接,接地接触部81的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稳定接触及良好阻抗适配的背板连接器,包括相互插接式连接的公端部和母端部,所述公端部设有凹槽型端子和刀型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部包括薄片体、屏蔽体、母端电路板、支撑薄片体的母端壳体、及交替排布设置的信号端子对和接地端子;所述刀型端子设计为扁平流线凤眼形结构,且最大宽度小于0.31mm,长度大于1.5mm;/n所述母端壳体在与公端部相对的一侧阵列式设有分别与凹槽型端子和刀型端子插接设置的接地孔和信号孔,在同一列的所述接地孔之间设置有塑胶矩形柱;所述薄片体通过呈L型设计的限位片与其插接并采用挤压连接实现各薄片体的限位固定;/n所述信号端子对和接地端子均由接触部、与母端电路板相连的尾部、在接触部和尾部之间延伸的本体部组成,所述信号端子对的信号接触部呈弯曲状、并延伸至信号孔内,在刀型端子插入信号孔内时,抵紧在信号孔内壁与信号接触部的凸起面之间;所述接地端子的接地接触部包括对称设置的弹壁基体、及设置在弹壁基体上的棱边接触弹壁和D型弹壁,所述D型弹壁设置在相对塑胶矩形柱一侧,且多点凸起部位与塑胶矩形柱和凹槽型端子双点抵接;所述棱边接触弹壁的凸起部位位于塑胶矩形柱一侧、并与凹槽型端子侧边顶端弹性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稳定接触及良好阻抗适配的背板连接器,包括相互插接式连接的公端部和母端部,所述公端部设有凹槽型端子和刀型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部包括薄片体、屏蔽体、母端电路板、支撑薄片体的母端壳体、及交替排布设置的信号端子对和接地端子;所述刀型端子设计为扁平流线凤眼形结构,且最大宽度小于0.31mm,长度大于1.5mm;
所述母端壳体在与公端部相对的一侧阵列式设有分别与凹槽型端子和刀型端子插接设置的接地孔和信号孔,在同一列的所述接地孔之间设置有塑胶矩形柱;所述薄片体通过呈L型设计的限位片与其插接并采用挤压连接实现各薄片体的限位固定;
所述信号端子对和接地端子均由接触部、与母端电路板相连的尾部、在接触部和尾部之间延伸的本体部组成,所述信号端子对的信号接触部呈弯曲状、并延伸至信号孔内,在刀型端子插入信号孔内时,抵紧在信号孔内壁与信号接触部的凸起面之间;所述接地端子的接地接触部包括对称设置的弹壁基体、及设置在弹壁基体上的棱边接触弹壁和D型弹壁,所述D型弹壁设置在相对塑胶矩形柱一侧,且多点凸起部位与塑胶矩形柱和凹槽型端子双点抵接;所述棱边接触弹壁的凸起部位位于塑胶矩形柱一侧、并与凹槽型端子侧边顶端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万德溙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