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加工用高效率烘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963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印染加工用高效率烘筒,涉及印染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筒体,筒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封头,封头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轴头,一轴头的一端且位于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进汽管,另一轴头的一端且位于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出汽管,进汽管和出汽管之间转动连接有轴杆,轴杆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绞片。由于蒸汽的通入将会产生一定的气流,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进汽管和出汽管之间转动有轴杆,在轴杆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绞片,能够由于气流的作用而趋势轴杆和绞片发生转动,从而能够将进汽管一侧的蒸汽快速的向周围和后侧进行扩散,从而加快蒸汽与筒体的热交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印染加工用高效率烘筒
本技术属于印染加工设备
,特别是涉及印染加工用高效率烘筒。
技术介绍
印染又称之为染整。是一种加工方式,也是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的总称;本科的染整专业现在已经并入轻化工程专业;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商周时期,染色技术不断提高。宫廷手工作坊中设有专职的官吏"染人"来"掌染草",管理染色生产。染出的颜色也不断增加。到汉代,染色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印染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烘筒使织物内的水分蒸发,达到干燥织物的目的,不管何种烘筒(铜烘筒或不锈钢烘筒)均是利用蒸汽通入烘筒内,通过热传导加热烘筒体表面,当织物(半制品、成品)通过烘筒体表面时,热量传递给织物,使织物内的水分蒸发,达到干燥织物的目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印染加工用烘筒难以使蒸汽与筒体充分的进行热交换,从而难以达到高效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印染加工用高效率烘筒,通过设置绞片,解决了现有的印染加工用烘筒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印染加工用高效率烘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封头,所述封头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轴头,一所述轴头的一端且位于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进汽管,另一所述轴头的一端且位于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出汽管,所述进汽管和出汽管之间转动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绞片;所述出汽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侧与一轴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管体的一端面开设有出汽孔,所述管体的一端内壁固定安装有若干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所述第一圆盘的一端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圆盘的一侧设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第一限位槽相匹配的第一限位环,所述气囊的另一侧开口处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环,所述气囊的一侧设有第二圆盘,所述第二圆盘的一端面开设有与第二限位环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圆盘的内部中间开设有第一进汽孔,所述第二圆盘的内部且位于第一进汽孔的外侧开设有若干第二进汽孔,所述第二圆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圆板,所述连接圆板的一端与轴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块的横截面为扇形,所述第一凸块呈环形排列,两所述第一凸块之间留有2-3cm的间隙。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盘的直径与管体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二圆盘的直径大于第一圆盘的直径且差值在1-2cm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出汽孔的内径小于轴头的内径,且差值在1-2cm之间。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蒸汽的通入将会产生一定的气流,因此本技术通过进汽管和出汽管之间转动有轴杆,在轴杆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绞片,能够由于气流的作用而趋势轴杆和绞片发生转动,从而能够将进汽管一侧的蒸汽快速的向周围和后侧进行扩散,从而加快蒸汽与筒体的热交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2、本技术通过对出汽管进行改进,能够利用热装冷缩的原理将热蒸汽留在筒体的内部,而将冷蒸汽排到筒体的外侧,从而实现排放蒸汽的自动化。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印染加工用高效率烘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出汽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出汽管的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出汽管的剖面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筒体,2-封头,3-轴头,4-进汽管,5-出汽管,501-管体,502-出汽孔,503-第一凸块,504-第一圆盘,505-第一限位槽,506-气囊,507-第一限位环,508-第二限位环,509-第二圆盘,5010-第二限位槽,5011-第一进汽孔,5012-第二进汽孔,5013-第二凸块,5014-连接圆板,6-轴杆,7-绞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所示,本技术为印染加工用高效率烘筒,包括筒体1,筒体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封头2,封头2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轴头3,一轴头3的一端且位于筒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进汽管4,另一轴头3的一端且位于筒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出汽管5,进汽管4和出汽管5之间转动连接有轴杆6,轴杆6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绞片7;出汽管5包括管体501,管体501的一侧与一轴头3的一端固定连接,管体501的一端面开设有出汽孔502,管体501的一端内壁固定安装有4个第一凸块503,第一凸块503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504,第一圆盘504的一端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505,第一圆盘504的一侧设有气囊506,气囊50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第一限位槽505相匹配的第一限位环507,气囊506的另一侧开口处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环508,气囊506的一侧设有第二圆盘509,第二圆盘509的一端面开设有与第二限位环508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槽5010,第二圆盘509的内部中间开设有第一进汽孔5011,第二圆盘509的内部且位于第一进汽孔5011的外侧开设有若干第二进汽孔5012,第二圆盘50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二凸块5013,第二凸块50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圆板5014,连接圆板5014的一端与轴杆6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其中如图4所示,第一凸块503的横截面为扇形,且第二凸块5013与第一凸块503的形状相同,第一凸块503呈环形排列,两第一凸块503之间留有2-3cm的间隙。其中如图4或5所示,第二圆盘509的直径与管体501的内径相同,第二圆盘509的直径大于第一圆盘504的直径且差值在1-2cm之间。其中如图1所示,出汽孔502的内径小于轴头3的内径,且差值在1-2cm之间。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首先工作人员将蒸汽通入到进汽管4的内部,由于通蒸汽的过程中将会产生气流,因此进汽管4和出汽管5之间的轴杆6和绞片7将会由于气流的作用而发生转动,此时蒸汽将会随着绞片7的转动而向后侧转动,由于绞片7的转动将会形成向外的气流,从而能够使通入的蒸汽快速的充满筒体1的内壁,从而完成与筒体1的热交换,另外由于气流的作用筒体1内部的蒸汽将会逐渐的运动到出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印染加工用高效率烘筒,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n所述筒体(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封头(2),所述封头(2)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轴头(3),一所述轴头(3)的一端且位于筒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进汽管(4),另一所述轴头(3)的一端且位于筒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出汽管(5),所述进汽管(4)和出汽管(5)之间转动连接有轴杆(6),所述轴杆(6)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绞片(7);/n所述出汽管(5)包括管体(501),所述管体(501)的一侧与一轴头(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管体(501)的一端面开设有出汽孔(502),所述管体(501)的一端内壁固定安装有若干第一凸块(503),所述第一凸块(503)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504),所述第一圆盘(504)的一端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505),所述第一圆盘(504)的一侧设有气囊(506),所述气囊(50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第一限位槽(505)相匹配的第一限位环(507),所述气囊(506)的另一侧开口处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环(508),所述气囊(506)的一侧设有第二圆盘(509),所述第二圆盘(509)的一端面开设有与第二限位环(508)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槽(5010),所述第二圆盘(509)的内部中间开设有第一进汽孔(5011),所述第二圆盘(509)的内部且位于第一进汽孔(5011)的外侧开设有若干第二进汽孔(5012),所述第二圆盘(50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凸块(5013),所述第二凸块(50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圆板(5014),所述连接圆板(5014)的一端与轴杆(6)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印染加工用高效率烘筒,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封头(2),所述封头(2)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轴头(3),一所述轴头(3)的一端且位于筒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进汽管(4),另一所述轴头(3)的一端且位于筒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出汽管(5),所述进汽管(4)和出汽管(5)之间转动连接有轴杆(6),所述轴杆(6)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绞片(7);
所述出汽管(5)包括管体(501),所述管体(501)的一侧与一轴头(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管体(501)的一端面开设有出汽孔(502),所述管体(501)的一端内壁固定安装有若干第一凸块(503),所述第一凸块(503)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504),所述第一圆盘(504)的一端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505),所述第一圆盘(504)的一侧设有气囊(506),所述气囊(50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第一限位槽(505)相匹配的第一限位环(507),所述气囊(506)的另一侧开口处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环(508),所述气囊(506)的一侧设有第二圆盘(509),所述第二圆盘(509)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倚华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恒丰染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