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膜输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641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膜输送泵,第一隔膜泵头通过第二隔膜泵头与增压装置连接,第一隔膜泵头与第二隔膜泵头之间设置有隔膜,其中第一隔膜泵头内靠近隔膜的一端设置有隔膜腔,第二隔膜泵头内设置有第一液压腔,增压装置与第二隔膜泵头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件;增压装置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液压腔和柱塞腔,柱塞腔内设置有柱塞,增压装置的上部设置有液压补充接口,液压补充接口位于柱塞腔的下方且与液压补充容器连接;隔膜一侧的端面中心设置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采用柱塞对增压液体进行增压,由于柱塞的推动力和柱塞对增压液的压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传递给增压液体的压力就成比例的提高,实现了高压输送物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膜输送泵
本技术属于输送泵
,特别涉及一种隔膜输送泵。
技术介绍
隔膜泵是一种常用的输送增压泵,目前常用的隔膜泵是气动隔膜泵,靠压缩空气提供动力,推动隔膜由隔膜推动药液进行工作。隔膜泵的特点在于能够输送的介质非常广泛,可以输送酸碱介质等。以上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缺陷:气动隔膜泵受驱动方式的影响,很难达到很高的输送压力,因此不太适合对输送压力要求高的物料。如何设计一种隔膜输送泵,如何满足高压输送物料需求,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膜输送泵,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动隔膜泵受驱动方式的影响,很难达到很高的输送压力,因此不太适合对输送压力要求高的物料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隔膜输送泵,包括第一隔膜泵头,所述的第一隔膜泵头通过第二隔膜泵头与增压装置连接,第一隔膜泵头与第二隔膜泵头之间设置有隔膜,其中第一隔膜泵头内靠近隔膜的一端设置有隔膜腔,第二隔膜泵头内设置有第一液压腔,增压装置与第二隔膜泵头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件;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连接件能便于分离增压装置与第二隔膜泵头;增压装置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液压腔和柱塞腔,第二液压腔位于靠近连接件的一端,柱塞腔位于远离连接件的一端,柱塞腔内设置有柱塞,增压装置的上部设置有液压补充接口,液压补充接口位于柱塞腔的下方且与液压补充容器连接,第二液压腔为增压腔;隔膜一侧的端面中心设置有弹簧。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隔膜泵头内远离隔膜的一端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泵出口、泵进口,泵出口上设置有出口单向阀,泵进口上设置有进口单向阀;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泵进口、泵出口分别带有控制药液流向的单向阀,确保药液一进一出,这样通过隔膜的摆动将药液吸入或排出。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隔膜泵头的顶部设置有放气孔,放气孔与第一液压腔相通,放气孔上设置有放气阀;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放气阀能将第一液压腔内的气体排出。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隔膜采用一片隔膜或数片隔膜贴合后的整体。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隔膜靠近隔膜腔一侧采用特氟龙材质。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液压补充接口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密封圈,其中位于液压补充接口下方的密封圈为第一密封圈,位于液压补充接口上方的密封圈为第二密封圈;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增压腔和柱塞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隔开,这样在增压时增压液不会流向柱塞一侧;在柱塞不将第一密封圈进行密封时,增压液会自动补充至第二液压腔。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液压腔的出口通过连接件与第二隔膜泵头连接。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液压腔的上部设置有柱塞。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柱塞采用气动活塞结构或者电动推杆结构。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隔膜泵头的内腔为阶梯孔结构,弹簧安装在第一液压腔内,弹簧安装在阶梯孔结构的大端底面与隔膜之间;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在第一液压腔内无增压时,通过拉力将隔膜拉向第一液压腔内,确保液体被吸入隔膜腔。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隔膜输送泵,结构合理,采用柱塞对增压液体进行增压,增压后的增压液体将压力传递给隔膜,由于柱塞的推动力和柱塞对增压液的压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传递给增压液体的压力就成比例的提高,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增压装置将压力提高,从而传递给隔膜的压力得到了提高,实现了高压输送物料,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隔膜泵头;2.隔膜腔;3.隔膜;4.弹簧;5.第二隔膜泵头;6.第一液压腔;7.连接件;8.增压装置;9.第二液压腔;10.第一密封圈;11.液压补充接口;12.第二密封圈;13.液压补充容器;14.柱塞;101.泵出口;102.泵进口;501.放气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隔膜输送泵,包括第一隔膜泵头1,所述的第一隔膜泵头1通过第二隔膜泵头5与增压装置8连接,第一隔膜泵头1与第二隔膜泵头5之间设置有隔膜3,其中第一隔膜泵头1内靠近隔膜3的一端设置有隔膜腔2,第二隔膜泵头5内设置有第一液压腔6,增压装置8与第二隔膜泵头5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件7;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连接件能便于分离增压装置与第二隔膜泵头;增压装置8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液压腔9和柱塞腔,第二液压腔9位于靠近连接件7的一端,柱塞腔位于远离连接件7的一端,柱塞腔内设置有柱塞14,增压装置8的上部设置有液压补充接口11,液压补充接口11位于柱塞腔的下方且与液压补充容器13连接,第二液压腔9为增压腔;隔膜3一侧的端面中心设置有弹簧4;所述的第一隔膜泵头1内远离隔膜3的一端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泵出口101、泵进口102,泵出口101上设置有出口单向阀,泵进口102上设置有进口单向阀;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泵进口、泵出口分别带有控制药液流向的单向阀,确保药液一进一出,这样通过隔膜的摆动将药液吸入或排出;所述的第二隔膜泵头5的顶部设置有放气孔,放气孔与第一液压腔6相通,放气孔上设置有放气阀501;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放气阀能将第一液压腔内的气体排出;所述的隔膜3采用一片隔膜或数片隔膜贴合后的整体;所述的隔膜3靠近隔膜腔2一侧采用特氟龙材质;所述的液压补充接口1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密封圈,其中位于液压补充接口11下方的密封圈为第一密封圈10,位于液压补充接口11上方的密封圈为第二密封圈12;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增压腔和柱塞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隔开,这样在增压时增压液不会流向柱塞一侧;在柱塞不将第一密封圈进行密封时,增压液会自动补充至第二液压腔;所述的第二液压腔9的出口通过连接件7与第二隔膜泵头5连接;所述的第二液压腔9的上部设置有柱塞14;所述的柱塞14采用气动活塞结构或者电动推杆结构;所述的第二隔膜泵头5的内腔为阶梯孔结构,弹簧4安装在第一液压腔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膜输送泵,包括第一隔膜泵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隔膜泵头(1)通过第二隔膜泵头(5)与增压装置(8)连接,第一隔膜泵头(1)与第二隔膜泵头(5)之间设置有隔膜(3),其中第一隔膜泵头(1)内靠近隔膜(3)的一端设置有隔膜腔(2),第二隔膜泵头(5)内设置有第一液压腔(6),增压装置(8)与第二隔膜泵头(5)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件(7);/n增压装置(8)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液压腔(9)和柱塞腔,第二液压腔(9)位于靠近连接件(7)的一端,柱塞腔位于远离连接件(7)的一端,柱塞腔内设置有柱塞(14),增压装置(8)的上部设置有液压补充接口(11),液压补充接口(11)位于柱塞腔的下方且与液压补充容器(13)连接,第二液压腔(9)为增压腔;/n隔膜(3)一侧的端面中心设置有弹簧(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膜输送泵,包括第一隔膜泵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隔膜泵头(1)通过第二隔膜泵头(5)与增压装置(8)连接,第一隔膜泵头(1)与第二隔膜泵头(5)之间设置有隔膜(3),其中第一隔膜泵头(1)内靠近隔膜(3)的一端设置有隔膜腔(2),第二隔膜泵头(5)内设置有第一液压腔(6),增压装置(8)与第二隔膜泵头(5)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件(7);
增压装置(8)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二液压腔(9)和柱塞腔,第二液压腔(9)位于靠近连接件(7)的一端,柱塞腔位于远离连接件(7)的一端,柱塞腔内设置有柱塞(14),增压装置(8)的上部设置有液压补充接口(11),液压补充接口(11)位于柱塞腔的下方且与液压补充容器(13)连接,第二液压腔(9)为增压腔;
隔膜(3)一侧的端面中心设置有弹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膜输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隔膜泵头(1)内远离隔膜(3)的一端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泵出口(101)、泵进口(102),泵出口(101)上设置有出口单向阀,泵进口(102)上设置有进口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膜输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隔膜泵头(5)的顶部设置有放气孔,放气孔与第一液压腔(6)相通,放气孔上设置有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善勇孙昌营沈达鲁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康乐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