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1629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进气装置,在该进气装置中,位于中间构件的突出部的与进气接口相反的一侧的根部附近的、中间构件与第1构件的第1接合位置被配置于相对于位于中间构件的突出部的根部附近的、中间构件与第2构件的第2接合位置而在进气流通方向上错开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进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进气装置,特别涉及具备多个相互接合的构件的进气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具备多个相互接合的构件的进气装置。这种进气装置被公开于例如日本特开2006-90210号公报。在日本特开2006-9021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进气歧管(进气装置),其具备第1分割壳零件以及第2分割壳零件(中间构件)、第3分割壳零件(第1构件)、和第4分割壳零件(第2构件)。在该进气歧管中,在第2分割壳零件的发动机(内燃机)侧且下侧焊接有第3分割壳零件。此外,在第2分割壳零件的与发动机相反的一侧且上侧焊接有第4分割壳零件。并且,通过第1分割壳零件与第2分割壳零件的发动机侧的部分,形成有向发动机延伸并与发动机连接的突出部。在日本特开2006-90210号公报的进气歧管中,第2分割壳零件与第3分割壳零件的上端部中的接合位置(第1接合位置)形成于突出部的根部中的下侧。并且,第2分割壳零件与第4分割壳零件的上端部中的接合位置(第2接合位置)位于突出部的根部中的上侧。此外,第1接合位置与第2接合位置均位于沿与进气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在此,在进气歧管被固定在发动机上的状态下,当从与发动机相反的一侧向进气歧管施加外力时,会对进气歧管施加外力以及来自发动机并且与外力相抵抗的反作用力。此时,有时会在进气歧管产生以与发动机连接的突出部的下侧的根部为旋转中心的力偶矩(momentofacouple)。在这种情况下,在第2分割壳零件与第4分割壳零件的上端部中的接合位置(第2接合位置)处会基于力偶矩而向第4分割壳零件施加朝向远离第2分割壳零件的方向的力。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902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日本特开2006-90210号公报所记载的进气歧管中,因为第1接合位置与第2接合位置均位于沿进气流通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因此,第1接合位置与第2接合位置相接近。在此,基于力偶矩的力会随着靠近旋转中心而增大,因此,在接近第1接合位置的第2接合位置处,对第4分割壳零件施加的远离第2分割壳零件的方向的力会增大。其结果为,存在第4分割壳零件以及第2分割壳零件之间的接合部容易发生剥离的问题。再者,在设置于进气歧管的上侧的第4分割壳零件的附近容易设置用于向发动机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零件。此时,当第4分割壳零件从第2分割壳零件剥离时,第4分割壳零件可能会干扰燃料供给零件。本技术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构成进气装置主体的多个构件之间的接合部发生剥离的进气装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具备中间构件、第1构件以及第2构件,其中,上述中间构件包括从进气装置主体向内燃机的进气接口侧突出的突出部、和用于与内燃机的进气接口连接的进气接口连接部;上述第1构件与中间构件的一侧接合,并与中间构件一同形成进气通路的上游侧;上述第2构件与中间构件的另一侧接合,并与中间构件一同形成进气通路的下游侧。中间构件与第1构件的第1接合位置被配置于相对于中间构件与第2构件的第2接合位置而在进气流通方向上错开的位置,上述第1接合位置位于中间构件的突出部的与进气接口相反的一侧的根部附近,上述第2接合位置位于中间构件的突出部的根部附近。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中,如上所述,将中间构件的突出部的与进气接口相反的一侧的根部附近中的中间构件与第1构件的第1接合位置,配置于相对于中间构件的突出部的根部附近中的中间构件与第2构件的第2接合位置而在进气流通方向上错开的位置。由此,通过使成为产生力偶矩的旋转中心的根部附近的第1接合位置相对于第2接合位置而在进气流通方向上错开,与第1接合位置和第2接合位置在进气流通方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第2接合位置远离第1接合位置以及根部。其结果为,当从与内燃机相反的一侧向进气装置主体施加外力时,可以减小第2接合位置中的基于力偶矩的力,因此,可以减小施加于第2构件的远离中间构件的方向的力。因此,可以抑制构成进气装置主体的多个构件(中间构件以及第2构件)之间的接合部发生剥离。因此,即使在将燃料供给零件配置于进气装置主体的第2构件附近的情况下,当从与内燃机相反的一侧向进气装置主体施加外力时,也可以抑制第2构件干扰燃料供给零件。此外,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中,在中间构件的突出部的根部附近配置中间构件与第1构件的第1接合位置。由此,因为在成为力偶矩的旋转中心的根部附近配置中间构件与第1构件的第1接合位置,因此,当从与内燃机相反的一侧向进气装置主体施加外力时,能够使施加于中间构件和第1构件的基于力偶矩的力约为零或者为非常小。其结果为,可以抑制构成进气装置主体的多个构件(中间构件以及第1构件)之间的接合部发生剥离。因此,在中间构件、第1构件以及第2构件相互接合的进气装置中,当从与内燃机相反的一侧向进气装置主体施加外力时,可以抑制构成进气装置主体的多个构件之间的接合部发生剥离。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中,优选将第1接合位置在进气流通方向上配置于比第2接合位置更远离进气接口连接部的位置。如果这样构成,则可以容易地将第1接合位置配置于进气装置主体的内侧部分,因此,与将第1接合位置配置于比第2接合位置更靠近进气接口连接部的位置(进气装置主体的外侧部分)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为了配置第1接合位置而在第1构件以及中间构件的至少任意一方中产生的不必要的部分(衬料部分)。由此,可以实现进气装置的轻量化。在此情况下,优选地,使突出部朝向进气接口向下方倾斜并延伸,第1接合位置设于突出部的根部的下侧,第2接合位置设于突出部的根部的上侧,从进气接口连接部的端面到第1接合位置的最短距离大于从进气接口连接部的端面到第2接合位置的最短距离。如果这样构成,在将第1接合位置设于突出部的根部的下侧,将第2接合位置设于突出部的根部的上侧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第1接合位置配置于比第2接合位置更远离进气接口连接部的位置。在将第1接合位置配置于比第2接合位置更远离进气接口连接部的位置的结构中,优选地,在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进气装置主体配置于内燃机的前方,与中间构件一同构成进气通路的共鸣管部的第2构件配置于进气装置主体的前端部侧,第1接合位置配置于比第2接合位置更远离内燃机的位置。如果这样构成,则在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当车辆的前方与障碍物碰撞,从与内燃机相反的一侧的前方对进气装置主体施加将第2构件推向内燃机侧(后方侧)的外力时,能够抑制中间构件与第2构件之间的接合部发生剥离。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中,优选地,第2接合位置中的接合面设为沿着与进气接口连接部的端面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将第1接合位置以及第2接合位置设定为,使连接第1接合位置与第2接合位置的直线为相对于第2接合位置的接合面所延伸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如果这样构成,通过使连接第1接合位置与第2接合位置的直线相对于第2接合位置的接合面所延伸的方向倾斜,能够在从与内燃机相反的一侧向进气装置主体施加外力时,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中间构件,所述中间构件包含从进气装置主体向内燃机的进气接口侧突出的突出部、和用于与所述内燃机的所述进气接口连接的进气接口连接部;/n第1构件,所述第1构件与所述中间构件的一侧接合,并与所述中间构件一同形成进气通路的上游侧;以及,/n第2构件,所述第2构件与所述中间构件的另一侧接合,并与所述中间构件一同形成所述进气通路的下游侧,/n所述中间构件与所述第1构件的第1接合位置被配置于相对于所述中间构件与所述第2构件的第2接合位置而在进气流通方向上错开的位置,所述第1接合位置位于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突出部的与所述进气接口相反的一侧的根部附近,所述第2接合位置位于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突出部的所述根部附近。/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03 JP 2017-0734871.一种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中间构件,所述中间构件包含从进气装置主体向内燃机的进气接口侧突出的突出部、和用于与所述内燃机的所述进气接口连接的进气接口连接部;
第1构件,所述第1构件与所述中间构件的一侧接合,并与所述中间构件一同形成进气通路的上游侧;以及,
第2构件,所述第2构件与所述中间构件的另一侧接合,并与所述中间构件一同形成所述进气通路的下游侧,
所述中间构件与所述第1构件的第1接合位置被配置于相对于所述中间构件与所述第2构件的第2接合位置而在进气流通方向上错开的位置,所述第1接合位置位于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突出部的与所述进气接口相反的一侧的根部附近,所述第2接合位置位于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突出部的所述根部附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中,
所述第1接合位置在所述进气流通方向上被配置于比所述第2接合位置更远离所述进气接口连接部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装置,其中,
所述突出部朝向所述进气接口而向下方倾斜并延伸,
所述第1接合位置设于所述突出部的所述根部的下侧,
所述第2接合位置设于所述突出部的所述根部的上侧,
从所述进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上亮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