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160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救援辅助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壁对称安装有伸缩式液压缸,所述伸缩式液压缸的顶端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表壁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对称开设有限位槽,且插槽的内部底部固定有缓冲弹簧,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表壁对称固定有与插槽相匹配的插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限位条和限位槽的配合,在顶板受力时,可对顶板进行限位,防止顶板歪斜,有效提高了该装置的支撑效果,另外,通过缓冲弹簧产生的反向弹力可有效缓冲冒顶时过大的压力,避免了顶板的损坏,延长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
本技术属于救援辅助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冒顶片帮是指矿井、隧道、涵洞开挖等过程中因开挖或支护不当,顶部或侧壁大面积垮塌造成伤害的事故,矿井作业面、巷道侧壁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变形,破坏而脱落的现象称为片帮,顶部垮落称为冒顶,二者常同时发生,发生冒顶时,需要及时对冒顶部位进行二次挖掘,进行救援,为了保证救援的安全性,需要使用支撑装置对矿井顶部进行支撑。在专利号为CN201821217708.2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该专利中描述到“通过调节丝杠,涡轮、蜗杆等结构能够实现装置整体高度的快速调节,实现对矿井顶部的支撑”,但是该专利中未设置缓冲限位结构,冒顶发生时,顶板容易受力过大而偏移或损坏,影响施工救援的效率,此外,对比文件中未设置底部支撑结构,压力过大时,底部的行走轮容易晃动,使得稳定性较差,或者深陷进入煤矿井内,影响后续的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未设置缓冲限位结构,顶板容易受力过大而偏移或损坏,此外,未设置底部支撑结构,压力过大时,底部的行走轮容易晃动,使得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壁对称安装有伸缩式液压缸,所述伸缩式液压缸的顶端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表壁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对称开设有限位槽,且插槽的内部底部固定有缓冲弹簧,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表壁对称固定有与插槽相匹配的插杆,所述插杆的外表壁对称固定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条。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外表壁对称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内部旋合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端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底端固定有抵板,所述抵板的下表壁均匀固定有锥形柱。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两侧壁对称倾斜固定有斜挡板,所述斜挡板的倾斜角度为20°~45°。优选的,所述螺杆的顶端安装有拧手,所述拧手为蝶形结构,且拧手的外表壁粘接有橡胶套。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对称安装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共安装有四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限位条和限位槽的配合,在顶板受力时,可对顶板进行限位,防止顶板歪斜,有效提高了该装置的支撑效果,另外,通过缓冲弹簧产生的反向弹力可有效缓冲冒顶时过大的压力,避免了顶板的损坏,延长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通过螺杆、轴承和抵板的配合,可在使用该装置时,旋动螺杆,使抵板下降至接触煤矿井地面,能有效提高该装置与煤矿井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同时可有效避免行走轮深陷煤矿井地面的缺陷,有利于后续的正常使用,其中锥形柱可增加抓地力,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柱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底板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中:1-底板、2-伸缩式液压缸、3-连接柱、4-缓冲弹簧、5-斜挡板、6-插杆、7-限位条、8-顶板、9-拧手、10-螺杆、11-轴承、12-抵板、13-锥形柱、14-行走轮、15-插槽、16-限位槽、17-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壁对称安装有伸缩式液压缸2,伸缩式液压缸2的顶端固定有连接柱3,连接柱3的上表壁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插槽15,插槽15的内壁对称开设有限位槽16,且插槽15的内部底部固定有缓冲弹簧4,缓冲弹簧4产生的反向弹力可有效缓冲冒顶时过大的压力,避免了顶板8的损坏,延长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连接柱3的顶端安装有顶板8,顶板8的下表壁对称固定有与插槽15相匹配的插杆6,插杆6的外表壁对称固定有与限位槽16相适配的限位条7,通过限位条7和限位槽16的配合,在顶板8受力时,可对顶板8进行限位,防止顶板8歪斜,有效提高了该装置的支撑效果。进一步地,底板1的外表壁对称开设有螺孔17,螺孔17的内部旋合连接有螺杆10,螺杆10的底端安装有轴承11,轴承11的底端固定有抵板12,抵板12的下表壁均匀固定有锥形柱13,在使用该装置时,工作人员旋动螺杆10,使抵板12下降至接触煤矿井地面,能有效提高该装置与煤矿井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同时可有效避免行走轮14深陷煤矿井地面的缺陷,其中锥形柱13可增加抓地力,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顶板8的两侧壁对称倾斜固定有斜挡板5,斜挡板5的倾斜角度为20°~45°,斜挡板5可从侧面抵挡冒顶时坍塌的煤矿,降低二次伤害。进一步地,螺杆10的顶端安装有拧手9,拧手9为蝶形结构,且拧手9的外表壁粘接有橡胶套,通过蝶形结构的拧手9拧动螺杆10,快捷方便,其中粘接的橡胶套可增加手握拧手9时的舒适感,降低手部的磨损。进一步地,底板1的对称安装有行走轮14,行走轮14共安装有四个,行走轮14的安装便于该装置在煤矿井内的移动,无需硬搬硬抬,节省体力。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技术在使用时,先利用底板1底端的行走轮14将该装置移动至所需的煤矿井区域,然后利用伸缩式液压缸2的伸缩,使顶板8上移顶住煤矿井的顶端,确保救援的安全性,而后,可手握拧手9拧动螺孔17内的螺杆10,使轴承11底端的抵板12下降至贴合煤矿井地面,能有效提高该装置与煤矿井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行走轮14深陷煤矿井地面的缺陷,其中锥形柱13可增加抓地力,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时的稳定性,此外,在冒顶发生时,顶板8受力下压,插槽15底端的缓冲弹簧4产生的反向弹力可有效缓冲冒顶时过大的压力,避免了顶板8的损坏,延长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其中,通过限位条7和限位槽16的配合,可对顶板8进行限位,防止顶板8歪斜,有效提高了该装置的支撑效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壁对称安装有伸缩式液压缸(2),所述伸缩式液压缸(2)的顶端固定有连接柱(3),所述连接柱(3)的上表壁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插槽(15),所述插槽(15)的内壁对称开设有限位槽(16),且插槽(15)的内部底部固定有缓冲弹簧(4),所述连接柱(3)的顶端安装有顶板(8),所述顶板(8)的下表壁对称固定有与插槽(15)相匹配的插杆(6),所述插杆(6)的外表壁对称固定有与限位槽(16)相适配的限位条(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壁对称安装有伸缩式液压缸(2),所述伸缩式液压缸(2)的顶端固定有连接柱(3),所述连接柱(3)的上表壁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插槽(15),所述插槽(15)的内壁对称开设有限位槽(16),且插槽(15)的内部底部固定有缓冲弹簧(4),所述连接柱(3)的顶端安装有顶板(8),所述顶板(8)的下表壁对称固定有与插槽(15)相匹配的插杆(6),所述插杆(6)的外表壁对称固定有与限位槽(16)相适配的限位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外表壁对称开设有螺孔(17),所述螺孔(17)的内部旋合连接有螺杆(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海刚冯姗杨军伟张鹏郭明涛
申请(专利权)人:六盘水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