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609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属于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结构的改进;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底座、顶梁以及与顶梁铰接的掩护梁;顶梁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四根液压支柱,液压支柱的柱头与顶梁的柱帽铰接,液压支柱的缸底与底座的柱窝及压板铰接;底座采用整体刚性结构,后部半封底,底座的前端设置有抬底装置,抬底装置的顶部设置有抬底千斤顶,抬底装置与抬底千斤顶铰接固定;底座中部开档位置与推移千斤顶的缸底铰接,推移千斤顶的活塞杆头部与推移杆铰接;推移千斤顶具体为倒装式结构,推移杆具体为两节铰接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
本技术为一种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属于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

技术介绍
我国煤炭有90%是井工开采,深部煤层的瓦斯爆炸及岩层垮塌、突水等地质灾害发生率高、偶然性强,对采煤工人生命安全威胁极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转型升级,煤炭综采控制方式逐步由人工直接操作向工作面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开采趋势发展,即在无人或少人直接干预情况下,通过采掘环境的自行感知、采掘装备的自行调控、采掘作业的自主巡航,由采掘装备独立完成的回采作业。液压支架作为煤矿综采工作面的关键支护设备,它与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和乳化液泵站配套使用,实现工作面机械化综采;但目前使用的传统液压支架不具备相应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反馈功能,为增加自动控制功能需要对整个支架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增加了设计安装成本,使用时仍然要求工作人员进入环境恶劣的工作面进行操作,工作强度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结构的改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顶梁(4)以及与顶梁(4)铰接的掩护梁(5);/n所述顶梁(4)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四根液压支柱(3),所述液压支柱(3)的柱头与顶梁(4)的柱帽铰接,所述液压支柱(3)的缸底与底座(1)的柱窝及压板铰接;/n所述底座(1)采用整体刚性结构,后部半封底,所述底座(1)的前端设置有抬底装置(19),所述抬底装置(19)的顶部设置有抬底千斤顶(21),所述抬底装置(19)与抬底千斤顶(21)铰接固定;/n所述底座(1)中部开档位置与推移千斤顶(22)的缸底铰接,所述推移千斤顶(22)的活塞杆头部与推移杆(2)铰接;/n所述推移千斤顶(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顶梁(4)以及与顶梁(4)铰接的掩护梁(5);
所述顶梁(4)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四根液压支柱(3),所述液压支柱(3)的柱头与顶梁(4)的柱帽铰接,所述液压支柱(3)的缸底与底座(1)的柱窝及压板铰接;
所述底座(1)采用整体刚性结构,后部半封底,所述底座(1)的前端设置有抬底装置(19),所述抬底装置(19)的顶部设置有抬底千斤顶(21),所述抬底装置(19)与抬底千斤顶(21)铰接固定;
所述底座(1)中部开档位置与推移千斤顶(22)的缸底铰接,所述推移千斤顶(22)的活塞杆头部与推移杆(2)铰接;
所述推移千斤顶(22)具体为倒装式结构,所述推移杆(2)具体为两节铰接式结构;
所述推移杆(2)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头(20);
所述底座(1)与掩护梁(5)之间通过两个前连杆(8)、一个后连杆(9)铰接;
所述掩护梁(5)后部设置有尾梁(6),所述尾梁(6)与掩护梁(5)之间还设置有尾梁千斤顶(17);所述尾梁(6)的内部设置有尾梁插板(7),所述尾梁插板(7)与尾梁(6)之间通过尾梁千斤顶(17)连接;
所述顶梁(4)的前端还设置有前梁(11),所述顶梁(4)与前梁(11)之间通过前梁千斤顶(10)连接;
所述前梁(11)内部设置有伸缩梁(13),所述伸缩梁(13)与前梁(11)通过伸缩梁千斤顶(12)连接,所述伸缩梁(13)前部设置有托梁(14)和护帮板(16),所述护帮板(16)与托梁(14)之间通过护帮千斤顶(15)铰接;
所述顶梁(4)和掩护梁(5)两侧均设置有侧护板,所述侧护板与顶梁(4)、掩护梁(5)通过侧推千斤顶和弹簧导杆连接;
所述底座(1)的中部设置有电液控制阀(38);
所述前连杆(8)的中部设置有自动反冲洗过滤器(34);
所述液压支柱(3)的液控单向阀处设置有立柱压力传感器(42);
所述伸缩梁(13)的中部盖板处设置有伸缩梁位移传感器(23);
所述护帮板(16)的双向锁处设置有护帮压力传感器(25);
所述护帮板(16)的内侧设置有护帮倾角传感器(43);
所述前梁(11)的盖板处设置有前梁倾角传感器(24);
所述顶梁(4)的前柱窝后部盖板处设置有顶梁倾角传感器(26);
所述顶梁(4)的后柱窝后部盖板处设置有顶梁侧推位移传感器(27);
所述尾梁(6)的中部盖板处设置有尾梁倾角传感器(28);
所述底座(1)的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忠宇赵红梅王潞敏菅宗波孙杰李淑琴温志鹏卫国强霍玉婷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平阳煤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