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开采,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分区注浆的煤柱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1、我国煤炭开采常常受到煤柱隔离的已有采空区积水威胁,为了尽可能减少煤炭呆滞储量,因此煤柱留设一般只考虑满足矿山压力的影响,但若采空区中积水时间长、煤柱受力时间长,会发生局部的变形和破坏,此时再开采煤柱以外的煤柱需要对煤柱进行一定的加固,现有的加固有以下问题:
2、1)由于受到上覆岩层的压力,常规的水泥等注浆材料难以注入。
3、2)由于煤柱相对致密,因此注入的颗粒材料不容易扩散,注浆的范围有限,需要大量的钻孔。
4、3)煤柱内部有较大的分区,传统工艺采用统一的注浆方法和参数,注浆的效果难以达成。
5、4)水泥、高分子材料等水化反应温度较高,在煤层中注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采用分区注浆的煤柱加固方法。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分区注浆的煤柱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s1、在煤柱形成前通过钻孔进行取样,并测定天然含水率;
5、s2、在煤柱形成后、加固前,再对煤柱实施钻探取样;
6、s3、对步骤s2所取的煤样进行含水率进行测试,并计算每米的煤柱现有平均含水率;对比现有平均含水率和天然平均含水率,记录两者差异在20%的区段,即为渗透区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分区注浆的煤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分区注浆的煤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和S2中,钻探取样过程采用干钻,不加入冲洗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分区注浆的煤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至少取3块样品进行测试,若3块样品中有1块及以上含水率与所取样品的平均含水率差值大于或等于平均含水率的20%,则重新取样,直至所有样品的含水率与平均含水率差值小于平均含水率的20%,记录此时的平均含水率,为天然平均含水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分区注浆的煤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按照煤柱厚度每米取样3个及以上,最后一段不足1米也取样3个及以上;钻孔实施沿着采煤工作面的走向每隔20~40米布置1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分区注浆的煤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注浆的材料为黏土、巨大芽孢杆菌粉、尿素、氯化钙和水,其中固相和液相的质量比为1:0.5~2,黏土、巨大芽孢杆菌粉、尿素、氯化钙的质量比为90~95:5~10:5~10:5~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分区注浆的煤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分区注浆的煤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和s2中,钻探取样过程采用干钻,不加入冲洗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分区注浆的煤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至少取3块样品进行测试,若3块样品中有1块及以上含水率与所取样品的平均含水率差值大于或等于平均含水率的20%,则重新取样,直至所有样品的含水率与平均含水率差值小于平均含水率的20%,记录此时的平均含水率,为天然平均含水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分区注浆的煤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按照煤柱厚度每米取样3个及以上,最后一段不足1米也取样3个及以上;钻孔实施沿着采煤工作面的走向每隔20~40米布置1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分区注浆的煤柱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注浆的材料为黏土、巨大芽孢杆菌粉、尿素、氯化钙和水,其中固相和液相的质量比为1:0.5~2,黏土、巨大芽孢杆菌粉、尿素、氯化钙的质量比为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颖,白如鸿,李涛,范立民,孙强,孙魁,杨军伟,
申请(专利权)人:六盘水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