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淬火油烟收集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淬火油槽上的中空壳体,中空壳体一侧开设缺口,配合的所述淬火油槽上转动设置用于封闭和打开缺口的门,所述淬火油烟收集装置,中空壳体可任意方向转动,可任意方向进料,操作更加方便,且结构紧凑牢靠,占地小,设备成本低,另外,可防止火焰的外溢烧毁周边的设备烧坏建筑物,安全性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淬火油烟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烟气收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淬火油烟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高温淬火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热处理工艺,高温的工件通过淬火油冷却,待淬火作业的工件如在油槽中淬火时会引起表面油的燃烧并伴随产生大量的油烟,火焰的大小取决于入槽工件的体积及重量。强大的瞬间火焰高至几十米低至几米伴随的油烟黑烟滾严重地影响着安全生产和作业环境,所以必须对淬火产生的烟气进行收集处理,一般采用集烟罩收集烟气,传统的集烟罩通常为固定式结构或移动式结构,但传统的固定式集烟罩,存在进料位置单一,操作局限性大,而传统的移动式集烟罩需要设置专用的升降机构,设备占地大,且密封性差,存在漏烟现象,另外,目前的集烟罩仅考虑烟气的收集在确保安全生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火焰的外溢烧毁周边的设备烧坏建筑物等造成被迫停止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以上缺点,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淬火油烟收集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淬火油烟收集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淬火油槽上的中空壳体,中空壳体一侧开设缺口,配合的所述淬火油槽上转动设置用于封闭和打开缺口的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淬火油槽上端设置基座,所述中空壳体和所述门均转动连接在基座上。所述中空壳体和门下端分别连接外固定座和内固定座,配合的所述基座上设置开口向外的外C形轨道和开口向内的内C形轨道,所述外固定座下端连接外支撑滚轮,所述外支撑滚轮轴向置于外C形轨道内,并将外固定座和中空壳体转动连接在基座上,所述内固定座下端连接内支撑滚轮,所述内支撑滚轮轴向置于内C形轨道内,并将内固定座和门转动连接在基座上。所述外固定座和内固定座下端分别连接外定心轮和内定心轮,所述外定心轮径向置于外C形轨道外侧,所述内定心轮径向置于内C形轨道内侧。所述中空壳体和门分别连接壳体传动组件和门传动组件,所述壳体传动组件包括连接在基座外侧的壳体驱动电机,所述壳体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连接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外固定座外侧连接的第一链条啮合连接,所述门传动组件包括连接在外固定座外侧的门驱动电机和转动连接在外固定座内侧的转轴,所述门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连接第二链轮,第二链轮连接同步链,所述同步链穿过外固定座并与转轴的从动链轮连接,所述转轴还连接驱动链轮,所述驱动链轮和内固定座内侧连接的第二链条啮合连接。所述中空壳体和所述门上均开设吊运槽,所述中空壳体和所述门上开设的吊运槽可组合形成允许行车挂绳穿过的吊运通孔。所述中空壳体内通过隔板分成上腔和下腔,配合的所述门上设置让位隔板的让位槽,所述隔板和门的让位槽内侧也设置吊运槽,所述隔板和门的让位槽内侧设置吊运槽同样可组合形成允许行车挂绳穿过的吊运通孔。所述中空壳体外侧还连接随中空壳体转动的壳体排烟管,淬火油槽上侧位于中空壳体一侧通过固定架连接固定排烟管,所述固定排烟管通过伸缩软管连接用于连通壳体排烟管和固定排烟管的转接管,所述固定架上连接升降驱动部件,所述升降驱动部件的驱动端与固定架上方设置的升降架连接,所述转接管连接升降架。所述固定架和升降架之间连接剪切叉,所述剪切叉包括两根中部转动连接的转杆,所述转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固定架和升降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收集装置由带缺口的中空壳体与封闭开启壳体的门组成,并转动设置在淬火油槽上,中空壳体可360°转动,可从任意方向将加工料穿过封闭门进料,操作更加方便,且结构紧凑,占地小,设备成本低;2)缺口封闭时,中空壳体和门相对转动,可缩短进料开口的封闭的时间,缩短开门时间,减小散热,保证淬火油槽内温度;3)通过隔板以及门上设置的让位槽,当门封闭缺口使,将中空壳体内分隔成上腔和下腔,及时淬火油槽内产生明火,明火最多穿过上腔和下腔之间的吊运通孔,进入上腔,即会由于上腔空间突然增大而减小火势,从而使明火不能从收集装置最上端的吊运通孔冲出收集装置,防止火焰的外溢烧毁周边的设备烧坏建筑物等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收集装置淬火油烟收集装置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收集装置淬火油烟收集装置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A处放大图。图4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收集装置淬火油烟收集装置驱动部分的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收集装置淬火油烟收集装置固定排烟管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二提供的收集装置淬火油烟收集装置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二提供的收集装置淬火油烟收集装置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空壳体;11、缺口;12、外固定座;121、外支撑滚轮;122、外定心轮;13、壳体传动组件;131、壳体驱动电机;132、第一链轮;133、第一链条;14、隔板;15、上腔;16、下腔;17、壳体排烟管;2、门;21、内固定座;211、内支撑滚轮;212、内定心轮;22、门传动组件;221、门驱动电机;222、转轴;223、第二链轮;224、同步链;225、从动链轮;226、驱动链轮;227、第二链条;23、让位槽;3、基座;31、外C形轨道;32、内C形轨道;4、吊运槽;5、固定排烟管;51、固定架;52、伸缩软管;53、剪切叉;54、转接管;55、升降驱动部件;56、升降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淬火油烟收集装置,包括基座3、薄壁件制成的圆柱中空壳体1和门2,中空壳体1和门2转动连接在基座3上,中空壳体1一侧开设缺口11,门2转动封闭或打开缺口11,中空壳体1和门2下端分别连接外固定座12和内固定座21,配合的基座3上设置开口向外的外C形轨道31和开口向内的内C形轨道32,外固定座12下端连接外支撑滚轮121和外定心轮122,外支撑滚轮121轴向置于外C形轨道31内,并将外固定座12和中空壳体1转动连接在基座3上,外定心轮122径向置于外C形轨道31外侧,可保证中空壳体1始终绕基座3中心转动,内固定座21下端连接内支撑滚轮211和内定心轮212,内支撑滚轮211轴向置于内C形轨道32内,并将内固定座21和门2转动连接在基座3上,内定心轮212径向置于内C形轨道32内侧,可保证门2始终绕基座3中心转动。中空壳体1和门2分别连接壳体传动组件13和门传动组件22,壳体传动组件13包括连接在基座3外侧的壳体驱动电机131,壳体驱动电机131的驱动端连接第一链轮132,第一链轮132与外固定座12外侧连接的第一链条133啮合连接,通过壳体驱动电机131即可带动中空壳体1绕基座3任意角度转动。门传动组件22包括连接在外固定座12外侧的门驱动电机221和转动连接在外固定座12内侧的转轴222,门驱动电机221的驱动端连接第二链轮223,第二链轮223连接同步链224,同步链224穿过外固定座12并与转轴222的从动链轮225连接,转轴222还连接驱动链轮226,驱动链轮226和内固定座21内侧连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淬火油烟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设置在淬火油槽上的中空壳体(1),中空壳体(1)一侧开设缺口(11),配合的所述淬火油槽上转动设置用于封闭和打开缺口(11)的门(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淬火油烟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设置在淬火油槽上的中空壳体(1),中空壳体(1)一侧开设缺口(11),配合的所述淬火油槽上转动设置用于封闭和打开缺口(11)的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油烟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油槽上端设置基座(3),所述中空壳体(1)和所述门(2)均转动连接在基座(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淬火油烟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壳体(1)和门(2)下端分别连接外固定座(12)和内固定座(21),配合的所述基座(3)上设置开口向外的外C形轨道(31)和开口向内的内C形轨道(32),所述外固定座(12)下端连接外支撑滚轮(121),所述外支撑滚轮(121)轴向置于外C形轨道(31)内,并将外固定座(12)和中空壳体(1)转动连接在基座(3)上,所述内固定座(21)下端连接内支撑滚轮(211),所述内支撑滚轮(211)轴向置于内C形轨道(32)内,并将内固定座(21)和门(2)转动连接在基座(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淬火油烟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固定座(12)和内固定座(21)下端分别连接外定心轮(122)和内定心轮(212),所述外定心轮(122)径向置于外C形轨道(31)外侧,所述内定心轮(212)径向置于内C形轨道(32)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淬火油烟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壳体(1)和门(2)分别连接壳体传动组件(13)和门传动组件(22),所述壳体传动组件(13)包括连接在基座(3)外侧的壳体驱动电机(131),所述壳体驱动电机(131)的驱动端连接第一链轮(132),所述第一链轮(132)与外固定座(12)外侧连接的第一链条(133)啮合连接,所述门传动组件(22)包括连接在外固定座(12)外侧的门驱动电机(221)和转动连接在外固定座(12)内侧的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蓓蕾,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博迪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