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定位输出的强对流型钢化炉操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270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定位输出的强对流型钢化炉操作台,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取片且可以对玻璃进行输出定位的钢化炉操作台;包括:钢化炉、输送操作台、基架;所述钢化炉的出口处设置有输送操作台,且输送操作台底部的一侧设置有两处与基架相铰接的支腿;所述基架上设置若干输送辊,且输送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基架相连接;所述输送辊的端部设置有传动带,且相邻的两处输送辊通过传动带相连接;所述输送电机固定设置在基架的一侧;通过对一种方便定位输出的强对流型钢化炉操作台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取片,可对玻璃进行输出定位,有效减小玻璃破损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定位输出的强对流型钢化炉操作台
本技术涉及钢化炉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方便定位输出的强对流型钢化炉操作台。
技术介绍
玻璃钢化炉主要由放片段、对流加热段、平钢化段、和取片段四大部分,以及高压离心风机、供风管道、集风箱、气路、电气控制柜、操作台等组成,其中强制对流平钢化炉采用独有的喷射增流技术,通过吸入炉内热空气与经过预热的压缩空气在喷管内混合,使喷管向玻璃表面喷出的气流温度大幅提高,炉内热空气对流循环强制增强,炉温均匀性及稳定性的提高,使玻璃在炉内的加热效果更好。在对钢化玻璃进行输出取片时,为了避免钢化玻璃从输出台上意外滑出,在输出台的末端安装有光电开关,玻璃到预定位置时,光电开关感应使输送辊停转,使玻璃得到定位,再使用人工操作进行卸片,但是这种定位装置需要使用传感器等复杂电路结构,成本较高,另外输出后的玻璃是水平摆放台面上的,不方便取片使用。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方便定位输出的强对流型钢化炉操作台,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定位输出的强对流型钢化炉操作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定位装置需要使用传感器等复杂电路结构,成本较高,输出后的玻璃是水平摆放台面上的,不方便取片使用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定位输出的强对流型钢化炉操作台,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方便定位输出的强对流型钢化炉操作台,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取片且可以对玻璃进行输出定位的钢化炉操作台;包括:钢化炉、输送操作台、基架、输送辊、传动带、输送电机、支腿、底座、气缸、定位架、缓冲板、导柱;所述钢化炉的出口处设置有输送操作台,且输送操作台底部的一侧设置有两处与基架相铰接的支腿;所述基架上设置若干输送辊,且输送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基架相连接;所述输送辊的端部设置有传动带,且相邻的两处输送辊通过传动带相连接;所述输送电机固定设置在基架的一侧,且输送电机与输送辊相连接;所述输送操作台底部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底座相铰接的气缸,且气缸的输出端通过铰接方式与基架相连接;所述基架远离钢化炉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架,且定位架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两端焊接有导柱,且导柱通过贯穿方式与定位架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方便定位输出的强对流型钢化炉操作台所述缓冲板的一侧设置有橡胶板,且所述橡胶板通过粘贴方式与缓冲板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方便定位输出的强对流型钢化炉操作台所述导柱的外侧套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架、缓冲板相抵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方便定位输出的强对流型钢化炉操作台所述导柱通过滑动方式与定位架相连接,且导柱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方便定位输出的强对流型钢化炉操作台所述限位板的外形呈圆形状,且限位板通过螺钉与导柱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方便定位输出的强对流型钢化炉操作台所述输送电机为直角电机,且输送辊的一端与输送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导柱的外侧套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定位架、缓冲板相抵接的设置,可吸收钢化玻璃对缓冲板的冲击力,有效减小钢化玻璃的破损。2、本技术通过定位架俯视的外形呈U形状,且定位架的两端通过螺栓与基架相连接的设置,可对钢化玻璃的输出进行定位,避免钢化玻璃意外滑出输送操作台。3、本技术通过限位板的外形呈圆形状,且限位板通过螺钉与导柱相连接的设置,可限制缓冲板的运行行程,保证缓冲板可靠工作。4、本技术通过对一种方便定位输出的强对流型钢化炉操作台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取片,可对玻璃进行输出定位,有效减小玻璃破损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输送操作台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输送操作台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定位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出片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钢化炉1、输送操作台2、基架201、输送辊202、传动带203、输送电机204、支腿205、底座206、气缸207、定位架208、缓冲板209、导柱2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方便定位输出的强对流型钢化炉操作台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方便定位输出的强对流型钢化炉操作台,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取片且可以对玻璃进行输出定位的钢化炉操作台;包括:钢化炉1、输送操作台2、基架201、输送辊202、传动带203、输送电机204、支腿205、底座206、气缸207、定位架208、缓冲板209、导柱210;钢化炉1的出口处设置有输送操作台2,且输送操作台2底部的一侧设置有两处与基架201相铰接的支腿205;基架201上设置若干输送辊202,且输送辊202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基架201相连接;输送辊202的端部设置有传动带203,且相邻的两处输送辊202通过传动带203相连接;输送电机204固定设置在基架201的一侧,且输送电机204与输送辊202相连接;输送操作台2底部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底座206相铰接的气缸207,且气缸207的输出端通过铰接方式与基架201相连接;基架201远离钢化炉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架208,且定位架208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209;缓冲板20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定位输出的强对流型钢化炉操作台,其特征在于: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取片且可以对玻璃进行输出定位的钢化炉操作台;包括:钢化炉(1)、输送操作台(2)、基架(201)、输送辊(202)、传动带(203)、输送电机(204)、支腿(205)、底座(206)、气缸(207)、定位架(208)、缓冲板(209)、导柱(210);所述钢化炉(1)的出口处设置有输送操作台(2),且输送操作台(2)底部的一侧设置有两处与基架(201)相铰接的支腿(205);所述基架(201)上设置若干输送辊(202),且输送辊(202)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基架(201)相连接;所述输送辊(202)的端部设置有传动带(203),且相邻的两处输送辊(202)通过传动带(203)相连接;所述输送电机(204)固定设置在基架(201)的一侧,且输送电机(204)与输送辊(202)相连接;所述输送操作台(2)底部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底座(206)相铰接的气缸(207),且气缸(207)的输出端通过铰接方式与基架(201)相连接;所述基架(201)远离钢化炉(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架(208),且定位架(208)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209);所述缓冲板(209)的两端焊接有导柱(210),且导柱(210)通过贯穿方式与定位架(208)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定位输出的强对流型钢化炉操作台,其特征在于: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取片且可以对玻璃进行输出定位的钢化炉操作台;包括:钢化炉(1)、输送操作台(2)、基架(201)、输送辊(202)、传动带(203)、输送电机(204)、支腿(205)、底座(206)、气缸(207)、定位架(208)、缓冲板(209)、导柱(210);所述钢化炉(1)的出口处设置有输送操作台(2),且输送操作台(2)底部的一侧设置有两处与基架(201)相铰接的支腿(205);所述基架(201)上设置若干输送辊(202),且输送辊(202)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基架(201)相连接;所述输送辊(202)的端部设置有传动带(203),且相邻的两处输送辊(202)通过传动带(203)相连接;所述输送电机(204)固定设置在基架(201)的一侧,且输送电机(204)与输送辊(202)相连接;所述输送操作台(2)底部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底座(206)相铰接的气缸(207),且气缸(207)的输出端通过铰接方式与基架(201)相连接;所述基架(201)远离钢化炉(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架(208),且定位架(208)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209);所述缓冲板(209)的两端焊接有导柱(210),且导柱(210)通过贯穿方式与定位架(208)相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贤才李小青苟晓娥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晟阳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