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200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回转窑,包括筒体(1)、筒体(1)中部外侧的大齿轮(5)和与之啮合的传动齿轮(6)、筒体(1)上的轮缘(4)、轮缘(4)下部的托辊(3)、二次风嘴(12)、三次风嘴(13)、燃料喷口(11)、窑头(7)、排料口(8)、窑尾(10)、筒体(1)内的钩钉(15)、筒体(1)内的第一层轻质内衬(14)、和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层轻质内衬(14)上有若干条纵向排列的第二层内衬(16),第二层内衬(16)的整体截面呈锯齿状。(*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转窑,特别是一种电解铝用炭素回转窑。
技术介绍
石油焦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之一,它是铝电解生产用预焙阳极的主要原料。石油焦含有程度不同的挥发物,特别是延迟焦化的石油焦所含的挥发物高达12~16%,如果用未经煅烧或煅烧程度不足的焦子来制造阳极,则成型后的生炭块在下一步焙烧过程中将会产生较大的体积收缩,这会破坏产品的完整结构,造成裂纹、断头、碎裂等废品。所以,石油焦在送去配料之前都要经过回转窑的煅烧。煅烧温度一般要达到1300℃。煅烧的目的之一排除石油焦中的挥发物,提高石油焦的含炭量及物理化学性能;目的之二提高石油焦的密度和强度;目的之三提高石油焦的导电性能;目的之四去掉石油焦中的水份。铝用炭素用回转窑窑体根据产量规模设计可大可小,是变径窑,与其它工业回转窑结构近似,它的一般构成包括筒体、筒体中部外侧的大齿轮和与之啮合的传动齿轮、筒体上的轮缘、轮缘下部的托辊、二次风嘴、三次风嘴、燃料喷口、窑头、排料口、窑尾、筒体内的钩钉、筒体内的第一层轻质内衬、第二层内衬、和动力装置。窑筒体有一定倾斜度,窑头比窑尾略低些,石油焦从窑尾连续加料,从窑头喷入煤气,煤气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是窑内的热源。石油焦在回转窑内逗留时间只有30~60分钟,煅烧好的石油焦从窑头下料管落入冷却窑。按照物料的变化过程,筒体内划分为三个工作带靠近窑尾的预热干燥带,中间的高温煅烧带(1200~1350℃),最靠近窑头的煅后冷却带。回转窑是按逆流原理工作的,即窑气与物料走向相反。在石油焦和高温烟气从窑头向窑尾流动的过程中,高温烟气以辐射、对流及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窑壁和表面的物料,达到煅烧石油焦的目的。回转窑内衬在高温下随窑筒体一起转动,长期处于震动状态,同时还承受炉料的磨损和撞击作用,因此内衬要求具有高的强度和低的气孔率。回转窑内衬的作用是保护筒体,减少散热损失。回转窑的高温带内衬需要经常更换,它的更换期即窑的运转周期。回转窑内衬为圆柱形(正多边形)浇注体,其缺点为(1)窑内没有炒动结构,窑的内衬角部带料不利,煅烧不充分,影响煅后焦的质量;(2)无法增大投料量,产能偏低;(3)窑内烟气量大,经煅烧室的煅烧后,仍然达不到净化效果,而且锻后焦的质量达不到要求;(4)窑内衬的使用寿命短。专利技术的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提高煅后焦产量和质量,烟气净化达到环保排放标准,并能提高经济效益的回转窑。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回转窑,包括筒体1、筒体1中部外侧的大齿轮5和与之啮合的传动齿轮6、筒体1上的轮缘4、轮缘4下部的托辊3、二次风嘴12、三次风嘴13、燃料喷口11、窑头7、排料口8、窑尾10、筒体1内的钩钉15、筒体1内的第一层轻质内衬14、和动力装置,其特点在于在第一层轻质内衬14上有若干条纵向排列的第二层内衬16,第二层内衬16的整体截面呈锯齿状,在锯齿的前沿形成一错台1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点是在所述的第二层内衬16的每一条内衬的一侧下端都有一与另一条内衬相啮合的错台1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效果是1、由于回转窑内衬为锯齿形浇注体,条与条在内表面有20mm错台,此种结构设计相当于回转窑在原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炒动装置,能够充分带动窑内的石油焦翻动,使石油焦在筒体横断面上尽量分布均匀,改善石油焦与高温气体的接触,强化热、质交换。煅烧料不会有滞料或倒料,石油焦得到充分的煅烧,且煅烧均匀。即煅烧后的石油焦质量和产量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烟气净化达到环保排放标准。2、由于内衬重质浇注料(第二层)与轻质料(第一层)接触处进行错台浇注,错台尺寸为20mm,所以能防止轻质料的涮空,能阻止赤热的炭黑直接接触轻质料而破坏其结构,从而了延长回转窑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回转窑结构示意图图2是回转窑横截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筒体1在传动齿轮6的带动下转动,燃料从燃料喷口11喷入筒体1内进行燃烧,石油焦从窑尾10进入窑内进行煅烧,煅烧后从窑头7的排料口8排至冷却窖9中。如图2,内衬16的整体截面呈锯齿状,在锯齿的前沿形成一错台18,使物料能被充分的翻动和煅烧。错台17能防止轻质料(第一层内衬14)的涮空,能阻止赤热的炭黑直接接触轻质料而破坏其结构,从而了延长回转窑的使用寿命。经实际使用表明,本专利技术的回转窑可以将现有的产能从5.9t/h,提高到6.3t/h,本公司青海分公司3台回转窑年可提高产量10368t(0.4×24×30×12×3=10368),年创经济效益近300多万元,回转窑寿命提高了一倍,单台节约大修理费用为65万元,年3台回转窑节约大修理费用为195万元。权利要求1.一种回转窑,包括筒体(1)、筒体(1)中部外侧的大齿轮(5)和与之啮合的传动齿轮(6)、筒体(1)上的轮缘(4)、轮缘(4)下部的托辊(3)、二次风嘴(12)、三次风嘴(13)、燃料喷口(11)、窑头(7)、排料口(8)、窑尾(10)、筒体(1)内的钩钉(15)、筒体(1)内的第一层轻质内衬(14)、和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层轻质内衬(14)上有若干条纵向排列的第二层内衬(16),第二层内衬(16)的整体截面呈锯齿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二层内衬(16)的每一条内衬的一侧下端都有一与另一条内衬相啮合的错台(17)。专利摘要一种回转窑,包括筒体、筒体中部外侧的大齿轮和与之啮合的传动齿轮、筒体上的轮缘、轮缘下部的托辊、二次风嘴、三次风嘴、燃料喷口、窑头、排料口、窑尾、筒体内的钩钉、筒体内的第一层轻质内衬、和动力装置,其特点在于在第一层轻质内衬上有若干条纵向排列的第二层内衬,第二层内衬的整体截面呈锯齿状。该回转窑可提高煅后焦的产量和质量,排放可达环保标准,并能延长回转窑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F27B7/00GK2588301SQ02291178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7日专利技术者刘钢, 王平, 付明录, 周新林, 郭水清, 赵永金, 彭庆勇 申请人: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钢王平付明录周新林郭水清赵永金彭庆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