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处理填料专用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113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反渗透设备填料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处理填料专用漏斗。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支撑环;所述第一筒体上方中心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心设有中心管;所述第二筒体下方与凹槽套接,所述第二筒体内壁中心设有挡盖,所述第二筒体下方外壁均匀设有多个底座;所述支撑环上方均匀设有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底座卡接,所述支撑环下方均匀设有多个支脚,所述支脚与第一筒体上方面接触;提供了一种预处理填料专用漏斗,能够将中心管口盖住,防止添加填料时漏出,操作简单,携带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处理填料专用漏斗
本技术涉及反渗透设备填料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预处理填料专用漏斗。
技术介绍
反渗透设备预处理一般都有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过滤器,在向过滤器罐内添加滤料时常用办法是先把中心管放入过滤罐中,再用塑料或纸质柔软东西把中心管堵住,防止滤料进入中心管而造成阻水现象,再用中间开口的纸箱等工具作为漏斗进行填料,有时纸箱放不稳填料很容易从下边漏出,填完滤料后把中心管中的堵物取出,但是由于填料时滤料重力作用下很容易压着中心管堵物,造成堵物下移,等取出时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预处理填料专用漏斗,能够将中心管口盖住,防止添加填料时漏出,操作简单,携带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支撑环;所述第一筒体上方中心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心设有中心管;所述第二筒体下方与凹槽套接,所述第二筒体内壁中心设有挡盖,所述第二筒体下方外壁均匀设有多个底座;所述支撑环上方均匀设有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底座卡接,所述支撑环下方均匀设有多个支脚,所述支脚与第一筒体上方面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二筒体外壁上方设有把手,所述第二筒体中部形状为圆锥形。优选的,所述第二筒体外壁下方折弯处均匀设有多个加强肋板。优选的,所述挡盖直径大于中心管直径,所述挡盖轴心与中心管轴心为同心。优选的,所述挡盖上方为半圆状,所述挡盖四周均匀设有多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第二筒体粘结,所述连接板截面形状为梯形。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右侧直径小于卡槽左侧直径。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方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卡槽卡接,所述卡块与卡槽左侧直径相等。优选的,所述支脚下方设有接触球,所述接触球与第一筒体面接触,所述接触球材质为SBR。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第二筒体中部圆锥形结构,加料时便于填料向中心聚集,同时外壁的把手,便于平时携带拿取;2、安装过程中,挡盖与中心管同心,固定完毕后,挡盖直接将中心管后盖住,同时挡盖直径大于中心管,避免了填料进入中心管;3、连接杆上的卡块与卡槽进行卡接,能够快速实现支撑环的固定,操作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预处理填料专用漏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预处理填料专用漏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预处理填料专用漏斗的支撑环零件图;图4为一种预处理填料专用漏斗的第二筒体全剖视图;图5为一种预处理填料专用漏斗的底座内部视图;图6为一种预处理填料专用漏斗的第二筒体仰视图;图7为一种预处理填料专用漏斗的第一筒体俯视图。图中:1、第一筒体;2、第二筒体;3、支撑环;101、凹槽;102、中心管;201、挡盖;202、底座;203、把手;204、加强肋板;205、连接板;206、卡槽;301、连接杆;302、支脚;303、卡块;304、接触球。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7所示,一种预处理填料专用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和支撑环3;所述第一筒体1上方中心设有凹槽101,所述凹槽101中心设有中心管102;所述第二筒体2下方与凹槽101套接,所述第二筒体2内壁中心设有挡盖201,所述第二筒体2下方外壁均匀设有多个底座202;所述支撑环3上方均匀设有多个连接杆301,所述连接杆301与底座202卡接,所述支撑环3下方均匀设有多个支脚302,所述支脚302与第一筒体1上方面接触;所述第二筒体2外壁上方设有把手203,所述第二筒体2中部形状为圆锥形;所述第二筒体2外壁下方折弯处均匀设有多个加强肋板204;所述挡盖201直径大于中心管102直径,所述挡盖201轴心与中心管102轴心为同心;所述挡盖201上方为半圆状,所述挡盖201四周均匀设有多个连接板205,所述连接板205与第二筒体2粘结,所述连接板205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底座202上设有卡槽206,所述卡槽206右侧直径小于卡槽206左侧直径;所述连接杆301上方设有卡块303,所述卡块303与卡槽206卡接,所述卡块303与卡槽206左侧直径相等;所述支脚302下方设有接触球304,所述接触球304与第一筒体1面接触,所述接触球304材质为SBR。使用时,结合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将支撑环3上的连接杆301与第二筒体2下方的底座202对齐,并使卡块303与卡槽206完全对接,此时卡块303位于卡槽206左侧的底部,顺时针转动支撑环3,使卡块303移动到卡槽206右侧,因为卡槽206左侧直径大于右侧直径,并且左侧的直径与卡块303相等,所以卡块303从左侧进入时不会卡住,当移动到右侧时,卡块303直径大于卡槽206右侧直径,从而实现卡块303的限位,对支撑环3也完成了固定;第二筒体2下方折弯处安装的加强肋板204,能够提升下方管壁的受力强度,防止断裂或者变形。结合图1、图2、图4和图7所示,支撑环3安装完毕后,将整体放置于第一筒体1上方,此时,第二筒体2下方与凹槽101连接,而支撑环3上的接触球304与第一筒体1上方表面接触,通过第二筒体2和凹槽101的配合以及支撑环3的接触,能够对整体完全固定支撑,防止第二筒体2发生偏移,固定完毕后,第二筒体2内部的挡盖201正好盖住中心管102口,并且挡盖201与第二筒体2内部采用多个连接板205进行固定,保证挡盖201固定可靠,因为挡盖201与中心管102同心,并且第二筒体2下方与凹槽101直径基本相等,所以在安装过程中,挡盖201会自动位于中心管102上方,无需刻意找正,同时挡盖201不需要完全与中心管102口接触,可以留有1-6厘米的距离,因为挡盖201直径大于中心管102直径,所以留有一定距离,在填料过程中也不会也为料物碰撞弹射,落进中心管102内;其中,接触球304采用丁苯橡胶制作,与第一筒体1接触后,在填料过程中,料物本身的重力引起的冲击力,能够使接触球304吸收,从而防止损伤第一筒体1表面。结合图1和图4所示,此时将填料从第二筒体2上方加入,填料在下落过程中,第二筒体2圆锥形结构可以使料物向中部聚集,梯形状的连接板205以及挡盖201上方为半圆形,可以防止料物下坠过程中卡住或掉落到其表面,此时填料从挡盖201四周进入到第二筒体2内部,使用完毕后,直接拔出本技术即可;本技术操作简单,通过设置把手203能够方便携带,同时避免了传统填料过程中漏料以及中心管102内的堵物下移不便于取出的问题,而且不存在滤料进入中心管102内产生阻水的问题。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处理填料专用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和支撑环(3);所述第一筒体(1)上方中心设有凹槽(101),所述凹槽(101)中心设有中心管(102);所述第二筒体(2)下方与凹槽(101)套接,所述第二筒体(2)内壁中心设有挡盖(201),所述第二筒体(2)下方外壁均匀设有多个底座(202);所述支撑环(3)上方均匀设有多个连接杆(301),所述连接杆(301)与底座(202)卡接,所述支撑环(3)下方均匀设有多个支脚(302),所述支脚(302)与第一筒体(1)上方面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处理填料专用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和支撑环(3);所述第一筒体(1)上方中心设有凹槽(101),所述凹槽(101)中心设有中心管(102);所述第二筒体(2)下方与凹槽(101)套接,所述第二筒体(2)内壁中心设有挡盖(201),所述第二筒体(2)下方外壁均匀设有多个底座(202);所述支撑环(3)上方均匀设有多个连接杆(301),所述连接杆(301)与底座(202)卡接,所述支撑环(3)下方均匀设有多个支脚(302),所述支脚(302)与第一筒体(1)上方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处理填料专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2)外壁上方设有把手(203),所述第二筒体(2)中部形状为圆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处理填料专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2)外壁下方折弯处均匀设有多个加强肋板(2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处理填料专用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盖(201)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朝兵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飞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