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一体式可装电池模组的支架,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开设用于收纳电池模组收容仓。夹具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主体安装于所述自行车的座管。支撑组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的下方,另一端可拆卸固定在自行车的后叉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体式可装电池模组的支架,安装于自行车的后部。自行车转换动力的电池模组置于主体的收容仓内。夹具将主体固定在座管上,支撑组件将电池模组支撑在自行车的后架上。该结构能够防止自行车后架的变形,同时结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可装电池模组的支架
本技术涉及领域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可装电池模组的支架。
技术介绍
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锻炼。因此,爱好自行车运动的人群越来愈多,然而当行车进行远距离时,不免的额外驮运行李或者装备。但是目前自行车后支架的结构不合理,在行进过程中装载过重的物品容易出现甩尾效应。同时,在长途骑行中,骑行者在疲惫时,需要额外的动力进行替换,避免过度的劳累而出现事故。现有技术中用来加载的动力的电池组模组设于自行车的三角架内,这样的结构电池容易影响骑行速度。水壶电池也已出现多年未推广开原因是能适应水壶电池的车架很少,中间管异行结构较多。同时,自行车设计时候因为减重很多下管上部的结构层无法扛得住水壶电池的拉力容易导致上管壁变形甚至爆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变形,结构稳定的一体式可装电池模组的支架。本技术公开一体式可装电池模组的支架,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开设用于收纳电池模组收容仓;夹具,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主体安装于所述自行车的座管;支撑组件,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的下方,另一端可拆卸固定在自行车的主管上。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第一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一支撑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自行车的主管。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二支撑管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的后端,所述第二支撑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自行车的主管;所述第一支撑管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的前端,所述第一支撑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自行车的主管。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组辅管,所述辅管一端安装于所述主体上,所述辅管的另一端可调节的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管上。进一步的,所述夹具包括固定连接的两个辅扣,两所述辅扣形成夹持自行车座管的收容槽,其中一个所述辅扣和主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夹具和所述主体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夹具,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主体。进一步的,所述收容仓分为前仓和后仓,所述前仓和所述后仓连通。进一步的,还包括将盖板,所述盖板设于前仓和后仓的上方,用于封盖所述前仓、后仓。进一步的,还包括锁体、锁孔,所述锁体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锁体伸出插销插入所述锁孔,将所述前仓、后仓以及盖板锁紧。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侧壁开设至少一对用于外挂的挂孔。本技术公开的一体式可装电池模组的支架,自行车转换动力的电池模组置于主体的收容仓内。夹具将主体固定在座管上,支撑组件将电池模组支撑在自行车的后架上。该结构能够防止自行车后架的变形,同时结构稳定。此种支架,在进行自行车改动力时,一方面电池可以稳定安装,另一方面支架还可以用作货物的支架,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体式可装电池模组的支架一视角的结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一体式可装电池模组的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一体式可装电池模组的支架的局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阅图1、一体式可装电池模组的支架安装于自行车。该一体式可装电池模组的支架用于对自行车转换成电动自行车时提供电池模组的装载。可装电池模组的支架包括主体10、支撑组件20、夹具30。所述主体10上开设用于收纳电池模组收容仓12。本实施例中,主体10呈长方槽状。所述收容仓12分为前仓122和后仓124,前仓122可内置定位防盗模块、智能锁模块、电机驱动控制器。所述后仓124用于收容电池模组。当把智能锁模块设置于所述主体10的前仓时,智能锁模块不仅锁车架和车轮也可以单独用于锁电池模组。一把智能锁锁住货架车轮车架电池和控制器一举多得安全可靠、简约优化的设计极大减轻骑友的出行负担。夹具30与所述主体10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主体10安装于所述自行车的座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具30包括固定连接的两个辅扣32,两所述辅扣32形成夹持自行车座管的收容槽34,其中一个所述辅扣32和主体10固定连接。即,两个辅扣32将座管包围并扣合。在本实施例中,两辅扣32呈半圆弧形,两辅扣接触的端面开设螺纹孔,并用螺栓将两辅扣进行固定连接。该种结构在需要拆卸的时候,直接扭开螺栓即可将辅扣拆解,从座管脱离,可以实现快速拆卸。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夹具也可以是快拆头与快拆手柄的组合。所述夹具30和所述主体10之间设有连接杆40,所述连接杆4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夹具30,所述连接杆40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主体10。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两根所述连接杆40,两根所述连接杆40呈八型固定在所述夹具30与主体10之间。在一实施例中,主体10为空心型材,连接杆40的两端分别与主体10、夹具30焊接连接。具体的图示实施例中,连接杆40和主体10是一体的,八字形状是通过折弯空心型材而形成的,空心型材通过环形折弯行成40和10成为环形后首尾焊接与夹具30上。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0的上端向四周外延形成一外延台14。主体10的表面上进行承重时,外延台能够所述收容仓12的仓口设有盖板16,且盖板16与外延台14齐平。盖板16将收容仓12密封。所述主体10的侧壁开设至少一对用于外挂的挂孔18。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0的侧壁开设有2对长条形挂孔18。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2对以上,可以是根据需要开设为多孔排列的圆形,其开设方向沿主体的长度方向。也可以是绕主体侧壁开设。两边外挂预留孔使得扩展性进一步增大,用最少重量最优化简约设计实现最大化最优化使用效果。支撑组件20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10的下方,支撑组件20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在自行车的后叉上。支撑组件用于支撑主体。请参阅图1,所述支撑组件20包括至少一组第一支撑管22,至少一组第二支撑管24,所述第一支撑管22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10的前端,所述第二支撑管24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10的后端。所述支撑组件20还包括至少一组辅管26,所述辅管26一端安装于所述主体10上,所述辅管26的另一端可调节的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管24上。在图示中,第二支撑管24侧壁设有调节片25,调节片25上设有长槽27,辅管的一端可调节的安装于长槽27内。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0还包括至少一组环形管28,所述环形管28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管24上。环形管28、第一支撑管22、第二支撑管24大致处于同一平面组起在进行货物驮运的时候阻挡作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组第一支撑管22、一组第二支撑管24、一组辅管26、一组环形管28均固定于将主体10上,总计八个支点对主体形成全方向的立体受力。辅管26的两个支点在其整车的受力中心点坐杆上,整体结构十分稳定。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管22、一组第二支撑管24、一组辅管26为伸缩杆。或者第一支撑管22、一组第二支撑管24、一组辅管26中的任意一组或者两组为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可装电池模组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开设用于收纳电池模组的收容仓;/n夹具,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主体安装于自行车的座管;/n支撑组件,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的下方,另一端可拆卸固定在自行车的主管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可装电池模组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开设用于收纳电池模组的收容仓;
夹具,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主体安装于自行车的座管;
支撑组件,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的下方,另一端可拆卸固定在自行车的主管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可装电池模组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一组第一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第一支撑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自行车的主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可装电池模组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二支撑管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的后端,所述第二支撑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自行车的主管;所述第一支撑管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的前端,所述第一支撑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自行车的主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可装电池模组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组辅管,所述辅管一端安装于所述主体上,所述辅管的另一端可调节的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管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新鑫,
申请(专利权)人:姚新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