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金模内注塑的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681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精密模具模内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五金模内注塑的固定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的中间位置共同设置有注料机构,且所述上模和下模相互靠近一面的两侧均对称开设有注塑槽,所述注塑槽的内部底端均设置有固定区间,所述固定区间对应位置的下模内部均安装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竖直镶嵌向下模内芯内部的两个定位针,两个所述定位针分别设置在定位区间的两端且顶端延伸至定位区间内部,在所述定位区间对应位置的下模内芯内部等距离设置有多个磁性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产品出现漏装,错装等不良现象,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降低了不良率,以及修模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金模内注塑的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精密模具模内注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五金模内注塑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塑胶包五金产品需采用模内嵌入五金注塑工艺(insertmolding),五金壁厚较薄只有1mm且四周由塑胶包裹,只有中间两个小孔可以定位,放入模具注塑时五金容易脱落或错位,造成生产不良或出现压模。因此,针对上述类型产品,现有的模具注塑有如下几点弊端:1、生产良率降低:由于五金在模具中的管位太少,在注塑合模运动中容易脱落,造成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五金,从而降低了生产的良率;2、生产效率低,修模成本增加:五金在模具中的管位如果太少,五金除了会出现脱落另一风险还有错位,一旦五金在模具中错位容易造成压模,需停机修模,修模时间需三天左右,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另每次修模的费用会在¥3000元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生产良率降低、生产效率低,修模成本增加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五金模内注塑的固定结构。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五金模内注塑的固定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五金模内注塑的固定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的中间位置共同设置有注料机构,且所述上模和下模相互靠近一面的两侧均对称开设有注塑槽,所述注塑槽的内部底端均开设置有定位区间,所述定位区间对应位置的下模内部均安装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竖直镶嵌向下模内芯内部的两个定位针,两个所述定位针分别设置在定位区间的两端且顶端延伸至定位区间内部,在所述定位区间对应位置的下模内芯内部等距离设置有多个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与定位针交错设置,所述磁性组件包括固定镶嵌在下模内芯内部的隔磁铜套,所述隔磁铜套内部从下至上依次固定插装有隔磁铜柱、磁铁和带磁铁块,所述带磁铁块对应位置的隔磁铜套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金模内注塑的固定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的中间位置共同设置有注料机构,且所述上模和下模相互靠近一面的两侧均对称开设有注塑槽,所述注塑槽的内部底端均开设置有定位区间,所述定位区间对应位置的下模内部均安装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竖直镶嵌向下模内芯内部的两个定位针,两个所述定位针分别设置在定位区间的两端且顶端延伸至定位区间内部,在所述定位区间对应位置的下模内芯内部等距离设置有多个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与定位针交错设置,所述磁性组件包括固定镶嵌在下模内芯内部的隔磁铜套,所述隔磁铜套内部从下至上依次固定插装有隔磁铜柱、磁铁和带磁铁块,所述带磁铁块对应位置的隔磁铜套顶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带磁铁块的顶端延伸至通孔内部且与定位区间内部底端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金模内注塑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料机构包括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定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东创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