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海绵发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65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发泡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小型海绵发泡模具,包括可相互盖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开设有用于填充海绵材料的成型腔,所述上模穿设有若干个排气孔,且若干个所述排气孔等间距分布于上模。本申请可应用于生产应用于耳机头带处的海绵,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海绵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海绵发泡模具
本技术涉及海绵发泡模具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小型海绵发泡模具。
技术介绍
耳机分为入耳式、挂耳式、头戴式等多种类型,其中头戴式耳机以声场好、舒适度好、能避免擦伤耳道等优点受到广泛喜爱。头戴式耳机主要包括有耳机头带和位于耳机头带两端的耳机听筒。考虑到耳机头带的结构强度以及舒适度等因素,一般需要在耳机头带处填充条带状的海绵。对于一些大批量生产耳机头带的厂家来说,一般从外面购入海绵,然后再对购买的海绵进行人工打磨加工,使得海绵的大小或形状适用于耳机头带。然而,通过人工对条带进行打磨的这种方式容易导致打磨出来的海绵形状以及大小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这容易导致降低海绵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海绵发泡模具,可应用于生产耳机头带处填充用的海绵,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海绵的生产质量。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小型海绵发泡模具,包括可相互盖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开设有用于填充海绵材料的成型腔,所述上模穿设有若干个排气孔,且若干个所述排气孔等间距分布于上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作海绵时,工作人员将海绵需要用的发泡材料填充到下模的成型腔内,然后再将上模盖合在下模上,然后再将盖合后的上模以及下模放置到恒温加热炉中,使得成型腔内的海绵制作用的材料进行发泡,发泡完成后,即可形成所需要条带状的海绵;上模与下模配合设置,可生产条带状的海绵,相较于人工打磨海绵从而使海绵成条形状这种加工方式,本申请生产的条带状海绵的效率较高,有利于降低海绵成型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条带状海绵的生产质量。优选的,所述上模与下模均由铜制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以及下模由铜制成,一方面保证了上模以及下模的导热性更好,同时有利于提高上模以及下模的结构强度,延长上模以及下模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下模上部边缘的内壁朝向成型腔外延伸有凸缘,所述凸缘的底部与下模固定连接;当所述上模与下模盖合时,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与凸缘的顶部相互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缘设置,有利于增加上模与下膜之间的空间,使得成型腔内的海绵发泡材料有更加足够的空间进行发泡,有利于提高海绵的发泡质量。优选的,所述排气孔包括开设于上模上表面的第一排气子孔以及开设于上模下表面的第二排气子孔,且所述第一排气子孔与所述第二排气子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子孔的孔径与第一排气子孔的孔径比值范围在0.1-0.2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排气子孔孔径与第一排气子孔的孔径比值的范围在0.1-0.2,当上模盖合在下模时,由于第二排气子孔的孔径较小,使得成型腔内的发泡材料在发泡的过程中不容易从第二排气子孔处溢出;第一排气子孔的孔径大于第二排气子孔的孔径,当成型腔内的气体从第二排气子孔处流动至第一排气子孔处时,由于第一排气子孔的孔径较大,使得排气孔整体的排气速率较高;综上所述,第二排气子孔的孔径与第一排气子孔的孔径比值范围在0.1-0.2之间,有利于提高上模的排气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海绵的发泡质量。优选的,所述第二排气子孔的深度与第一排气子孔的深度比值为0.78-1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排气孔整体的排气速率。优选的,所述成型腔的腔壁以及所述凸缘的内部均涂有防粘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使完成发泡的海绵脱模的便利性。优选的,所述上模的两侧壁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块,下模的两侧壁分别对应固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穿设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可相对所述第二连接块上下滑移,所述第一连接块对应开设有供连接杆穿过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设有螺纹,所述连接杆的上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后螺纹连接有限位块,以限制所述连接杆脱离连接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连接杆以及限位块之间更加稳定的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上模与下模配合设置,可生产条带状的海绵,相较于人工打磨海绵从而使海绵成条形状这种加工方式,本申请生产的条带状海绵的效率较高,有利于降低海绵成型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条带状海绵的生产质量;2、第二排气子孔的孔径与第一排气子孔的孔径比值范围在0.1-0.2之间,有利于提高上模的排气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海绵的发泡质量;3、防粘层设置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使完成发泡的海绵脱模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小型海绵发泡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上模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上模与下模的装配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模;2、下模;3、成型腔;4、排气孔;41、第一排气子孔;42、第二排气子孔;5、凸缘;6、第一连接块;61、连接孔;7、第二连接块;8、连接杆;9、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小型海绵发泡模具,参见图1和图2,包括可相互盖合的上模1和下模2,下模2开设有用于填充海绵材料的成型腔3(结合图4),成型腔3的腔壁涂有防粘层,以使得完成发泡后的海绵更加容易脱模。成型腔3基本呈长条状,以使得发泡后的海绵能形成长条状的海绵。参见图2和图3,上模1基本呈长方体状,且上模1穿设有若干个排气孔4,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孔4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排气孔4等间距分布于上模1。其中,排气孔4包括开设于上模1上表面的第一排气子孔41以及开设于上模1下表面的第二排气子孔42,且第一排气子孔41与第二排气子孔42相互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上模1的下表面是指:上模1与下模2盖合时,上模1朝向下模2的端面为下表面,上模1背离下模2的端面为上表面。参见图2和图3,第二排气子孔42的孔径与第一排气子孔41的孔径比值范围在0.1-0.2之间,第一排气子孔41的深度与第二排气子孔42的深度比值为0.78-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排气子孔42的孔径与第一排气子孔41的孔径比值优选为0.14,第二排气子孔42的深度与第一排气子孔41的深度比值优选为0.78。第二排气子孔42孔径以及深度均小于第一排气子孔41的孔径,当上模1盖合在下模2时,由于第二排气子孔42的孔径较小,使得成型腔3内的发泡材料在发泡的过程中不容易从第二排气子孔42处溢出;第一排气子孔41的孔径大于第二排气子孔42的孔径,当成型腔3(结合图4)内的气体从第二排气子孔42处流动至第一排气子孔41处时,由于第一排气子孔41的孔径较大,有利于提高排气孔4的排气速率。同时,由于第一排气子孔41的深度与第二排气子孔42的深度比值范围在0.78-1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成型腔3内的气体的排出。值得一说的是,上模1与下模2由金属制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海绵发泡模具,其特征是:包括可相互盖合的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下模(2)开设有用于填充海绵材料的成型腔(3),所述上模(1)穿设有若干个排气孔(4),且若干个所述排气孔(4)等间距分布于上模(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海绵发泡模具,其特征是:包括可相互盖合的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下模(2)开设有用于填充海绵材料的成型腔(3),所述上模(1)穿设有若干个排气孔(4),且若干个所述排气孔(4)等间距分布于上模(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海绵发泡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上模(1)与下模(2)均由铜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型海绵发泡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下模(2)上部边缘的内壁朝向成型腔(3)外延伸有凸缘(5),所述凸缘(5)的底部与下模(2)固定连接;当所述上模(1)与下模(2)盖合时,所述上模(1)的下表面与凸缘(5)的顶部相互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海绵发泡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排气孔(4)包括开设于上模(1)上表面的第一排气子孔(41)以及开设于上模(1)下表面的第二排气子孔(42),且所述第一排气子孔(41)与所述第二排气子孔(42)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汝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富采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