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36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及车辆,电池包包括:箱体,以及多个电池模块,多个电池模块设置于箱体内并且沿水平方向排列,电池模块包括由第一汇流排彼此电联接的多个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包括电池壳体和电极端子,多个电池模块中位于沿水平方向的第一最外侧的第一电池模块的每个电极端子均朝向第二电池模块,并且位于沿水平方向的第二最外侧的第二电池模块的每个电极端子均朝向第一电池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池包可有效避免箱体向内侧溃缩引起的电池模块的电极端子短路,提高了电池包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技术介绍
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使用寿命长,节能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在使用时,通常将多个电池单体堆叠并通过汇流排相互电连接形成电池模块,再将多个电池模块装配于箱体内并通过导线相互电连接形成电池包,电池包与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电连接。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翻车、侧面撞击等交通事故,这些交通事故均有可能导致汽车上的电池包侧面受压变形。而电池包的箱体通常是由导电金属制成的,在受到撞击时易向电池包内部溃缩,易引起电池包内部带电部件与箱体电连接形成短路,从而造成电池包着火、爆炸等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电池包,用于解决现有电池包受撞击时内部易发生短路,安全性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上箱盖以及下箱体,所述上箱盖与所述下箱体密封设置且形成容置腔;以及多个电池模块,所述多个电池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且沿水平方向排列,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由多个第一汇流排彼此电联接的多个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包括电池壳体、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均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的第一表面;其中,在所述多个电池模块中,将位于所述电池包沿所述水平方向的一端最外侧的所述电池模块定义为第一电池模块,将位于所述电池包沿所述水平方向的另一端最外侧的所述电池模块定义为第二电池模块;所述第一电池模块中的每个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以及每个所述第二电极端子均朝向所述第二电池模块,所述第二电池模块中的每个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以及每个所述第二电极端子均朝向所述第一电池模块。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壳体沿所述水平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电池壳体沿竖直方向的尺寸。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壳体包括两个第二表面和两个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表面的面积并且大于所述第三表面的面积,所述两个第二表面沿所述竖直方向相互面对,所述两个第三表面沿所述水平方向相互面对,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以及所述第三表面中两两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方向为所述电池包的宽度方向;或,所述水平方向为所述电池包的长度方向。进一步的,所述多个电池模块的个数为偶数,所述电池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互面对的第四表面;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模块中,一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表面与另一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表面相互面对,或者,一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四表面与另一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四表面相互面对。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互面对的第四表面;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模块中,一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表面与另一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表面相互面对,并且所述两个相邻的电池模块之间设置隔离板。进一步的,所述多个电池模块的个数为奇数,所述电池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互面对的第四表面;其中,一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表面与另一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四表面相互面对;将除所述一个电池模块之外的其他所述电池模块定义为电池模块组件,在所述电池模块组件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模块中,一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表面与另一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表面相互面对,或者,一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四表面与另一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四表面相互面对。进一步的,所述多个电池模块之间通过第二汇流排相互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汇流排位于所述电池模块的同一端。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扎带,包围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外周,所述扎带包括长边和短边,所述长边与所述电池模块的顶面或所述电池模块的底面相互面对且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短边与所述电池模块的侧面相互面对且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两个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两端;所述扎带包围所述多个电池单体和所述两个端板的外周。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块中,沿所述竖直方向堆叠的所述电池单体的层数为2层或3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一技术方案:一种车辆,包括:车辆主体;以及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为以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设置于所述车辆主体的底部;其中,所述第一电池模块和第二电池模块分别位于所述车辆主体宽度方向的两侧;或者,所述第一电池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池模块分别位于所述车辆主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模块,且在多个电池模块中,将位于电池包沿所述水平方向的一端最外侧的电池模块定义为第一电池模块,将位于电池包沿所述水平方向的另一端最外侧的电池模块定义为第二电池模块,其中,第一电池模块中的每个第一电极端子以及每个第二电极端子均朝向所述第二电池模块,第二电池模块中的每个第一电极端子以及每个第二电极端子均朝向第一电池模块,即第一电池模块和第二电池模块上的所有电极端子均朝向电池包的中部。因此即使电池包的侧面受到撞击,也能减小箱体内壁接触到电池模块中的第一电极端子以及第二电极端子的概率,从而有效降低了电池包的短路风险,从而提高了电池包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池包的爆炸图;图2为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池包的爆炸图;图3为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池包的爆炸图;图4为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池包的爆炸图;图5为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池包的爆炸图;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隔离板与电池模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池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池单体的爆炸图;图10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卷绕式结构电极组件沿图9中D-D向的剖视图;图1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卷绕式结构电极组件沿图9中D-D向截面的外形轮廓示意图;图1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叠片式结构电极组件沿图9中D-D向的剖视图;图1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所述电池模块的爆炸图;图1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端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电池模块;100-1、第一电池模块;100-2、第二电池模块;100-3、第三电池模块;100-4、第四电池模块;1、电池单体;11、电极组件;12、电池壳体;13、盖板组件;131、第一电极端子;132、第二电极端子;14、转接片;111、第一极片;112、第二极片;113、隔膜;114、扁平面;115、窄侧面;110、第一表面;120、第二表面;130、第三表面;140、第四表面;200、电池包;20、箱体;210、上箱盖;220、下箱体;2、端板;21、端板主体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包括:/n箱体,所述箱体包括上箱盖以及下箱体,所述上箱盖与所述下箱体密封设置且形成容置腔;以及/n多个电池模块,所述多个电池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且沿水平方向排列,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由多个第一汇流排彼此电联接的多个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包括电池壳体、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均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的第一表面;/n其中,在所述多个电池模块中,将位于所述电池包沿所述水平方向的一端最外侧的所述电池模块定义为第一电池模块,将位于所述电池包沿所述水平方向的另一端最外侧的所述电池模块定义为第二电池模块;所述第一电池模块中的每个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以及每个所述第二电极端子均朝向所述第二电池模块,所述第二电池模块中的每个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以及每个所述第二电极端子均朝向所述第一电池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包括上箱盖以及下箱体,所述上箱盖与所述下箱体密封设置且形成容置腔;以及
多个电池模块,所述多个电池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且沿水平方向排列,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由多个第一汇流排彼此电联接的多个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包括电池壳体、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均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的第一表面;
其中,在所述多个电池模块中,将位于所述电池包沿所述水平方向的一端最外侧的所述电池模块定义为第一电池模块,将位于所述电池包沿所述水平方向的另一端最外侧的所述电池模块定义为第二电池模块;所述第一电池模块中的每个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以及每个所述第二电极端子均朝向所述第二电池模块,所述第二电池模块中的每个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以及每个所述第二电极端子均朝向所述第一电池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壳体沿所述水平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电池壳体沿竖直方向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壳体包括两个第二表面和两个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表面的面积并且大于所述第三表面的面积,所述两个第二表面沿所述竖直方向相互面对,所述两个第三表面沿所述水平方向相互面对,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以及所述第三表面中两两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所述水平方向为所述电池包的宽度方向;或,
所述水平方向为所述电池包的长度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所述多个电池模块的个数为偶数,所述电池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互面对的第四表面;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模块中,一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表面与另一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表面相互面对,或者,一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四表面与另一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第四表面相互面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东洋陈兴地周灵刚王鹏林永寿项延火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