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包壳体结构与动力电池包及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363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壳体结构与动力电池包及电动汽车,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壳体结构,包括构造有容置腔的底壳及构成与底壳间的连接盖体,于容置腔内至少设有以安放电池模组的模组放置区和管线通道,于模组放置区内设有并排布置的多道隔断,各隔断的两端分别与容置腔的两相对侧内壁相接,且隔断于模组放置区内分隔出若干模组放置单元,并于底壳或盖体上设有构成线束与冷却管路与外界连接的连通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壳体结构,可作为车架横梁使用,而可省去现有技术中横梁的设置,从而可有利于实现车辆的轻量化设计;另外,通过设置并排布置的多道隔断,能够提高车架的结构强度,并可使得车架具有较好的侧碰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包壳体结构与动力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包
,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壳体结构。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动力电池包壳体结构的动力电池包,以及具有该动力电池包的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污染及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电动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动力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其在电动汽车的使用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的动力电池包一般固定在车架横梁上,对车架无结构加强作用,同时也导致车架整体重量较大,不符合轻量化设计理念,且也会造成能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包壳体结构,其可装设于车架纵梁上,并可作为车架横梁,而利于车架轻量化设计,并可提高车架的结构强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动力电池包壳体结构,包括构造有容置腔的底壳,及构成与所述底壳间的连接、以封盖所述容置腔的盖体,于所述容置腔内至少设有以安放电池模组的模组放置区,和布置与所述电池模组相连的线束及冷却管路的管线通道,于所述模组放置区内设有并排布置的多道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包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构造有容置腔的底壳(11),及构成与所述底壳(11)间的连接、以封盖所述容置腔的盖体(12),于所述容置腔内至少设有以安放电池模组(117)的模组放置区,和布置与所述电池模组(117)相连的线束(118)及冷却管路的管线通道(113),于所述模组放置区内设有并排布置的多道隔断(112),各所述隔断(1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置腔的两相对侧内壁相接,且所述隔断(112)于所述模组放置区内分隔出若干固定所述电池模组(117)的模组放置单元(111),并于所述底壳(11)或所述盖体(12)上设有构成所述线束(118)与冷却管路与外界连接的连通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包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构造有容置腔的底壳(11),及构成与所述底壳(11)间的连接、以封盖所述容置腔的盖体(12),于所述容置腔内至少设有以安放电池模组(117)的模组放置区,和布置与所述电池模组(117)相连的线束(118)及冷却管路的管线通道(113),于所述模组放置区内设有并排布置的多道隔断(112),各所述隔断(1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置腔的两相对侧内壁相接,且所述隔断(112)于所述模组放置区内分隔出若干固定所述电池模组(117)的模组放置单元(111),并于所述底壳(11)或所述盖体(12)上设有构成所述线束(118)与冷却管路与外界连接的连通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底壳(11)上,环所述底壳(11)的边沿设有构成所述底壳(11)于外部载体上固定的若干固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形成于所述底壳(11)上的固定孔(115),且靠近于所述模组放置区布置的各所述固定孔(115)分别为对应于所述隔断(112)的端部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放置区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中部,于所述模组放置区两侧的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安放模组控制模块与冷却控制模块的模块放置区;所述线束(118)与冷却管路分别与所述模组控制模块和所述冷却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模组控制模块和所述冷却控制模块由所述连通口与外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壳体结构(1),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模组放置单元(111)内设有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隔断(112)上的模组固定机构(116),所述模组固定机构(116)具有贴靠于所述隔断(112)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路任荣彬张海建唐丽娟马腾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