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二极管,不仅具备颜色纯度高、发光波长可调、驱动效率高等特点,并且易于通过溶液方法制备,可以降低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成本和工艺复杂程度,是未来显示行业的重要发展技术。经过了将近25年的发展,量子点的效率已经由0.01%提升至超过20%,并且通过叠层等结构获得27.6%(绿色)的外量子产率,从器件效率方面,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已经相当接近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然而,尽管量子点器件拥有上述的优势,目前器件的工作寿命仍未完全达到产业化的要求。目前QLED的器件结构与OLED相似,通过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层等构成类似p-i-n结的三明治结构,通过平衡电子和空穴的注入,达到发光的效果。对于QLED器件,在工作过程中,器件的寿命容易受到以下三方面的影响。第一方面,电荷在不合理的势垒界面积累。具体的,当器件的能级结构不合理时,空穴、电子注入过程会遇到能级势垒,容易在势垒界面积累,长时间的电荷积累会导致材料加快衰减。相反,若器件具有合理的工作能级结构,电子和空穴可以顺利注入、同时到达发光区域,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延长工作寿命。第二方面,受到水蒸汽与氧气的侵蚀。具体的,QLED器件由于材料的原因,对水蒸气和氧气非常敏感,因此需要在器件制备和封装时隔绝水蒸气和氧气的进入。然而,在大面积的封装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漏水氧的问题,因此需要更多的手段对器件进行保护。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阴极和阳极,在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之间设置的量子点发光层,设置在所述阴极和所述量子点发光层之间的叠层,所述叠层包括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层背离所述量子点发光层表面的混合材料层,所述第混合层的材料包括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和分散在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间隙中的第二金属氧化物,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层中的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为电子传输材料;/n且所述混合材料层中,沿所述量子点发光层到所述阴极的方向,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的含量逐渐增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阴极和阳极,在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之间设置的量子点发光层,设置在所述阴极和所述量子点发光层之间的叠层,所述叠层包括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层背离所述量子点发光层表面的混合材料层,所述第混合层的材料包括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和分散在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间隙中的第二金属氧化物,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层中的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为电子传输材料;
且所述混合材料层中,沿所述量子点发光层到所述阴极的方向,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的含量逐渐增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材料层的材料由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与第二金属氧化物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材料层还包括分散在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间隙中的第二金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量子点发光层到所述阴极的方向,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的含量逐渐增加,第二金属含量逐渐增加。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材料层由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和分散在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间隙中的第二金属氧化物和第二金属组成。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所述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选自铝的氧化物、镁的氧化物、钛的氧化物、铜的氧化物、钙的氧化物和铟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选自铝、镁、钛、铜、钙和铟中的一种或多种。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结合在所述叠层的朝向所述阴极表面的第二金属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为0~5nm;和/或,
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第二金属选自铝、镁、钛、铜、钙和铟中的一种或多种。
10.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选自ZnO、TiO2、SnO2、Ta2O3、ZrO2、NiO、TiLiO、ZnAlO、ZnMgO、ZnSnO、ZnLiO和InSnO中的一种或多种。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发光层、所述叠层与所述阴极层叠结合。
12.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阳极基板,所述阳极基板表面设置有初始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层,所述初始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层中的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为电子传输材料;
在所述初始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层上蒸镀初始第二金属层,对蒸镀有所述初始第二金属层的阳极基板进行加热退火处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阳极基板,所述阳极基板设置阳极,且所述阳极基板的表面设置有初始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层,所述初始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层中的材料为电子传输材料;
在所述初始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层上蒸镀初始第二金属层,对蒸镀有所述初始第二金属层的阳极基板进行加热退火处理,在所述阳极基板表面形成一叠层,所述叠层包括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层背离所述量子点发光层表面的混合材料层,所述第混合层的材料包括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和分散在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间隙中的第二金属氧化物,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层中的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为电子传输材料;
且所述混合材料层中,沿所述远离所述阳极的方向,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的含量逐渐增加。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第一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层的厚度为30~50nm;和/或
所述初始第二金属层的厚度为1~10nm。
15.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瑞锋,钱磊,曹蔚然,刘文勇,
申请(专利权)人: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