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门架衬砌台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衬砌台车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无门架衬砌台车。
技术介绍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衬砌台车是二次衬砌中必须使用的专用设备,用于对隧道内壁的砼衬砌施工。现有的隧道衬砌台车的结构主要是有门架结构、模板结构、行走机构、支撑模结构、浇筑系统等结构组成,这种通用的衬砌台车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1)衬砌台车的模板通过丝杆等支撑千斤与门架结构连接,丝杆两端分别铰接在模板结构和门架结构上,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人为不断的装拆丝杆,并调节丝杆的伸缩,来保证模板的支撑,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增加了加工和运输的成本。为了保证台车定位准确,需要不断的调整丝杆,增加了张模的施工时间。所有的丝杆不能同步进行调整,导致在模板收支过程中受力不均匀,容易使模板产生变形,影响衬砌台车的施工质量。(2)衬砌台车中的门架结构作为主受力结构,结构强度要求较高,设计重量较重,而且内部连接丝杆等构件纵横交错,占据空间大,内部空间狭小,施工人员通行和操作不方便,存在安全隐患。(3)衬砌台车在浇筑混凝土时,普遍采用溜槽式的浇筑方式,该方式结构笨重,占用空间,需要施工人员频繁接拆溜槽、泵管,调整软管入窗,致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浇筑混凝土后,需要对分溜槽进行清洗,由此造成的污水随意排放,污染施工坏境。更为严重的是此种浇筑方式极易产生混凝土离析、浇筑不均匀、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甚至有可能需要返工处理,严重影响衬砌台车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4)模板的窗口采用手动开关,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而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门架衬砌台车,以衬砌台车的高度方向为Z轴、以衬砌台车的前后方向为X轴、以衬砌台车的左右方向为Y设定直角坐标系,所述无门架衬砌台车包括左侧模(1)、右侧模(2)和顶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模装置(4)和自动浇筑系统(5);/n所述支模装置(4)包括分别支撑左侧模(1)和右侧模(2)的两个支模机构(41),两个所述支模机构(4)相对设置且均位于衬砌台车的顶模(3)、左侧模(1)和右侧模(2)围成的空间内;/n所述支模机构(41)包括侧模固定梁(411)、支撑梁(412)和伸缩件(413);所述侧模固定梁(411)与相应的侧模固定;所述支撑梁(412)位于所述侧模固定梁(411)的下方;所述伸缩件(413)包括固定端(4131)以及可相对所述固定端(4131)伸缩的移动端(4132);所述固定端(4131)固定于所述支撑梁(412)上,所述移动端(4132)与所述侧模固定梁(411)的底端连接,所述侧模固定梁(411)的顶端与衬砌台车的顶模(3)铰接,所述移动端(4132)相对固定端(4131)伸缩过程中可带动所述侧模固定梁(411)绕铰接点转动,以带动相应的侧模支模或脱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门架衬砌台车,以衬砌台车的高度方向为Z轴、以衬砌台车的前后方向为X轴、以衬砌台车的左右方向为Y设定直角坐标系,所述无门架衬砌台车包括左侧模(1)、右侧模(2)和顶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模装置(4)和自动浇筑系统(5);
所述支模装置(4)包括分别支撑左侧模(1)和右侧模(2)的两个支模机构(41),两个所述支模机构(4)相对设置且均位于衬砌台车的顶模(3)、左侧模(1)和右侧模(2)围成的空间内;
所述支模机构(41)包括侧模固定梁(411)、支撑梁(412)和伸缩件(413);所述侧模固定梁(411)与相应的侧模固定;所述支撑梁(412)位于所述侧模固定梁(411)的下方;所述伸缩件(413)包括固定端(4131)以及可相对所述固定端(4131)伸缩的移动端(4132);所述固定端(4131)固定于所述支撑梁(412)上,所述移动端(4132)与所述侧模固定梁(411)的底端连接,所述侧模固定梁(411)的顶端与衬砌台车的顶模(3)铰接,所述移动端(4132)相对固定端(4131)伸缩过程中可带动所述侧模固定梁(411)绕铰接点转动,以带动相应的侧模支模或脱模;
所述顶模(3)的下端固定有导轨托架(42),所述自动浇筑系统设于所述导轨托架(4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门架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固定梁(411)的底端通过铰接件(414)与所述伸缩件(413)的移动端(4132)相连,所述铰接件(414)的顶端与所述侧模固定梁(411)的底端铰接,所述铰接件(414)的底端与所述伸缩件(413)的移动端(4132)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门架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412)上与所述铰接件(414)对应的位置设有沿Y轴布置的轨道(415),所述铰接件(414)滑设于所述轨道(41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门架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412)沿X轴方向布置,每个支模机构(41)的侧模固定梁(411)和伸缩件(413)均设有多个,每个支模机构(41)的侧模固定梁(411)和伸缩件(413)一一对应,每个支模机构(41)的多个侧模固定梁(411)沿X轴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支模机构(41)的多个伸缩件(413)也相应沿X轴方向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门架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模装置还包括多根底梁(43),多根底梁(43)沿衬砌台车的X轴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底梁(43)的两端与相应侧的支撑梁(412)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门架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模装置还包括两根用于与衬砌台车的顶模(3)固定的顶模固定梁(44),两根顶模固定梁(44)分设于顶模(3)沿Y轴方向的两端,所述顶模固定梁(44)沿X轴方向布置,所述侧模固定梁(411)通过相应的顶模固定梁(44)与顶模(3)的相应端的铰接,导轨托架(42)固定于两根顶模固定梁(4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无门架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门架衬砌台车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梁(412)沿X轴方向移动的行走机构(61)、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梁(412)沿Z轴方向移动的顶升机构(6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梁(412)沿Y轴方向移动的横移机构(6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门架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61)包括行走导轨(611)和行走驱动组件;所述行走导轨用于固定于地面且沿X轴方向布置,所述支撑梁(412)设于相应的行走导轨(611)上;所述行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梁(412)上,所述行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梁(412)沿行走导轨(611)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门架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62)包括位于支撑梁(412)下端的顶升油缸(623)和位于顶升油缸(623)下端的顶升支座(624),所述顶升油缸(623)的移动端与所述支撑梁(412)连接,所述顶升油缸(623)的固定端与所述顶升支座(624)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门架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机构(63)包括横移滑座(631)和横移油缸(632),所述顶升支座(624)上设有滑轨,所述横移滑座(631)滑设于该滑轨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清华,任少强,单葆岩,贺显林,李武俊,武艳霞,田德俊,杨军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