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51CrV4亚共析精冲钢热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305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0:12
一种51CrV4亚共析精冲钢热加工工艺,属于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均匀化热处理;(2)再结晶型控制轧制;(3)二次低温轧制;(4)组织调控热处理;(5)渗碳体调控热处理;(6)球化热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工后的加工后的51CrV4亚共析精冲钢微观组织中渗碳体球化率高,球状渗碳体颗粒均匀、细小、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得到的精冲钢性能良好,铁素体组织呈小块均匀分布在组织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热轧与渗碳体球化处理的一体化,利用热轧后的余热进行球化热处理,节省能源,降低成本,并且与传统精冲钢热轧‑冷轧‑球化退火生产工序相比,简化生产工序,节省时间,提高渗碳体球化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51CrV4亚共析精冲钢热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51CrV4亚共析精冲钢热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51CrV4是一种亚共析精冲钢,也是一种典型的中碳低合金钢,具有较好的淬透性。其精冲件要求冲裁面光洁、尺寸精度高和平面度高。钢材的组织是实现这些要求的关键。目前精冲钢普遍采用热轧—冷轧—球化退火的工艺进行生产,以得到细小球状渗碳体弥散、均匀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的组织。然而,Cr和V元素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的碳化物熔点高,不易溶解,在片层渗碳体溶解时,会阻碍晶界迁移,使溶解变慢,因此,现有的生产51CrV4精冲钢的工艺,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工艺流程复杂,热轧后钢板经过多道次冷轧需要长时间高温等温球化退火处理,消耗大量能源,成本昂贵;(2)片层状渗碳体的球化率低,粒状渗碳体颗粒在铁素体基体上没有完全呈弥散、均匀分布,这样的组织不利于冷加工成型,严重影响精冲面质量。因此,需要一种工艺简单,能耗低,周期短及渗碳体球化质量高的生产工艺来生产51CrV4精冲钢。目前,国内51CrV4精冲钢的技术研发能力相对薄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51CrV4亚共析精冲钢热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均匀化热处理:将51CrV4钢升温至1000~1050℃,保温30~60min;/n(2)再结晶型控制轧制:在920~960℃开轧,进行4道次轧制,随后快速冷却至700~750℃;/n(3)二次低温轧制:再结晶型控制轧制后,在步骤(2)中的冷却温度下进行5道次轧制变形;/n(4)组织调控热处理:将轧后热钢板放入加热炉中保温40~60min,保温温度为600~650℃;/n(5)渗碳体调控热处理:将组织调控保温处理后的钢板以10℃/min随炉升温至730~740℃,随后随炉降温至710~715℃,按此过程循环3~5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1CrV4亚共析精冲钢热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均匀化热处理:将51CrV4钢升温至1000~1050℃,保温30~60min;
(2)再结晶型控制轧制:在920~960℃开轧,进行4道次轧制,随后快速冷却至700~750℃;
(3)二次低温轧制:再结晶型控制轧制后,在步骤(2)中的冷却温度下进行5道次轧制变形;
(4)组织调控热处理:将轧后热钢板放入加热炉中保温40~60min,保温温度为600~650℃;
(5)渗碳体调控热处理:将组织调控保温处理后的钢板以10℃/min随炉升温至730~740℃,随后随炉降温至710~715℃,按此过程循环3~5次;
(6)球化热处理:将渗碳体调控热处理后的板材随炉冷至600~650℃,保温30~60min,随后空冷至室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51CrV4亚共析精冲钢热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51CrV4亚共析精冲钢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4%~0.53%,Si:0.23%~0.3%,Mn:0.88%~0.93%,P≤0.015%,S≤0.015%,Cr:1.00%~1.17%,V:0.1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敏吴红艳杜林秀杨莹莹董营刘悦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