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自消耗电极交流电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258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真空自消耗电极交流电弧炉,包括交流电源、合成腔、电极驱动装置、水冷却系统、真空系统和充气系统。该装置可用于碳包金属纳米微粉的大批量合成,全套合成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适合工业规模生产。(*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卧式真空自消耗电极交流电弧炉。该合成装置选用交流电源,通过电极驱动装置控制两个电极间的距离,使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稳定的交流电弧,反应产物沉积在内冷却器壁上。碳包金属纳米微粉,具有优越的磁学特性。由于金属颗粒之间被碳包裹而相互隔离,因此这种新的结构形式既显示出了纳米尺寸效应又克服了纳米金属材料因表面能过大表现出的热、化学不稳定等缺陷,在材料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的制备技术是采用直流电弧法(Science,1993,259346;Jpn.J.Appl.Phys.,1994,33L526),合成装置为实验室小设备(J.Appl.Phys.,1996,803062),合成时只有单电极消耗,合成的产量低,后续分离繁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高效合成碳包金属纳米微粉的装置,这种装置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等特点,并可用于大批量碳包金属纳米微粉的合成。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合成装置—自消耗电极交流电弧炉,由真空密封水冷合成腔、真空系统、充气系统、交流电源、可动电极驱动装置和水冷系统组成。合成腔与活动门为活动连接,活动门上有观察孔,便于观察反应进程及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自消耗电极交流电弧炉,该装置由交流电源(9)、水冷真空合成腔(1)、电极驱动装置(11)、水冷却系统(6)、真空系统(7)和充气系统(8)组成,水冷真空合成腔上的活动门(2)与合成腔为活动连接,活动门(2)上有观察孔(12),真空系统(7)通过隔离阀(10)与合成腔(1)相连;其特征在于:合成腔(1)中水平安装有一个可动电极(3)和一个与其相对安装的固定电极(4),操纵电极驱动装置(11)控制两个电极间的距离,使两电极间产生稳定的交流电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勋高郝广明刘英徐知三江明朱绫盛蓉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